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是现如今我国水产行业中重要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项目,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因而吸引了众多养殖户进行养殖。河蚌按照不同的利用价值可以分为食用河蚌与珍珠河蚌。那么河蚌养殖技术有哪些?河蚌养殖管理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河蚌养殖技术有哪些?

  1、目前河蚌养殖方式多采用吊养和笼养[笼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óng yǎng,意思是在笼中喂养。]。吊养方法有单个吊养和串养在一根线上吊养两只蚌以上。笼养数量依笼(网笼、网夹)的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只蚌都能接触笼底为适宜。

河蚌养殖技术有哪些?河蚌养殖管理

  2、育珠河蚌一般亩养殖池塘为800~1200只,外荡为600~800只。养殖密度具体视体重肥度。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流动、水体深度等理化、生物因随蚌体大小适量增减。

  3、河蚌养殖已成为我市外荡渔业之体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生产内容。以育珠为主的池塘可以适量放养草鱼、鳊鱼、鲫、鳜鱼、黄颡鱼等及搭养少量鲢、鳙鱼,以完全挖掘水体生产潜力。

  

河蚌养殖管理

  1、暂养期管理:手术后的蚌,暂养于微流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爽的水域[水域指有一定含义或用途的水体所占有的区域。]中,休复15~30天。在这期间,一般吊养后不要随意翻动,也不可离开水面,更不能开壳检查,以免影响其体质恢复和珠囊的形成。如水太肥,透明度小于30厘米,则需采取措施降低肥度。一个月后,对暂养水域蚌进行清查,发现死蚌及时清除,然后再重新吊养到育珠水域。

  2、加强水质管理:在没有流水的封闭静止水域中养河蚌时,遇高温、水浅、低压后,会造成缺氧死蚌。因此必须及时加水,换水或保持水质新鲜和含氧量充足,以免育珠蚌缺氧、低氧情况下蚌、珠生长缓慢。

  3、调节吊养深度:根据水位、水温及季节变化,应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冬季和夏季宜适当深吊(水面下40~60厘米),春、秋两季可吊养浅些(水面下15~20厘米)。

  以上就是有关河蚌的知识介绍。不管是食用河蚌还是珍珠河蚌,都是采用吊养和笼养的养殖户方式来进行养殖。养殖户们在河蚌的养殖过程中,做好其管理工作是成功养殖河蚌的基础,养殖户们应当重视起来。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