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一海水土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35亩,平均水深1.8米,多年未清淤,底泥厚。池塘内设置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点带石斑鱼[石斑鱼(英语:Grouper),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结构见图1),网箱规格3m×3m×1.5m,有成鱼养殖网箱50多只,每箱有规格1.3斤左右的商品鱼450尾,共计约25000尾;有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养殖网箱6只,每箱有规格3两的鱼种3000尾,共约18000尾。投喂“冰鲜鱼”,每天换水约10~30cm。池内混养少量蓝子鱼及南美白对虾。
2011年9月7日,下雨过后,外泼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调水,当天高温无风,池塘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略有浑浊,傍晚石斑鱼吃料偏差,检查水中主要为隐藻,水华呈红色云雾状,pH值9.0。
9月8日,早晨石斑鱼吃料稍有好转,水质没有明显变化,稍有浑浊加重,上午10点使用“碧水安1kg”15瓶解毒、稳水。石斑鱼晚上吃料与早晨差不多。
9月9日,凌晨1点,天气转东北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一个用方向(风向)和速度(风速)表示的矢量(或称向量)。],气温下降。5点左右,有少量篮子鱼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早晨检查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为单一的隐藻,数量增多,建议加大换水量,并使用“底加氧500g”7包预防缺氧。
9月10日,晚上10点开始大量进水。凌晨1点左右,又转东北风、风力大,发现池中有鱼虾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2点左右,水体浑浊,浮头加重,鱼体大量上浮冲撞网箱,进水口和风尾处较严重。使用“速解安500g”20包和“底加氧500g”20包进行急救,用后有好转,1小时后再补充使用“速解安1kg”12包。
凌晨5点左右,又使用过碳酸钠[碳酸钠 [497-19-8](Na2CO3),分子量105.99 。]20kg和腐植酸急救,以网箱内泼洒为主。用药后鱼开始下沉,水面上的鱼减少,但仍有少量鱼在水面游。
7点10分,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池塘边缘水质,溶解氧1~2mg/L,pH值8.1,**酸盐0.05mg/L。死亡的石斑鱼鳃丝鲜红,粘液增多,大部分死亡在池底,少数漂浮水面(图2),少量石斑鱼体表有疑似药物灼伤(图3)。池塘中杂鱼大量死亡,塘里的虾浮头,在水面游(图4),部分死亡。水体透明度约80cm,水质清瘦偏绿,隐藻红水消失。
统计本次泛塘死亡商品鱼约600尾,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2.4%,死亡鱼种约13000尾,死亡率70%。
分析:1、平时投喂“冰鲜鱼”,水质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含量高,特别是底部有机质更多,容易缺氧;下雨后使用硫酸铜杀藻和连续夜晚降温,使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后增加水体耗氧;秋季大幅度降温使水体上下对流,底部大量有机物返到水中,严重耗氧,这些都促成了本病例严重泛塘的条件,特别是密度大的鱼种网箱死亡更严重。
2、过碳酸钠在水中释放**态氧,对鱼的**性非常大,特别是正在严重缺氧浮头的鱼类,经常造成严重浮头的鱼大量死亡。当使用浓度大,特别是网箱内局部使用浓度过大,更容易造成死亡。本病例使用过碳酸钠后鱼看上去已沉下去了,实际上已经死亡到下面了。(利洋水产药店东山店于巧志提供201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