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白皮(Bái Pí),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别名牛千斤,英文名Tengyueh Spindle-tree,拉丁文为Euonymus tengyuehensis W.W.Smith。]病是主要危害淡水鱼养殖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流行在鲢鱼及鳙鱼中,有时草鱼青鱼也会发生该病。严重时发病后2-3天时间即死亡。以下就对该病的一些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做个介绍,以供参考。

患有白皮病的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

白皮病的临床症状:

淡水鱼疾病的防治,白皮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残缺不全,解释为残破、缺少,很不完整。],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死亡。

白皮病的防治措施:

1、池塘要彻底清塘,发病季节要挂药篓或投药饵预防;

2、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

3、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可有效治疗。

总结:以上就是对白皮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的介绍,从上可得知,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养殖户要注意日常的管理。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