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效益是很不错的,但是新手养殖黄鳝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那么到底原因出在哪里?现在正处于冬季,在黄鳝养殖管理上,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让黄鳝健康过冬。下面我们来看下新手黄鳝养殖失败原因及黄鳝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的方法有哪些:
新手黄鳝养殖失败原因是什么?
1、苗种品质差
我们在选购鳝种的时候[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一定要注意保证鳝种的品质。我们在购苗鳝种时,一般是以野外的鳝种为主。我们要注意观察鳝种的外观来保证品质,一般品质好的黄鳝体表上有着较大的斑块,颜色以深黄与大红为主。这种鳝种的品质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差,养殖起来比较简单,利润也比较可观。然后在运输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储存工作,防止受伤降低鳝种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2、水位过深
黄鳝虽然又叫做鳝鱼,但是一般情况下,黄鳝体内都是没有鱼鳔的。不会在水表层内随便的漂浮,并且也不能够在水面露出。如果水位过深的话,黄鳝呼吸受阻,所以要经常到水面上进行呼吸。这样对黄鳝的体能消耗是非常大的,不利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因此我们在养殖黄鳝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水位的控制好,深不可超过2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即可。如果是网箱养殖的话,那么要种植适量的水草,促进黄鳝的生长。
3、饲养不当
很多朋友在养殖黄鳝的时候,经常会不注意进行分开饲养的工作。将不同规格的黄鳝放在一起饲养,而小黄鳝会因为吃不到食,导致营养不足,体质下降,严重的时候导致死亡。并且如果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不足的话,还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导致产量下降。而且还有些养殖户在养殖的时候,为了提高水质的肥力,会不加限制的在水中施入农家肥。而又因为水体过小,导致水质极易变差,引发各种疾病,导致养殖失败。
4、饲料不当
我们在养殖黄鳝投喂饲料的时候,要保证饲料的稳定性,不能经常更换饲料且突然更换。否则黄鳝无法及时适应,会出现拒绝进食现象,导致黄鳝生长发育受阻。但是我们也不能够长期的饲喂单一饲料,特别是麦麸、豆渣等素食饲料。虽然黄鳝会少量吃,但是这种饲料是完全不能够满足黄鳝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的。所以黄鳝不仅无**常增重,还会因为营养不足而逐渐死亡,这也是导致黄鳝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黄鳝怎么过冬?
1、水中越冬
黄鳝在水温低于十度的时候,会停止进食,然后开始冬眠。因此为了保证黄鳝的越冬成活率,如果是土池越冬的话。那么要保证池梗北高南低,将北面的池梗建成大约150厘米高,起到挡风作用。在九月的时候,水位保持在40厘米,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时不改变水位,然后池塘的土层也要保持在50厘米左右,有利于黄鳝筑洞。越冬时,如果水面结冰的话,那么要及时将冰打碎,防止水体缺氧,导致黄鳝死亡。
2、泥中越冬
养殖时当水温降低至12度的时候,将池水排干净,保持池底淤泥处于湿润状态。在黄鳝停食进食后,不可随便搅拌池底的淤泥。然后在泥土上覆盖一层大约15厘米左右的稻草,草层下要保留适量的空隙。池塘周围要做好清沟工作,既能够提高通透性,又能够起到防寒的作用。泥中越冬的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能够提高黄鳝的成活率。不过投入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春季捕捞也比较麻烦,所以适合鳝苗越冬。
3、室内越冬
在水温降低至10度一下的时候,要及时将换水捕捞,然后清洗干净,将其放在室内的水泥池中进行养殖。水池的数量根据养殖数量控制,一般一个水池的面积保持在4-6平方米左右。水位不可超出50cm,要保证水质。前三天每天都要换一次水,然后每隔4天左右换水一次,在换水的时候,都要将黄鳝的排泄物清出。适温保持在3-4度。室内越冬黄鳝的成活率较高,可以随时捕捞上市,不过管理起来是比较麻烦的。
4、大棚越冬
当池水温度低于15度的时候,将黄鳝转入到大棚中进行越冬工作。大棚内的池水水位保持在60厘米左右。然后在池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花生,水温在12度以上的时候,要适当饲喂一些饲料,一直到黄鳝停食,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避免水质过差,影响黄鳝的生长。棚内的温度保持在3-7度左右,如果发现黄鳝有浮头现象的话,要及时增氧。
新手养殖黄鳝一定要先多了解养殖技术、技巧、市场行情等,不要盲目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