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红底板[底板在科技有四种定义。]病是由于摩擦引起**侵入而造成的,尤其对于温室养殖的甲鱼危害更大,从稚甲鱼到亲甲鱼都会受害,所以要做好防治的工作。本文为大家介绍了甲鱼红底板病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甲鱼红底板病病因
1.养殖池底、岸边坚硬粗糙,鳖在爬行时,底板摩擦受伤,遇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劣时,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所致;
2.在捕捉运输时,鳖的腹甲摩擦、挤压受伤感染病原菌而引发本病;
3.也可能是腐皮病[腐皮病是由单泡杆菌感染引起的。]、穿孔病、红脖子病或其他内脏炎症等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
甲鱼红底板病症状
甲鱼底板呈红色斑点或整块红斑。同时伴有溃烂水肿,有的甲鱼口鼻流血。解剖可见肝脏发生病变,有的呈黑色,有的花斑状。肠道局部或整段充血发炎。有的腹腔有积水。甲鱼停食,反应迟钝[反应迟钝就是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一般2~3天后死亡。
甲鱼红底板病诊断
该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染所政。肉眼观察,患此病的鳖腹甲发炎、红肿,出现红色斑块或紫块,甚至溃烂;病鳖爬至食台、晒台或池坡边,反应迟钝、拒食、易捕捉;一般4~5月份为发病季节,病情严重时,会陆续发生死亡。解剖观察,病鳖的口鼻呈红色,咽部红肿,肝为黑紫色或化脓性肿大,脾严重淤血变黑,肠壁充血变硬,肠内无食物。上述症状可初步判断为“红底板病”.进一步确诊,需要将病原菌分离、鉴定。
甲鱼红底板病防治
1.加强养鳖池塘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越冬前,要增加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的含量,以增强其越冬抗病能力;
2.定时巡塘,发现病鳖应及早治疗或设法捕出隔离;
3.尽避免鳖受内、外伤,池塘定期用每立方米20~30克生石灰或1~2克漂**或0.4~0.5克消毒精全池泼洒消毒、改善水质;
4.已患病鳖,每千克鳖用10~15万单位抗生素如链霉素作肌肉注射,或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鳖用20万单位,在病情好转尚能进食时,每千克鳖用0.2克磺胺类药物拌饲料投喂;
5.经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效果好;
6.给健康鳖注射或口服**,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甲鱼红底板病病因、症状和防治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们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工作。另外,养殖户们还需要加强对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努力降低其他疾病感染的几率,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