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是比较[词义:①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常见的一种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水产品,而且鲫鱼在实际生活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养殖行情也比较不错。那鲫鱼养殖平时要注意什么呢?养殖户又该怎样降低鲫鱼养殖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呢?
鲫鱼养殖要注意什么?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鲫鱼养殖池一般不要求很大,因为鲫鱼本身偏小,池塘大了不好管理。一个池塘大概在一亩左右的大小,如果是天然的湖泊或者野外的大型池塘的应划分下区域。池底需要比较平坦,这样水深会比较均衡,有利于养殖,放苗前需要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循环几次,因为鲫鱼对于病害的抵抗力比较差,消毒后闲置一周左右再开始养殖。
2、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鲫鱼养殖场地的水质讲究的是“肥、活、嫩”等特点,这才是适合鲫鱼的水质条件,养殖户需要按这个条件来调节水质。肥是指要肥水,水不肥则鲫鱼养不活,所以养殖鲫鱼的时候都要先肥水才行。活则是指水源的流动性,鲫鱼本身对于水源污染比较快,因为生长速度的原因,所以鲫鱼养殖池需要经常换水保持水源活力,有条件的保持长期有流入,死水留出。
3、合理混养
现在混养才是养鱼的核心,单一的养殖某种鱼效果都不理想,因为养殖池的生态容易失衡,而这个在鲫鱼方面尤其明显,所以养殖鲫鱼的时候尽量混养。混养的鱼不能和鲫鱼相差太大,要在大小方面比较接近,这样鲫鱼不容易受到威胁。其次混养的鱼种占据的总比例不要超过30%,太多了会影响鲫鱼的正常生长的。
4、控制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鲫鱼的养殖密度一直是大家比较重视的地方,这个其实目前也没有特别详细的标准,主要还是按大家的实际区域来的。一般来说每亩的尾数控制在1300-1600尾左右,加上混养的鱼种,总体在2000尾上下,这个数量算是比较适合的水平。期间要注意鱼群的动向,如果经常有浮头的情况,那可能就是密度大了导致氧气不足。
怎样降低鲫鱼养殖死亡率?
1、做好水质管理
水质是养殖鲫鱼的一个重点,水质好并不是说无污染[无污染是指产品生产、贮运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以及放射物质、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对畜产品生产及运销各个环节的污染。]就可以了的,鲫鱼需求的水质除了无污染还有就是各种元素的含量问题。钙磷元素是养殖鲫鱼时要多注意的,水中如果这两种元素的含量比较少,那么鲫鱼就养不好的。管理水质时还要注意的肥水的问题,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鲫鱼喜欢的,这会让它们有更多的食物来源,大家也可以通过肥水情况观察水质,水质不好的不要养鱼!
2、控制养殖密度
密度也是养鱼的一个常见问题之一,鲫鱼一般长的不是很大,所以其密度一般从放苗开始就定下来了,但是死亡率高和密度过大的关系也不少。鲫鱼好动,需要的活动场所比较大,它们会在这个场所里面四处游动寻找食物,而密度大了就意味着鲫鱼之间的竞争会变大,虽然鲫鱼不容易出现斗殴的情况,但是密度大了一些长势差一点的鱼就容易出现饿死的情况,因为饲料抢不过别的鲫鱼,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密度大了还容易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严重威胁到整个池塘的鲫鱼生存。
3、随时调节喂食
养鲫鱼和别的鱼会有所差异,鲫鱼本身好动,吃的不多但是消化快,所以喂养追求的是少量多次,每天喂养的比较频繁。鲫鱼吃东西的时候是比较凶猛的,基本来者不拒,只要能下肚子的都会吃掉,喂养的饲料因此要随着其大小慢慢调整,不让容易撑死鲫鱼。温度高的时候鲫鱼进食快而多,温度低则慢而少,大家要根据这个调整下不同温度段的喂养,正常的时候每天喂养次数在5-6次左右。
4、改善池塘环境
池塘环境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鲫鱼的死亡情况,所以这个也是需要改善的。池塘养殖的模式下水生循环不会很快,但是鱼塘各种病菌或者垃圾的生产却是比较多的,每天的饲料、鲫鱼的排泄物、水中自然滋生的病菌等等,这些都是导致鲫鱼死亡的一些常见原因。改善环境的时候主要针对清塘、杀菌等情况慢慢来进行,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其死亡率。
以上就是鲫鱼养殖要注意的问题和降低鲫鱼养殖死亡率的一些方法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