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形成[形成(xíng chéng)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或发生某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弱仔猪该怎么处理?一窝猪中出现弱仔猪无论在规模化猪场还是在散养户中都比较常见,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形:由于夏季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奶水质量差、奶水不足、*仔猪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管理不当、疫病等造成的弱仔猪增多现象比较严重。
弱仔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叫弱仔?
概念一:弱仔,是指母猪分娩正常,但部分或全部新生仔猪活力弱,不吃奶或拱奶无力,不能站立或呆立、哀鸣、发抖,出生当天腹泻等,这种弱仔大多会在常出生后1—3天死亡。
概念二:弱仔,是指在60日龄前因初生重小、不健康、饲养管理不当等出现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期正常仔猪的个体。
概念三:弱仔,是指健仔率低、抗病力及抗体[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 Ig),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kangti]水平明显低于同期正常仔猪的个体。
弱仔大多在三个时期形成:母猪妊娠期[妊娠期是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属生理学名词,亦称怀孕期。],分娩哺*期,断奶保育期。
一、母猪妊娠期弱仔形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1、正常情况下使用药物**、促孕——配种因素
药物**、促孕配上种的母猪,产出弱仔多。药物导致的超数排卵,提高了卵子受精率。母猪的子宫,特别是头胎母猪子宫的容积是相对有限的,当胎儿过多时,部分胎儿的发育受到子宫容积与营养供给的制约,出现过多的弱仔。所以,正常情况下不要依赖药物提高产仔率。
2、妊娠前期投料过多
妊娠前期胚胎发育缓慢,投料过多,过剩的营养会在*腺组织中及其周围变成脂肪沉积,使*腺发育受阻,分娩后少*,增加弱仔形成。按“菁华母猪253饲养模式”标准饲喂妊娠前期母猪,减少弱仔猪形成。
3、妊娠后期投料不足
胎儿初生重的2/3是在妊娠后期阶段发育形成的,因此,怀孕90—95日龄至分娩前是胎儿增长快的阶段,也是胎儿体能储备的关键阶段,母猪料每天的饲喂量逐渐增加到6—8斤(胎不加量),消化能不可低于14.23MJ。这一时期投料不足、能量不足均会使新生儿体能储备不足,弱仔数增加。
4、母猪群胎龄结构不合理
随母猪胎龄的增长,窝产仔数增加,同时弱仔、死胎也会增多;母猪泌*能力在第六胎以后呈下降趋势。因此,母猪群必须保持合理动态的胎龄结构才能体现大化的整体效益。当第六、第七及第八胎以上母猪比例超过24%时,第六、第七胎的母猪超过20%时,弱仔会增多。
5、母猪妊娠期感染疾病
例如猪瘟、圆环、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的温和感染或带毒,也会增加弱仔猪数量。
6、母猪亚健康,母源抗体不达标
母猪因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滥用、热应激或饲养管理不当,体质差、母源抗体不达标,产出的仔猪虽然初生重达标但活力差,事实上也会使弱仔猪增多。
二、分娩哺*期弱仔形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1、滞产造成弱仔增多
破水后半小时未见胎儿娩出,或胎儿产出间隔超过半小时均称为滞产。滞产常造成胎儿通过产道时间过长,形成脐带箝闭或部分箝闭,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由于脑缺氧出现活力弱的仔猪,如果不能尽快地诱导恢复吸吮行为,极易在初生重合格的仔猪中形成后天性弱仔;优质的饲料、精准的饲喂及使用**、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等辅助调理,增强母猪体质,尽量缩短产程减少弱仔猪形成。
2、助产不当或不及时造成弱仔
如助产时损伤了肢蹄、眼部、口鼻均可造成生活能力下降出现弱仔;未能及时撕破衣包更是造成弱仔的常见原因。
3、有效*腺过少
若胎仔猪数少于*头数,又未训练少数仔猪会吮两个*头的话,未被吸吮的*腺难以发育,造成后续胎次有效*腺过少,*头不够分配,如果寄养不成功,极易形成弱仔。
4、*腺发育特别的大个母猪也容易形成弱仔
由于大个母猪在侧卧哺*时,上排发育良好的*头会向上翘,不少初生仔猪够不到上排*头,吸*不足,形成弱仔;产床狭窄,母猪躺卧时不能伸展,造成下排*头不能暴露,也易形成弱仔。
5、引起无*或少*的所有因素均会使弱仔增多,其中以产后无*综合征、高温季节少*的影响明显。
6、*期管理不当会产生新的弱仔
例如:未能有效防治仔猪腹泻、渗出性皮炎、链球菌病;教槽不到位,断奶时日采食量达不到100克的仔猪;管理粗放,造成意外伤害的仔猪;抗生素使用过度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性的弱仔。
7、初生仔猪护理工作不到位,例如保温不够,体能丢失,脐带血流失过多等。
三、保育期:形成弱仔的原因
保育期是仔猪开始适应**自主生活的重要时段,常常可形成三种弱仔,即外观显性的弱仔、隐性弱仔与药物性的弱仔。
1、显性弱仔
这部分弱仔多由环境应激所致,如不适应固体饲料、断奶并群应激与密度过大,舍内空气质量低劣等因素。在这些应激因素作用下,猪群渐次出现外观瘦小皮毛粗乱的显性弱仔;
未能有效地控制寄生虫也会形成显性弱仔;
圆环**危害的猪场,极易形成弱仔。
2、隐性弱仔
这种弱仔外观同正常猪一样,但是抗体水平低下,是猪场内的危险群体。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受母源抗体干扰、**选择有误,不能产生有效抗体;
未能控制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形成免疫抑制;
防疫操作有误,如漏免等。
3、药物性弱仔
长期抗生素保健,导致五脏六腑受损,毒素蓄积,影响生长,形成弱仔;
“三分治,七分养”,治疗过多的依赖抗生素,不重视抗病营养的补充,体脂过多消耗,形成弱仔。
弱仔猪该怎么处理?
处置原则及方案:
由于弱仔形成的因素多、问题复杂,具体的处置方案落实难度较大,掌握处置原则及通用方案会降低弱仔猪形成的数量,而且对弱仔猪恢复性调理意义。
弱仔猪处置原则:
1、减少初生弱仔,要从母猪营养、抗体提升、解毒排毒入手,按“菁华母猪253饲养模式”培育超级母猪;
2、减少哺*期间弱仔,要从母猪营养、母猪仔猪环境、抗体提升、解毒排毒入手,选择优质哺*母猪饲料(如:菁华母仔康),用菁华开食旺奶粉早教槽,紧抓饲养管理;
3、减少保育期弱仔,要从仔猪补水、补电解质、补料开始,给仔猪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营养。
保育弱仔猪处置方案(也可作为病猪后期康复调理处置方案):
1、隔离分群:从断奶15天后,建议每月挑选一次,将弱仔猪单独隔离饲养;
2、隔离饲养的弱仔猪补铁、补硒、驱虫、健胃、猪瘟防疫往往要重新做一次;
3、用猪专用奶粉或奶粉型开食旺,改成粥料,每天饲喂4—5次;50日龄以上弱仔调理时,奶粉型开食旺可与原饲料按1:2-5比例混合使用;
4、选择使用**、电解质、益生菌、小肽制剂、中药制剂调理机体脏器功能;
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调理过程往往比较慢,处置方案要专人、持续落实15天以上。
弱仔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弱仔猪该怎么处理?看完本文,大家都了解了吗?还是建议大家从母猪出发提高仔猪出生均匀度及活力,从根本上减少弱猪。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