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淘汰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这是市场发展的定律,那么为什么要淘汰母猪?淘汰母猪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要淘汰母猪?
母猪是养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的核心,衡量母猪价值和生产[生产(produce),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表示动物生殖机能的强弱和生育后代的能力,亦称生殖力。],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能否实现预定出栏,而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猪健康,它是稳定猪群的核心。如何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降低异常消除率,直接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养猪生产过程中,养殖户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近几年由于养猪成本与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要想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将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及时淘汰。
淘汰母猪的标准是什么?
正常条件下:
1.母猪生产过6胎以上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生产性能就会有明显下降,这种母猪需要正常淘汰。
非正常条件下:
1、久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ā qíng,指性成熟的雌性哺*动物在特定季节表现的生殖周期现象,在生理上表现为排卵,准备受精和怀孕,在行为上表现为吸引和接纳异性。]、屡配不孕和产仔率低下
在后备母猪生长超过正常的配种体重与年龄后,久不**或**不明显的母猪应该及早淘汰。
因为,有的后备母猪生殖系统先天发育**,或者后期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霉菌毒素的危害以及某些疾病的影响,造成卵巢和输卵管肿胀或萎缩,这**养着只是浪费饲料,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应该淘汰;第三次配种不成功或断奶以后久不**的母猪必须淘汰,因为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太长,既浪费了饲料与人力成本,又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另外,如果连续生产三胎都在8头以下的母猪必须淘汰,有些母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性产子率低下,这**产生的经济效益很低,应该淘汰。
2、得过**性传染病
众所周知,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科猪瘟**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高热综合症、伪狂犬等,这几类病非常棘手难治,虽然痊愈以后用**免疫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它的生产性能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下降,在猪场当中成为带毒猪,不断向环境中排毒,再次生产以后也会把疾病传染给仔猪,再说这类病很容易复发,所以必须淘汰。
3、患有严重*房炎
这种母猪虽然可以治好,但是,治好以后它的泌*量也不会太高,而且仔猪很容易发生腹泻之类的疾病,所以应该淘汰。
4、患有子宫内膜炎
这种母猪断奶以后往往屡配不孕,再说子宫内膜炎很难治好,即便是治好,配种成功了产仔率也不会太高,基本上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必须淘汰。
5、患有肢体病
这种母猪在妊娠后期由于承重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产前或产后瘫痪,**期间也无**常配种,所以必须淘汰。
6、过肥或者过瘦
体质过肥或过廋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如果通过给料的控制还是无法改善的话还是及时淘汰吧。
7、没有抗体
猪场在注射猪瘟**以后,进行猪瘟抗体监测,没有抗体的母猪,再次免疫后仍然没有抗体的母猪,必须淘汰,因为就有那么一些猪,注射多少次猪瘟**以后它也不会产生抗体,这**留在猪场会后患无穷,所以必须淘汰。
8、胎龄高
一般母猪的胎龄超过6胎,生产性能就会下降,要有计划地淘汰更新,保持基础母猪群的活力。
9、有**遗传基因[遗传基因,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有些母猪受遗传基因影响,每胎只产三四头仔猪,这样的母猪也要有计划的淘汰。包括母猪奶水不好、咬小猪、难产、产后瘫痪等,甚至食欲差的母猪也要计划淘汰。
淘汰母猪的主要标准——投入大于产出。
为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猪场的可持续发展,淘汰母猪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