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问题,比去年来的早一些,老问题啊——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发黑。那么鱼塘水质变黑什么原因,鱼塘水质变黑怎么办呢?去年的问题得以解决,度过难关。而今年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以下请看火爆兽药饲料网小编的分享。

鱼塘水质变黑什么原因

  1.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因长期养殖营养流失。在长期养殖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注意肥水,就会因为鱼类消耗而造成水体营养流失,水中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等都大量减少,这样水质会变瘦,水产品生长会遇到各种问题,产量减少。

  2.水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丧失(微生物失衡)。水体有自我调节能力是因为水中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产生对水中生物有益的物质,一旦微生物失衡,有害微生物占据主导地位就会造成水体缺氧,水中植物疯长,赤藻绿藻蓝藻等都是因为这个发生的。终究会阻碍鱼类生长或者使水体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鱼塘水质变黑什么原因,鱼塘水质变黑怎么办

  3.鱼塘底泥变质,或者受到污染。一般鱼塘的底泥要定期清塘处理,杀菌消毒,**里边的有害生物,如果不能定期清塘消毒,鱼塘底泥会发生腐烂或者有害微生物污染底泥导致整个水体变差,更有甚者,受到污染的底泥可能产生各种细菌,各种有害虫类导致鱼类生病引起大量死亡。

  具体原因

  (1)由隐藻引起的池塘水发黑。隐藻富含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对所见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水近看显红褐色,远看显黑色。这种水质的池塘的鱼苗、鱼种,特别是花白鲢的生长速度快。一般都说明该鱼池水肥、水活,是好水。

  (2)膝口藻过多也会引起池塘水发黑。膝口藻有鞭毛,趋光性很强。清晨在鱼池上下层一般均匀分布,日出后逐渐往表层移动,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下午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又逐渐下移分散。该藻类对低温适应能力强,早春晚秋尤其旺盛,一般多见于晚秋。光照变化优势藻类易形成丝状、带状、扫帚状、乌云状和溶液状黑色水华。

  (3)大分子有机物[有机物即为有机化合物。]过多。此种情况形成的黑水一般出现在上水淹没小米草的淹青时期。加水后,大量的草屑、鱼的粪便在池水里堆积,五六月气温相对较低,有益菌分解速度跟不上,水极容易变黑。还有不少施加农家肥的池塘也会出现此种情况。

  (4)小分子有机物过多。此种情况形成的黑水一般出现在倒藻后。倒藻后的水先变红,两三天后池子里的水就会变成黑水。

鱼塘水质变黑怎么办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源通过池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护底,养殖先培水,培水先培底,据笔者多年养殖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彻底清塘消毒、吊底暴晒。每三年将池塘过多的淤泥和残饵清除复埂,作为田地有机肥料。另外,不吊底的池塘将水抽干让光照暴晒,使土壤松动放出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同时再用药物彻底消毒**病原体、寄生虫、野杂草等。

  2、提倡微生物改良底质,如解毒底改,净水底改、增氧底改、补钙底改等。但这样要根据池塘底质情况,因塘而宜、因药而宜、灵活而定。

  3、科学种草、保护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有机物,使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同时能净化水体,保持池塘水质清新。

  4、加强日常管理,清楚池塘四周杂草和水体漂浮物及残饵,经常注入新水源,使水体溶氧充足,有害物质分解快,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河蟹摄食消化吸收快,同时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成本。

  5、增氧。直接的方式,供氧充足,可以缓解缺氧的问题,并能有效改善水质。

  6、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主要作用是调节池塘的酸碱度[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因为水体发黑的主要原因在于水中S化物和一些为完全腐烂的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很多,使用生石灰调节PH,可以降低S化物的浓度,增加谁的硬度,水的硬度增加,有毒物质毒性降低。还可以加些黄泥浆水和食盐混合泼洒水体,絮凝有机质,使其沉入底部。另有若不改善酸碱度,培育的光合细菌也不易成活与生长。

  7、使用双氧水改善水质。

  鱼塘水质变黑什么原因,鱼塘水质变黑怎么办就是以上的介绍,就目前而言,水体颜色变黑主要原因是缺氧,多种些水生植物维持生态平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