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水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中,脊尾白虾的虾苗是在原池投放种虾进行自然繁殖后得到。有的人在7月初左右投放种虾,在养殖中后期池塘中有大规格

[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

的脊尾白虾,但为什么最后年底起捕时没有大规格虾,起捕规格偏小(规格为210~250头/斤),而5月份至6月上旬投放种虾或7月投放种虾的起捕规格较大?

以上所提到的现象很常见,原因就是脊尾白虾的生物学

[生物学(Biology)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脊尾白虾养殖种虾投放时间有讲究

特征在养殖条件下的表现。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地区自然条件下脊尾白虾的寿命大约为12~14个月,一生抱卵3次,全年可抱卵,繁殖能力极强;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寿命受环境影响约为6~8个月。脊尾白虾初次抱卵的时间、抱卵时的规格、抱卵数量、每次抱卵的间隔时间和亲本的寿命受温度、水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

[ ...]

的影响。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

高积温快,初次抱卵亲本规格变小,抱卵间隔时间也短,种虾的寿命也短。反之,环境温度低积温慢,初次抱卵规格大,抱卵间隔时间长,种虾的寿命也长。

养殖水环境、养殖密度或营养状况也会影响脊尾白虾生长的速度、规格和寿命。环境差生长速度慢,规格小,养殖密度过大、饵料不足脊尾白虾也会长得慢长得小。根据对启东总体养殖情况的了解,上面所说的现象应该跟环境、营养、密度关系不大,跟病害也无关,与池塘缺氧后大虾死掉而再繁殖出小苗的情况也不一样,应该跟其繁殖习性和寿命极限有关。如果从投放种虾到起捕这一过程中,总体气温、水温比常年偏高,积温快,那么出苗早长得快,小白虾的寿命相对缩短,提前投入种虾养殖户,前期繁育出的虾苗在中期偏后长大,生长期长,而起捕时已到了或已过生命极限,所以这部分虾已自然死亡,剩下的起捕规格偏小;而在7月下旬投苗的,前期出的苗在起捕时已长大而且未到生命极限,所以起捕时平均规格偏大些;而5月份至6月上旬投种虾的,前期虾苗早早到了生命极限,尽管已不存在了,但中后期出的虾苗也已长到上市规格(这个指第二次繁殖的苗种),所以最后起捕时看起来规格挺好,其实也已损失了部分虾的产量。

在繁殖习性和寿命极限上脊尾白虾是比较特别的,跟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南美兰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草虾,罗氏沼虾等养殖虾都不同。搞养殖是一方面丰富大家的菜篮子产生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无论养殖什么品种首先要掌握其生物学特征,再考虑养殖水环境、营养等生长条件会对它的生物学特征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养殖条件下它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它的生长特征为我所用,根据它的生长特征,确定捕捞时间,即保证商品规格又不损失产量,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