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后圆线虫病[线虫病是由线形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多种线虫引起的一类蠕虫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在温暖、多雨潮湿的季节,尤其卫生条件差的猪舍更容易发生。建议养猪人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若不小心有猪感染后圆线虫,要及时对症治疗,避免继发肺炎或气管炎等继发疾病,加大治疗难度和经济损失。
猪后圆线虫病如何诊断?
生活史猪后圆线虫虫体呈*白色,口囊很小,食道略呈棍棒状。雌虫在猪的小支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分泌物至咽喉部,被咽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随粪便被排出后在潮湿的土壤中化成幼虫。虫卵或幼虫被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吞食,在蚯蚓体内经10~20d后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猪采食或拱土时食入蚯蚓而遭受感染。蚯蚓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幼虫逸出,由肠壁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Lymph node)是哺*动物特有的**(水禽也有两对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经淋巴结和肺循环,到达支气管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蚯蚓到发育为成虫一般需要25~30d。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虫卵在粪便中可生存6~8个月,在蚯蚓体内的感染幼虫能生存6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温暖、多雨潮湿季节,尤其以土肥沃,粪便污秽不堪的地方适于蚯蚓孽生和频繁活动,因为导致本病多发。肺丝线虫的感染寄生,还容易诱发猪并发猪肺疫,增强气喘病[气喘病又名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肺病。]的危害,幼虫可保存与传染流感**、猪瘟**。
临床症状幼虫移行对肠壁及淋巴结的损害是轻微的,主要损害肺,呈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猪轻度感染时,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表现出阵发性咳嗽,鼻流浓厚**粘液,呼吸急促,肺部听诊有啰音。有气喘病等合并发生时,死亡率较高。病程长的患病猪形成僵猪,有呕吐、腹泻,胸下、四肢和眼睑水肿,结膜苍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患病猪因虫体堵塞气管窒息而死亡。
猪后圆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猪后圆线虫病的治疗方法:
1、对疑似病猪,可用10%氟苯尼考粉50g/100kg饲料混饲给猪服用,连用5-7天,停药一周后可再用1次。
2、对于病猪较轻的患猪,治疗可用丙硫咪唑片20mg/kg体重,加入适量饲料中混饲给猪服用。连续使用3天,1周后再次驱虫[驱虫 ,治法之一。]1次。
3、对病情较重的患猪,可用1%伊维菌素0.03mL/kg给病猪进行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3天,1周后再次驱虫1次。
4、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可用维生素C或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促进病猪的康复。
5、对于继发有严重肺炎的病猪,在对病猪进行驱虫治疗的同时,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取适量进行治疗,连用3天。
预防猪后圆线虫病的措施:
猪后圆线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之一,如果平时在养猪过程中能加强预防的话,是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该病发生的。今天在这里简单介绍下预防该病常用的几项措施,供参考。
1、猪舍环境良好。做好猪舍卫生工作,是预防后圆线虫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建议平时对于猪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做到干净卫生、干燥以及良好的通风。
2、防止猪吃到蚯蚓。对于野外放牧猪时,以及散养户来说,这点要特别注意,生猪接触到的地面,防止有蚯蚓出没,如有发现要及时治理。
3、定期消毒。养猪场内应定期对猪舍内环境及其用具进行消毒,给猪群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已感染病猪的粪便要发酵处理,避免疫病扩散。
4、药物驱虫预防。对于发病猪场、有发病史的猪场、流行地区及高发季节,有必要的应采取药物驱虫来预防猪后圆线虫病。可在每年春、秋季节对猪进行定期驱虫,也可根据猪群情况有计划的进行驱虫,在驱虫时对于小猪要多加注意,细心操作。
5、提高猪群体抗力。在平时养猪过程中,给猪群提供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以提供猪的体抗力来增加抗病能力,进而预防猪后圆线虫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猪后圆线虫病如何诊断?猪后圆线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了!摸清养殖场内猪感染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定期开展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筛选出感染猪群的优势虫种,选择合理的药物,做好春秋两季的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不能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对于驱虫药要进行轮换使用,避免寄生虫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