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秋水涨、秋菊黄,每年中秋前后,都是螃蟹[螃蟹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正当肥的时候。街头又巷尾,家长也里短,在饮食男女看来,不过就一句话“吃蟹要紧!”。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河蟹和海蟹的区别,蟹死了还能吃吗。
河蟹和海蟹的区别
1.形态颜色
海蟹:新鲜的海蟹壳呈青灰色,蟹鳌和蟹腿完整,鳌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腿关节有弹性,蟹的两端壳尖无损伤,雄蟹腹部呈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河蟹:蟹壳呈青绿色、有光泽,前端的一对附肢叫鳌足,表面长满绒毛,蟹脚夹力大,腿完整而饱满(硬实而不空),爬得快,连续吐沫有声音;河蟹的雌雄可从它的腹部辨别:雌性腹部呈圆形,雄性腹部为三角形。
2.生长环境不同
海蟹:海蟹,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海中的蟹类,海蟹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欢在泥沙底部*居。
我国大部分海蟹是天然捕捞产品,在汛期捕获后以冰鲜品上市;河蟹现多为人工养殖产品,其中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为盛名,一般每年9月底到12月份中旬吃好。
河蟹: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是一种在淡水中生长,河水中繁殖的蟹类,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者滩淤的洞*中,或者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中,常在夜间活动,属于名贵淡水产品。
3.捕捞期
海蟹捕捞期:海蟹的捕捞期有春秋两次,大多集中在4~5月和9~10月,渔期比较长。
河蟹捕捞期:河蟹一般在每年秋季产卵,所以金秋时节也是河蟹捕捞的佳时节,一般在每年的九月底和12月中旬时吃河蟹好。
4.营养价值
河蟹和海蟹在营养上各有千秋。同等重量下,河蟹的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海蟹,而钙、钾和镁的含量则要低于海蟹。就大家关心的胆固醇而言,河蟹的含量是海蟹的两倍多。
5.如何选购好蟹
要买到新鲜的蟹,选蟹时要做到"五看":一看颜色;二看个体;三看肚脐;四看蟹毛;五看动作。蟹的颜色要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要大而老健;肚脐要向外凸出;蟹脚上要蟹毛丛生;动作要敏捷活跃,符合这5个条件者则为好蟹。
蟹死了还能吃吗
螃蟹是一种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极强的食腐动物,吃的东西细菌**很多,但都被螃蟹的免疫力所压制,一旦螃蟹死了,甚至还没死,只是快死了,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滋生出一些生物毒素。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一旦死后,这些病菌大量繁殖;
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在营养学的范畴里,组氨酸被认为是一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主要是儿童。],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氨物质,尤其是当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而当组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若人们吃了这样的螃蟹就会引起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紊乱、抽搐,甚至休克、昏迷、败血症等。所有你只要看到螃蟹半死不活,没精神,就好别吃了。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送到医院,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静滴,补充液体,鼓励患者多饮水、喝茶等。及时补钾保持电解质平衡,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及预防感染。对血压低[血压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