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因其背部呈青绿色而得名,又因其前侧缘各有侧齿9枚,其形状很像锯齿,所以学名叫锯缘青蟹,别名螃蟹,为底栖甲壳类动物。这种蟹的末对步足呈奖状,善于游泳,在陆地也能左右爬行,离水能活多日,天然蟹喜栖息于温暖与盐度较低的浅海中。它是一种大型蟹种,在广东沿海地区[《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给沿海地区下的定义是指有海岸线(**岸线和岛屿岸线)的地区,按行政区划分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较多资源,而且青蟹苗人工[人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én gōng,泛指人造的;人为的 。]孵化繁殖亦已获得成功,为大力发展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创造了条件。
一、青蟹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1.经济价值很高
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蟹膏尤为甘腴,而且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蟹肉含蛋白质1千克,脂肪2千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维生素、核黄素及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肉嫩味美好吃,食法有清蒸、锔炒、碎、煮、烩等,是筵席名贵佳肴。
2.具有较好药用与食疗价值
青蟹具有清热、滋补、消肿、养筋等功效,可治体虚水肿、胃病、奶汁不足以及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因而频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在我国还是与淡水养殖的名贵大闸蟹齐名的两大优质蟹种之一。所以向来价值较好,加之它又是出口港澳和东南亚等地的蟹种,因而发展青蟹养殖既有可为而又前景看好。
二、青蟹的环境选择与生物学[生物学(Biology)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特性
1.环境选择
青蟹原是海域天然蟹种,但它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且又能进行人工养殖等特点,对环境要求也不很严格,适宜生长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15~30℃,最适水温为18~25℃,水温降至5℃停止摄食,蟹体藏于泥中;而其最适宜的盐度13.7‰,低于7‰常打洞*居,以渡过**环境.泥多沙少的混合底质便于青蟹营造洞*,适于其栖息生活.
2.生物学习性
青蟹食性广而杂,饲料来源丰富,一般的低值小贝类、小杂鱼虾(冰鲜),新鲜动物尸体以及少量藻类和配合饲料均可作饵料投喂,养殖时应注意投足饵料。此外,青蟹性成熟,具有交尾能力时,逃逸能力则增强,故养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应加设拦网、竹箔等防逃设施,以保破产。
三、青蟹的人工养殖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
]
近年青蟹的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据养殖经验表明,沿海渔农可利用江河出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交汇地域,在滩涂上修筑起蟹塘(利用原有池塘亦可),分别引来海水与淡水,调节咸度,在塘边拉网围塘(防逃),放苗放种饲养。
1.可单养
[单养是一个水产术语。]和混养
[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养殖方法既可单养,也可虾蟹混养、鱼蟹混养,亦可在潮下带围栏养殖。据经验介绍,青蟹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因养殖类型有所差异,若与鱼虾混养的,可亩放铜钱大小以上的幼蟹8000-10000只;潮下带围网养殖的,亩放养500只左右。饲养管理得好,幼蟹经过四五个月养殖,一般可达200克以上商品蟹,个体大者有400克以上;若放苗养殖的生长期约一年左右,利润率在25%-30%左右。
2.池塘精养
除上述方法外,目前有些地区尤其华南沿海地区更多的养殖方法是捕捞未怀卵和体质瘦(又称水蟹)的较大的天然蟹种投放入池塘精养,经过短时间的人工育肥养殖,促使雌蟹怀卵成熟变成膏蟹
[膏蟹,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市和乐镇。],雄蟹增肉变成肉蟹,约养殖三四十天,个体重250克左右便可收获上市成为市场上的膏蟹和肉蟹了。在广东等地华南沿海地区用此方法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养殖,但育肥时间长短与水温、比重和投饵质量等也有密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