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闷热、连绵*雨天气较多。近期,全国多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天气不稳定,对南美白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养殖造成诸多影响。池塘负载加大,池底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浮游动植物尸体及其他有机物,一些有害细菌大量滋生,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极为不稳定,极易转水造成水质败坏,产生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缺氧、中毒现象发生。由于水环境不稳定,对虾经常处于应激状态,致使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极易发病以至死亡造成损失。因此,加强高温季节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针对此现状,简单介绍一下南美白对虾在高温多雨季节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水质调空方面
暴雨过后,水质易恶化,应快速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1、水体分层
降雨导致表层水盐度骤降,上下分层,阻碍了水体的上下层交换,对虾对盐度的急剧变化和底缺氧表现出强烈应激。此时,应再雨前或降雨开始时泼洒过量Vc(如激安C),并及时开启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搅匀上下层水体。海水养殖的虾塘,应尽快排出部分上层水,减少池塘水质变化,保护水相稳定。
2、调pH值
雨水多为酸性,降水量过多会导致水体pH下降,一旦接近酸性,最直接危害表现为对虾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同时硫化氢和铁离子浓度也会升高,毒性增大。此时,应及时监测pH,若变动范围保持在7.5~10之间无需太过担心,做好防应激的工作,若低于7.5,则应及时泼洒10ppm的生石灰水,最高不能超过15ppm。
3、增氧
雨前气压低,氧分压降低,加之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弱,易造成溶氧偏低,对虾缺氧,常出现浮头及游边。降雨时间长,降雨量过大,严重缺氧时,除开增氧机外,可使用“底生氧”配合氧片改底、增氧(此时切记不要使用好氧菌、**改底剂及水体消毒剂)。如在雷雨前全池干撒,效果更佳。注意雷雨过后不能只使用增氧产品,不开增氧机,因为增氧机不仅增加池塘的氧气,还可加快水质混合,避免水分层现象。
4、倒藻
由于光照不足和水体缺氧,暴雨过后,藻类大量死亡,虾塘水质变清,出现倒藻现象。此时,应先换水,然后使用底质改良剂“臭氧水安”或“底黑安”分解水体中的氨氮、**酸盐、硫化氢和有机污物,同时使用“特力灭”或“杀菌红”进行水体消毒。若虾塘水偏瘦,则需适当调水。注意此阶段不适宜立刻肥水,可先用微生态制剂“速调107”,调节水质,待水质稳定后,再肥水。
5、蓝藻
[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爆发
六月份是蓝藻生长的“黄金期”,蓝藻增值能力极强,对高温多雨气候的适应能力远高于有益藻,极易在大雨天晴后形成优势种群。大雨过后注意改底和泼洒“绿水解毒安”解毒,并注意菌相的培养。当蓝藻已经爆发时,可适当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大量蓝藻形成水华时,可选择市售杀蓝藻药局部或全塘杀藻,然后使用“绿水解毒安”1-2亩/瓶进行解毒、稳水,高浓度“利生素”+“强效EM”抑制蓝藻疯长,之后适度使用“鱼虾可乐肥水型”3亩/瓶+“速调107”2亩/瓶进行肥水。
6、应激性退壳
由于受到水温变化、雨滴击打水面、盐度变化等影响,有时会出现应激性退壳现象,有时还会与水质变清并发。此时需要做的不是调好水质,而是首先要稳水,做好抗应激与消毒改底的工作。
二、疾病预防方面
暴雨过后,池塘pH值下降、盐度降低、温度变化幅度大,易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
[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此外,大量的淡水注入池塘,破坏了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了大量的有益菌死亡,细菌、纤毛虫等大量繁殖,感染对虾,易诱发黄鳃病、**病及其他细菌病,一旦发病很难治愈,以至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提前做好对虾疾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1、稳定水相,养殖过程中培养池塘水环境生物的多样性,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维持一定肥度,减少对虾应激现象.
2、雨后适当泼洒消毒剂,若用漂**,浓度为1~2ppm为宜;若用二**氯,浓度为0.3~0.5为宜;使用“特力灭”或“杀菌红”2~3亩/瓶。此方法可及时杀灭水中的细菌**,降低黄鳃病等现象。
3、适当拌喂保肝和健肠产品,可在饲料中加入保肝四件套“肝舒+肽菌素+低聚糖
[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源,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饮料、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863+速调速补”、健肠四件套“强力整肠生+抗菌肽3.0+*酸芽孢M3+低聚糖863”提高对虾抵抗力,降低其应激反应,促进消化吸收。
4、适当减少投饲,一是避免浪费,二是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有条件的养殖户尽量选用大品牌的环保型饲料,一方面可以减少氮、磷的排放,另一方面饲料中某种添加剂可适当分解粪便,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此外,近些年随着病害的频繁发生,不少养殖户在养虾池内混养少量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每亩可放20-50尾,把沉于池底的死虾,残饵吃掉,起到生物净化和防病作用。
三、日常管理方面
多雨季节,要加强巡塘。密切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尤其是*雨前后,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避免对虾泛塘。在养殖过程中,还需定期取样化验、镜检,及时掌握池水中氨氮、**酸盐、pH值、藻相变化以及对虾病害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及早地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巡塘时,如发现对虾在塘边游动,不久就死亡的,应及时将池边的死虾、病虾捞出,留部分样品进行**检测,其余的进行深埋和无公害处理。此外,暴雨过后,由于水质变化,对虾大量蜕壳,食量骤减,要少投饲料,同时,减少饲料投喂次数。
高温多雨季节确实对南美白对虾养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但是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处理,稳定水质,在大雨过后注意补充免疫多糖与维生素,做好环境与营养方面的调控,能确保对虾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