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鱼的你,一定有以下疑惑:
洗黄花鱼[黄花鱼,Larimichthys (D. S. Jordan et Starks, 1905),又名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属黄鱼的统称。]时,为什么会掉色?
为何都叫龙利鱼[龙利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子板鱼、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价格却差很多?
买的同是银鳕鱼,口感咋常不同?
答案是——
这些鱼可能被“冒名顶替”了!
如何辨别真伪?
采访水产专家,带你看看市场上哪些鱼容易被冒充[冒充,汉语词汇。],并教你挑鱼的正确技能。
受访专家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陈舜胜
油鱼冒充银鳕鱼
油鱼和银鳕鱼分别属于不同鱼类。
银鳕鱼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价值较高,适合大多数人吃。
油鱼脂肪含量较高,吃起来口感较油腻,肉质稍硬,且因为其脂肪中有90%以上是蜡油,在人体很难被消化。所以有些人吃完油鱼后会出现排油腹泻、呕吐等**反应,一般在一两天内可自行痊愈。
油鱼被切成片状冷冻后和银鳕鱼极为相似,售价又比银鳕鱼低,有些不法商人会拿油鱼来冒充银鳕鱼。
消费者[消费者,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购买时,可根据以下特点辨别真伪:
银鳕鱼鳞片较小、均匀,摸上去较光滑,肉质颜色发白。
油鱼鳞片大小不一,摸上去较粗糙,肉质颜色较暗,略发浅黄。
左口鱼、多宝鱼[多宝鱼和大菱鲆是同种鱼类,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鲆科,菱鲆属鱼类。]互相冒充
为何说互相冒充呢?这主要由价格决定。比如,当多宝鱼减产价格走俏时,商贩就会拿左口鱼冒充多宝鱼;当左口鱼价格更贵时,多宝鱼就被拿来当左口鱼卖。
左口鱼和多宝鱼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鱼类,都属于比目鱼[比目鱼又叫鲽鱼,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统称。]中的鲆科,为名贵海鱼类。
两者区别在于:
左口鱼又叫牙片鱼、牙鲆,呈长椭圆形,颜色偏深,接近黑色,口感更细腻些。
多宝鱼又叫大菱鲆,接近圆形,颜色略浅,呈黄褐色,肉质弹性更好些。
因为两者在口感、营养方面差别不大,所以混淆两者给消费者带来的主要是经济损失。
白姑鱼[白姑鱼,拉丁学名:Argyrosomus argentatus (Houttuyn, 1782),为石首鱼科白姑鱼属的一种鱼类。]冒充黄花鱼
白姑鱼本身是一种不错的天然海鱼,在日本很受欢迎,可以做的鱼糜制品。因其身形较小,常被用来冒充小黄花鱼。
两者在营养、食用安全性、肉质弹性方面并无太大差别,但黄花鱼的口感更细腻,味道也更鲜美。
如果购买的是被工业色素染色的白姑鱼,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危害健康。
辨别假黄花鱼很简单:
解冻后,用白色的面巾纸擦拭鱼体,假冒黄花鱼会有明显的脱色现象,泡在水里会让水变成茶色或淡**。
巴沙鱼冒充龙利鱼
龙利鱼跟巴沙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鱼,龙利鱼是比目鱼中的鲽形目舌鳎科海鱼;巴沙鱼则是产自东南亚的一种鲶形目巨鲶科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在口感、风味方面,龙利鱼味道鲜美、鱼肉紧实、无腥味;巴沙鱼因为是淡水鱼,所以会略带腥味,肉质解冻后会有些松散。
在营养方面,两者在蛋白质、矿物质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但龙利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巴沙鱼虽然价格较低,但和龙利鱼一样,食用起来是安全的。两者从整鱼外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但切片冷冻后,就很难区分。
购买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看价格
每斤价位在30元以下的一般为巴沙鱼。
2.看薄厚
鱼身薄、表面光洁、纹理清晰的为龙利鱼;鱼身厚、纹理深些的为巴沙鱼。
3.去皮后平整度
龙利鱼体型扁平,鱼皮可以整个揭去,去皮的鱼肉表面光滑、平整,保留鱼体本来的形状。
巴沙鱼体型比较圆,通常紧贴脊椎骨切为二片鱼肉,再去皮,每一片鱼肉两面不对称(一面是鱼皮侧一面是脊椎侧),巴沙鱼不易去皮,贴近脊柱切割鱼片难以平整,通常鱼肉表面会显得凹凸不平。
4.看颜色
鱼身发淡黄的一般为巴沙鱼。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市场上还有湖刀鱼、海刀鱼冒充江刀鱼、草鱼冒充青鱼、进口非洲带鱼冒充国产带鱼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商贩为了谋取更多利益。
建议消费者买鱼时好不要去路边的小商小贩那里,一定要去正规的大型商超,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知识,很难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