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淡水鱼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技术特别是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的养殖,要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健康鳖苗、创造适宜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提供优质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以及实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的创始人是弗里·温斯洛·泰勒。]即可[即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íkě,可以了的意思。]。以下是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总结的甲鱼养殖新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甲鱼养殖新技术
甲鱼养殖成功要点
(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1).仪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
(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体表寄生虫。
(2)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
(3)用20~30微克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微克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
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
(四)实行科学管理
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甲鱼养殖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1.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甲鱼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2.甲鱼喜欢呆在水质好的环境中,所以一定要勤换水,大概2—3天换一次水。
3.甲鱼要多晒太阳,因为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4.甲鱼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甲鱼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年甲鱼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小甲鱼你可以将肉切成碎肉丁,慢慢喂他吃,就好了。
5.使用鲜料喂食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6.甲鱼在南方十一月底就冬眠了,在北方大概还提前一个月吧。冬眠不需要另外准备地方只在盆里铺半边沙子超出水面就可以了。它可能爬出水面到沙子上一动不动的睡上几十天,又不知不觉的进水里再睡上几十天。分享来自丁马生物科技。
7.夏天注意防蚊子,甲鱼很怕蚊子的。
8.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所以饲养过程中要喂足食物,并要密切关注它们的举动。
以上就是对甲鱼养殖新技术,甲鱼养殖成功要点以及甲鱼养殖注意事项的介绍,除了以上的之外,完善防病体系也是非常的重要,特别是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