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肉价的不断上涨,近年来出现了高盛、武钢、丁磊、中粮等外行资本养猪热。跨界养猪的驱动力[驱动力,专有术语,是心理动力学中的一个名词。]何在?能否成功?对养猪业[《养猪业》,英国电影,Tracy-Louise Ward导演,Robert Kennedy Jr.、Tracy-Louise Ward主演。]有何影响?
在中国生猪的散养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之前,猪肉价格难以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稳定获利都非易事。因此利润高并不是跨界养猪的驱动力。尽管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但实际上国家补贴额相对于养猪生产成本所占比例很小。而部分跨界资本进入养猪业的理由之一,在于养猪市场潜力[市场潜力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某一市场对某一产品的购买量的最乐观估计。]巨大。
跨界养猪,看起来很美
专家介绍,一个产业若前十名的公司市场占有率能达到30%,整合期才算基本结束,市场格局才会初步确定。然而这个期限,据估计至少需要是十年,此间大家都有机会,外界资本想进来掘金也是再正常不过。
养猪并非易事,也不是仅靠资本就能解决。它面临疾病、土地、管理、人才、市场、生物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风险,稍有差池,都可能将投资推入万劫不复[万劫不复是一个成语,拼音为wàn jié bù fù,指永远不能恢复(人身)。]之地。笔者看来,任何想短期内获利的跨界养猪,都很难成功,甚至会拖累猪业,因此,资本跨界前要多调研,慎重行事。
跨界养猪对生猪业有何影响?
除了这些跨界资本,养猪产业及上下游的企业也纷纷大张旗鼓地加入或扩大养猪生产。笔者看来,资本跨界养猪在提升产业的信心和扩大生猪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方面有显着的推动作用,但对生猪业的实际发展所起的影响其实十分有限。作为业内人士,不必把精力放在关注和分析这些跨界养猪者对行业的影响上,而练好内功提升养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