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泥鳅是一种特种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不同于常规的养殖,需要特殊的技术才能够养殖然后获利,那么养殖泥鳅要注意什么呢?还有该怎么减少泥鳅的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成本呢?请看以下内容。

养泥鳅要注意什么

  (一)养殖技术要点

  1、养殖池的要求。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养鱼池塘。池塘面积1-5亩,水深要求在55~65厘米之间,池埂高1~1.2米,不渗漏。

养泥鳅要注意什么,怎么减少养泥鳅的饲养成本

  2、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鳅池,用浓度为10毫克/千克的漂**清塘。放养前4天加注新水。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消毒。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每亩放养5厘米以上的苗种35000尾左右。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3、水质调节。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

  4、科学喂养。投放泥鳅种苗5天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

  5、日常管理。主要是加强巡塘,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二)养殖特点:

一是局部采取立体综合种养,水下养鳅,水上种菜,既调节水质,又为泥鳅提供遮*场所。

二是注重池塘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池塘进排水口和空中全方位防护体系,完全杜绝敌害生物入侵。

  (三)难题解决:

养殖产品出现不容易捕捞出池,或者市场价格不理想时,易面临销售难,养殖场通过配套建设恒温暂养池予以解决。

  (四)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措施及做法:

采用鳅菜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模式,达到了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模式根据泥鳅和植物的营养生理特征、环境适应、理化特性,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鳅不(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茁壮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从而让鳅、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新型复合养殖技术模式,属于可持续循环型低碳渔业。

怎么减少养泥鳅的饲养成本

  养殖要赚钱只能从两个方面来考滤,就是如何降低饲养成本与提高成活率,如何提高生长速度。如何降低泥鳅的饲养成本,是一个的养殖户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养殖泥鳅赚钱的重要部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降低饲养成本:

  1.如有适合养殖泥鳅的水田或水坑时,可以利用资源,节省建设投入。

  2.泥鳅幼苗非常选食,刚下池时应及时给与投喂适合的饲料喂养,喂料有: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泥鳅长到可以自己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碎屑时,就可投喂一些米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粗粮,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蚯蚓、蝇蛆、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等肉食性动物投喂。

  3.饲养泥鳅的水质要及时培肥,可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并要注意水质不要过肥,以免造成泥鳅缺氧。

  4.暴雨天气及泥鳅食欲不盛时不要投喂,减少饲料的浪费。

  5.常消毒及做好防治,使泥鳅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养泥鳅要注意什么,怎么减少养泥鳅的饲养成本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除此外还可以咨询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一下他们是如何养殖的。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