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优良是虾类养殖的关键。课题组的一大绝招就是营造“人工湿地”,使水形成自净功能,该技术已申请获得国家专利保护。来到“人工湿地”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人工湿地”像渔网般一片片垂直悬挂于水中的网片,上面有种着的水草等水生植物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挂着吸附水中悬浮物
[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的材料。网片上形成的生物膜,就相当于一个“生物滤器”,它可以把水中的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另一个绝招是,他们借助于几台车轮式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在池中形成“跑道式水流”,这使得虾的排泄物和残饵自动沉到池底,并落入专门的排污沟中。
笔者看到一些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已有七厘米长,虾体透明、进食活跃。据臧教授介绍,这些都是虾健康的标志。这中间“软件”管理有讲究,一开始,技术人员
[主要从事测量方法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研究,确定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和对外单位提供的校准服务可信度的确认等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jishurenyuan]要对天然河水进行“调配”,既要调控盐度,还要去除各种有害物质、杀灭一些微生物。接着,在虾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它的蜕壳状况、运动量、摄食量等,及时调整投饵,调控水温、光照、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含量等各项指标。虾不生病,就不必投放药物。
这种集约化养殖技术也有简易模式。减教授说,农民只需投入简单的硬件设备,关键是在管理。目前,她和技术人员已在制定养殖规程,令后农民只需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是一个成语,读音是àn bù jiù bān,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地操作就可以了。目前,这项养虾技术已在上海、天津、乌鲁木齐等地进入产业化养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