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2号”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一01—001—2009),是以2002年从缅甸引进的罗氏沼虾群体后代、1976年引进的日本群体后代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巢式交配方法建立家系,对100多个家系进行同塘生长测试,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为目标选育
[选育是汉语词汇,解释是为确立隐性性状变种而有选择地培育。]性状,经连续四代选育得到的新品种。
主要特性
选育单位对南太湖2号生长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南太湖2号”选育群体平均个体增重比对照苗种提高38.67%,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成活率提高7.76%。同等条件下,选育群体生长速度快,可提早起捕;生长的同步性
[“同步性”是天文学专有名词。]较好;商品虾和加工虾仁的出肉率也高。适合水温连续90天达22~C以上的地区养殖。
要求养殖用水为淡水或盐度在3‰以内的咸淡水,并要求在人工可控制的水体内养殖。养殖模式。在北方地区建议采用分批放养、锅炉大棚增温、分批捕捞、捕大留小方式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苗种放养
每亩池塘适宜放养虾苗6~8万尾,其中3月中旬放养锅炉大棚苗为放苗总量的50%;4月中旬放大棚苗为放苗总量的35%;五月中旬补充放大水苗为放苗总量的15%。
饲养要求
配合饲料的粗蛋白以30%-40%为宜,其他营养符合健康养虾要求。
起捕
精养池塘的早锅炉苗养到6月底7月初即可达到上市规格(50尾/斤),采用分批起捕,每15天左右起捕一次,捕大留小。在10月份水温低于16℃时,应将池塘虾全部起捕完毕。南方地区可根据当地水温及条件合理安排养殖生产。
产量表现
选育单位在江、浙、沪大塘实验表明:采用锅炉增温提早放养苗种、分批起捕销售模式,相对于对照实验商品苗种,“南太湖2号”选育苗种出大棚成活率可达到60%~80%,比对照商品苗种提高10%以上;首批起捕销售时间提早5~7天,平均亩产达400kg~450kg,每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