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人咨询说猪得了冠尾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多种线虫引起的一类蠕虫病。],那么什么是猪冠尾线虫病,猪冠尾线虫病怎么治呢?在这里小编为你从头到尾分析一下该病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猪冠尾线虫病
猪冠尾线虫病是由圆形目冠尾科冠尾属的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输尿管上接肾盂,下连膀胱,是一对细长的管道,呈扁圆柱状,管径平均为0.5~0.7厘米。]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临床表现为幼猪生长迟缓,公猪性欲减退,甚至失去配种能力,母猪不孕或流产,严重者造成死亡。本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分布较广,而且流行严重,近年来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五常县、依兰县也曾发现本病。
病原介绍
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较透明,隐约可见内部**。口囊杯状,囊壁肥厚,口缘有1圈细小的叶冠和6个角质隆起,口囊底有6-10个小齿。雄虫长20-30mm,交合伞小,腹肋并行,基部为一总干;侧肋基部亦为一总干,前侧肋细小,中侧肋和后侧肋较大;外背肋细小,自背肋基部分出,背肋粗壮,其末端分为4小支。交合刺2根等长或不等长。有引器和副引器。雌虫长30-45mm,*门靠近*门。虫卵[由卵巢内大型特化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成。]呈长椭圆形,灰白色,两端钝圆,卵壳薄,大小为(90-125)umX(50-70)um,卵内含32-64个深灰色的胚细胞。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囊和在输尿管壁组织形成的包囊中,包囊有小管与尿道相通,雌虫产出的虫卵,随尿液排出体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26-28℃,适宜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经24-48h即能孵出期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经24h后进行第一次蜕皮变为第二期幼虫;再经34-36h进行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即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性幼虫。感染性幼虫可经猪皮肤或经口感染猪。经皮肤感染的幼虫钻入肌肉,经72h进行第三次蜕皮,变为第四期幼虫,钻人血管,随血流到肺,再经体循环到肝脏。经口感染的幼虫钻入胃壁,经3d后进行第三次蜕皮,变为第四期幼虫,离开胃壁进入肠内,钻人肠壁进入血管,随血流经门脉到肝脏,二经两条途径进入肝脏的幼虫,在肝脏寄生约3个月,后一次蜕皮后,穿过肝包膜进入腹腔,再移行到肾脏,在肾盂,肾周围脂肪及输尿管壁组织中形成包囊,在包囊内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性幼虫侵入猪体内到发育为成虫需6-12个月。少数幼虫移行中进入其他**,如脾脏、腰肌和脊髓等,均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
流行病学
本病的感染和流行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
1.感染来源患病猪和带虫猪,它们粪便中的虫卵污染猪场或是无肾虫病[肾虫病,见《普济本事方》。]感染的猪场引进病猪和带虫猪而引起感染和流行。
2.繁殖能力强一个中等程度感染的猪,每天可排出100万个以上的虫卵,因此即使在短期饲养过的病猪场地,都可以受到严重污染。
3.虫卵和幼虫对外界各因素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孵化和幼虫的存活。虫卵在8℃时经4天,绝大多数死亡;12℃以下不能发育;12-16℃经6天孵出幼虫,但孵出率低;19℃时经43h开始孵化;22℃经36h孵化;26-28℃经24h孵化;35℃时孵化时间更短,孵出率达80%。气候温暖(27-30℃)的多雨季节适于幼虫的发育。幼虫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可以生存达5个月以上。
②虫卵和幼虫对干燥和阳光直射抵抗力很弱。卵和幼虫在21℃以下温度中干燥56h全部死亡;虫卵在30℃以上,干燥6h,即不能孵化;虫卵在32-40℃的干燥或潮湿,处于阳光照射下,经1-3h均告死亡。幼虫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仅能存活35min;在潮湿土壤中的期幼虫和感染性幼虫,在30-40℃的温度中,于阳光照射下,3-5min全部死亡。
③虫卵和幼虫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很强。1%敌百虫、硫酸铜、煤酚皂液等溶液都不能**虫卵和幼虫。含有效氯浓度1%-4%的漂**,5%烧碱溶液经15min后方能**虫卵和幼虫。由于幼虫一般生活在土壤表层2cm深处,不易受化学药物的影响,可长期生活在土壤中。
4.感染途径由于感染性幼虫既可经口感染,又可经皮肤感染,从而感染的机会多,又容易造成感染。感染性幼虫多分布于猪舍的墙根和猪排尿的地方,其次是运动场[操场很大,这是确定无疑的。]潮湿处,猪只往往在墙根、运动场掘土时而食入感染性幼虫,或在墙根下及其他潮湿处躺卧时,感染性幼虫钻入皮肤而感染。
临床症状
猪无论大小,病初均出现皮肤炎症,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淋巴结肿大。以后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消瘦,被毛粗乱,行动迟缓。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出现后肢无力,走路时后驱左右摇摆或跛行,喜躺卧。尿液中带有白色粘稠的絮状物或脓液。有时继发后躯麻痹或后肢僵硬,不能站立,拖地爬行,食欲废绝。仔猪发育停滞,公猪性欲减退或失去交配能力,母猪不孕或流产,严重的病猪,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解剖症状
尸体消瘦,皮肤上有丘疹和结节,淋巴结肿大。肝表面可见白色的弯曲虫道,切开有时发现幼虫;肝内有包囊和脓肿,内有幼虫;肝脏变硬,结缔组织增生,切面有幼虫钙化结节;肝门静脉中有血栓,内含幼虫。胸膜壁面和肺脏中均可见有结节或脓肿,脓液中可找到幼虫。肾盂肿胀,肾盂或肾周围脂肪有包囊或脓肿,内含成虫。输尿管壁增厚,有多量包囊,内含成虫。有时膀胱黏膜充血,外围也有包囊,内含成虫。腹腔腹水增多,并可见到成虫。
猪冠尾线虫病怎么治
确诊方法
临床表现怀疑猪肾虫病时,进行尿液检查虫卵和尸体剖检做出确诊。
尿液检查。采取病猪清晨排出的尿液,装于烧杯中,静止沉淀30min,倒去上清液,在杯底衬以黑纸,肉眼即可看到杯底粘有的白色虫卵,或取沉渣镜下检查虫卵。尸体剖检发现虫体即确诊。
患病早期可采用皮内**反应进行诊断。用有齿冠尾线虫制作抗原,配成1:100浓度,皮内注射O.1mL,经5-15min检查结果。若注射部位出现丘疹,其直径大于1.5cm者为阳性反应;直径在1.2-1.49cm范围内为可疑反应,直径小于1.2cm为*性反应。
治疗方案
1.噻苯唑按0.1%-0.4%的比例混于饲料喂饲。对移行中的幼虫有较好效果。
2.左噻咪唑10mg/kg体重,配成5%的水溶液,肌肉1次注射。驱虫效果可达55.8%-87.1%,并能抑制成虫排卵77-105d。
3.四咪唑20-30mg/kg体重,拌入少量饲料中喂饲。或给药3次,每次间隔3d,第一次25mg/kg体重,第二次15mgJg体重,第三次10mg/kg体重。或给药2次,间隔7d,每次25mg/kg体重。或按10-15mg/kg体重肌肉注射。对肝脏内的幼虫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并能抑制成虫排卵达70-98d。
4.敌百虫0.1g/kg体重,配成10%-20%溶液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注3次。
5.海群生(乙胺嗪)30mg/kg体重,内服。
综合防治措施
(1)无肾虫病感染的猪场,为杜绝病原的传入,应坚持自繁白养。如需从外地引进猪时,必须进行隔离检疫6个月,在此期间要经常观察猪只体况与排尿,同时坚持每周尿检1次。在隔离检疫期间尿检全为*性,并无可疑症状者,方准与本场猪合群饲养。
(2)疑有肾虫病感染的猪场,必须经常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每月坚持尿检1次,若发现病猪或带虫猪,立即隔离,及时治疗。
(3)有肾虫病感染的猪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病猪与带虫猪的驱虫。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患病猪和带虫猪进行隔离,彻底治疗。
②预防性驱虫。对全场猪每年要进行2次驱虫,仔猪断奶后进行驱虫。
③种公母猪要有单独的圈舍和运动场,避免互相感染,仔猪断奶后,与母猪隔离饲养。
④保持猪圈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干燥,**猪只在固定地点大小便,经常注意清除猪圈舍,运动场地面粪便和积水,定期用1%-4%漂**、5%烧碱或10%-20%新鲜石灰水进行消毒,以便**虫卵和幼虫。
(5)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富有营养的饲料,尤其注意补给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猪只对疾病的抵抗力。
什么是猪冠尾线虫病,猪冠尾线虫病怎么治就是以上内容,无论任何疾病,做好防治都是很必要的,加强饲养管理,补充猪只营养,提高猪只体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