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鱼养殖常见病气单胞菌病防治技术


1.病原[病原,指病因。]:病原为气单胞菌,主要有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①指水肿。]单胞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氏*性。

2.流行情况:杀鲑气单胞菌为嗜冷型种类,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嗜水气单胞菌为嗜温型种类,发病季节多在夏季。

3.症状:杀鲑气单胞菌引起鲆、鲽类体表躯干部有突起的疖疮,疖疮表面的皮肤坏死[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破裂形成溃疡[溃疡,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复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其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等也不一致。],有的各鳍的基部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皮肤出血,肠道发炎,心脏坏死等。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当年牙鲆腹部膨胀,内有大量腹水。有的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及躯干表面出血或溃疡。病鱼消化道内空无食物,充满浅**黏液,并有少许白色黏性团块。肝脏浅红或鲜红色,有明显出血症状。胆囊膨大,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4.防治方法:用磺胺甲基嘧啶或四环素[四环素是四环素族抗生素中最基本的化合物,本身及其盐类都是**或淡**的晶体,在F燥状态下极为稳定,除金霉素外,其他的四环素族的水溶液都相当稳定。]制成药饵[yào ěr ㄧㄠˋ ㄦˇ药饵(药饵)据旧经典的说法,药,饵,是“体同而用别”的。],每天每千克鱼用四环素药50~7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连续投喂7~10天。还可用喹酸,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5~10毫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1~7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