进入高温季节以来,福建省内各地养鳗池陆续发生鳗鲡脱粘、败血等综合性疾病,产生严重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现根据我们在闽南地区[闽南地区指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泉州、漳州、龙岩新罗区和漳平,方言通行闽南语,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化、风俗上等来划分的。]处理的一些个案,特提出如下经验,供广大鳗鲡养殖业者参考。
该病发生症状表现为:死亡前期病鳗有明显的脱粘或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染。]状。鳗鱼[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活力减弱,大量挂在饵料台或**在排污口周围,不摄食。死亡鳗鱼中脱粘症状不多,败血症状较明显。因后期出现脱粘或败血症状的数量减少,多见红头或鳃部、下颚充血水肿症状,体表其他部位基本完好,个别腹腔充盈血水;有血块、肝脏褪色,鳃丝变白、肿胀,有类似被水浸泡后呈现的褪色变白现象。死亡数量增加很快,死亡率较高。一口池整个发病周期在15天~20天。
该病有效的处理方法为:盐+中药+抗菌素[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盐份保持在4‰~7‰即可,中药主要有黄连、大黄、黄芩、地锦草[地锦草,中药名。]、茵陈、五倍子[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盐肤木(五倍子树)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就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等,抗菌素可选择使用强力霉素、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氟哌酸[氟哌酸,即诺氟沙星,化学名称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呱嗪基)-3-喹啉羧酸。]、法拉乃司、环丙沙星[环丙沙星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广谱抗菌活性,杀菌效果好,几乎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活性均较诺氟沙星及依诺沙星强2~4倍,对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链球菌、军团菌、金**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等。用药周期需1个~2个疗程,严重的甚至3个~4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