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水虿
[水虿(chài)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稚虫的一种统称。](蜻蜓幼体
[ ...])、水蜈蚣(龙虱
[龙虱,俗名水鳖,别名泽劳、黑壳虫、水龟子、水鳖虫、射尿龟、小龟子等。]幼体)、蝌蚪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等是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兑淡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常见的水生昆虫及敌害
[敌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hài,释义是危害某种动物的动物。],不仅会争食饲料,而且会侵食虾苗,危害较大。
防治:放苗前应检查水中是否有水虿等敌害,如有应先消毒,然后排干池水,7天后及时进水投苗。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有水蜈蚣,可先用灯诱,然后捞除;发现有蝌蚪,及时捞除,也可用15mg/L~20mg/L的茶籽饼中间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