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JFD,弧菌和盾纤毛虫混合感染导致海马死亡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来自JournalofFishDiseases的封面文章,TLR5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创伤[创伤为机械因素加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的破坏。]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和盾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混合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所致养殖海马死亡中的作用。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鱼类,海马的野生资源越来越稀少。因此,作为替代方案,海马的人工养殖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海马养殖中,病害经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作者[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首次发现由盾纤毛虫导致的海马大量死亡,之后又陆续在其他五个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发现同样症状,但用杀虫药物处理,并不能防治该病,因此作者怀疑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作者对患病海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无一例外[小美是情感热线“人人都说我爱你”的主持人,专给女性解决情感问题。]地都分离到了弧菌,而最主要的则是创伤弧菌。

作者对36尾海马(体长8-10里面,体重4-6克,年龄4-5个月)用分离的创新弧菌进行回归感染,发现在48小时内海马停止摄食、静卧在池底,其中部分在一周内死亡,证实创伤弧菌具有较明显的毒性。

同时,作者对八种TLR家族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进行了研究,基因定量表达结果表明,在自然感染海马中TLR2、TLR3、TLR5基因的表达量比健康海马明显上调,而在人工感染海马中TLR5、TLR6和TLR22基因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 是指实验对象中一个被随机选择的子集,其中的个体没有特殊待遇。]明显上调。在两组实验中,TLR5表达量上升最明显,约提高了100多倍,这表明TLR5可能在海马抵御创伤弧菌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