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发生腹泻,小猪和大猪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差别相当大,甚至对大猪没有多大影响,但对小猪来说却是致命的病;近年来流传的流行性腹泻就是这个情况;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那么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为什么拉稀[拉稀是一种常见症状,又名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时,大猪和小猪的死亡率差别那么大:

大猪和小猪拉稀的差别

  首先是小猪体内水分比例大,可以占机体的80%以上。

  其次,小猪的胃肠特别薄,如果小肠绒毛被破坏,那么肠子就剩下非常薄的一层,严重时会穿孔,那样猪死亡更快。

为什么拉稀时,大猪和小猪的死亡率差别那么大?

  这里有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的现象,就是大猪拉稀次数要少得多,而小猪拉稀次数非常多;这和*门有直接关系。

  大猪的*门,有成熟的括约肌[括约肌指分布在人和动物体某些管腔壁的一种环形肌肉,常特别增厚。],可以由猪所支配,是否拉屎猪是有控制力的;大猪控制了拉屎的次数,在肠道的水分就会再次被吸收到体内;所以,大猪拉稀脱水,往往并不严重;但小猪刚出生,*门括约肌并没有发育完善,控制力很弱;一旦出现拉稀,就会出现狂拉不止的现象。

  先天的问题没法解决,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猪拉屎;控制*门括约肌,不太现实,没有什么药;但我们可以通过另外的办法让猪不拉稀,那就是用药物控制胃肠蠕动,而硫酸阿托品就具有这方面的功能。

  春夏之交,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回升,为接触性传染病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产房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混感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和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就是典型的案例。

拉稀的表现症状

  1、新生仔猪5日龄左右混感后,3-5天后,死亡率高达40%;

  2、个别的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有轻微口蹄疫症状,表现为*房水泡溃烂;

  3、保育猪转群后3-5天,葡萄球菌容易复发,肥猪没有症状。

  仔猪感染葡萄球菌,开始脸、耳朵有黑斑点症状,1-2天蔓延到腹部,后全身棕黑色。

  严重的摸起来有油,黏在手上,闻起来还有股腥臭味。

  注射很多药物无效,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对头孢拉定敏感。

  同时,由于产房这批母猪是头胎,母猪的抗体和抵抗力都不理想。

  不仅感染口蹄疫,而且感染了葡萄球菌,表现在母猪的鼻梁上有棕色的斑点。

  两种混感,仔猪断奶合格率(<8KG)只有50%了。

猪拉稀的治疗方案

  1、口蹄疫

  宰杀感染母猪,取血做血清,血清冷冻保存。感染猪只注射时需回温,用后蜡烛封瓶冷藏备用。

  感染口蹄疫母猪、仔猪,注射血清治疗

  未感染口蹄疫的母猪、保育仔猪免疫**。

  2、葡萄球菌

  药敏实验:因为有多达8个不同类型的猪葡萄球菌,药敏实验是选对有效抗菌药的快速途径。

  产房仔猪注射1支头孢拉定/头

  保育猪注射2支头孢拉定/头

  发现仔猪有创伤时,用紫药水消毒。

  预防复发方案

  保育猪转群时,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天

  转群后,发病猪与健康猪隔离

  观察7天,发现耳朵、身上、嘴上有黑色斑点,注射2支头孢拉定,1次即可。

预防拉稀,需要加**生消毒

  1、产房、保育舍彻底清洗消毒干燥7天以上,有条件的猪场,需要对栏舍熏蒸消毒,对用具浸泡清洗消毒,尤其保温箱[保温箱即外卖送餐时使用的具有保温性能的箱包。]、垫料、料槽和漏粪地板。

  2、进产房前,母猪按前后步骤进行体外清洗、消毒、驱虫。

  3、母猪分娩后3天在*房底下用麻布袋垫好,保温箱里放地毯,保护仔猪娇嫩的皮肤。

  4、断尾时,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粉消毒,起到止血、干燥、收敛的效果

  5、母猪有分娩征兆时,用高锰酸钾消毒水对产床、接产用具消毒待用,对母猪躯体进行擦洗消毒,尤其是母猪外*、后臀、*房。

  6、确保母猪奶水充足,减少仔猪抢奶、打斗的创伤。

  混感猪在经过治疗后,不是像其它感染很快被,根据实战经验,1个多月控制,2个月后彻底消除,平时注意消毒和工作流程规范!

  此病发病、感染、传染率高的情况,不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造成死淘率高,对猪场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