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变化迅速,容易繁殖微生物,导致圈内的生猪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疾病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提高。同时,春季多湿的气候很容易引起饲料变质,诱发猪的肠道疾病,给猪场生产带来损失。今天小编就具体分析总结——猪肠道疾病的种类以及猪肠道疾病防制。

猪肠道疾病的种类

  1、猪肠道**感染

猪肠道**有六种不同的血清型。

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猪肠道疾病防制

  获得感染的方式通常为:小猪断奶后不久,母源抗体消失时感染;几窝小猪混在一起时感染。

  不同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脑脊髓灰质炎、生殖紊乱、腹泻、肺炎和心周炎、心肌炎等,严重感染的小猪可表现为灶性心肌坏死。

  2、轮状**感染

  时间和症状:该病多发于8周龄以内的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较高,可达50%。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发病初期常在吃食后呕吐,排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灰褐色粪便,常因脱水而在3—7天内死亡。

  3、肠腺瘤复合症,又叫猪的增生性肠病

  发病时间:多见于3-8日龄猪。根据病变特征可分为肠腺瘤病、坏死性回肠炎、局部回肠炎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4个类型。

  临床表现为: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严重腹泻,体重减轻,被毛粗乱和贫血。如果病程延长,将会排出黑色柏油样的粪便,以后逐渐变淡;有些猪不表现粪便异常,但可视黏膜苍白。

  4、耶尔森氏菌病

  发病时间:以夏季和冬季多发,呈散发性,病猪潜伏期2-3天,初期体温40-41℃,

  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水样腹泻,粪便中常混有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后期体温下降,皮肤发绀、消瘦、脱水。剖检可见结肠和直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向浆膜层或黏膜层突出。小结肠和直肠粘有溃疡灶。

  5、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冠状**

  发病时间和症状: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病初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排水样、灰**或灰色粪便,有酸臭味,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食后易呕吐,排粥状或水样稀便,剖检小肠肠管膨满,充满**内容物,肠壁变薄,肠系膜[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呈树枝状充血,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6、猪传染性胃肠炎

  发病时间:各龄猪均易感,以冬末或早春的2周龄以下仔猪多发,传播速度很快,且具有较高死亡率。

  症状:仔猪哺*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水样**或灰白色粪便。断奶以后的猪症状轻微,仅表现减食、腹泻,个别猪食后呕吐,但死亡率较低。肥猪、母猪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不振,个别有呕吐、水样腹泻症状,一般5-8天后腹泻停止,病猪恢复健康。剖检可见胃底部、肠道黏膜有明显的卡他性[“卡他”是向下滴流的意思,用来形容黏膜渗出液多,所以卡他性是症状性描述,一般出现在临床。]炎症,肠系膜血管充血;有的患病仔猪会并发肺炎。

  7、猪大肠杆菌病

主要包括仔猪黄痢、白痢和仔猪水肿病。

  黄痢可发生于出生7日内的仔猪,1-3日龄多见,有的仔猪在生后12小时或3天内突然发病死亡,发病猪的主要症状是排**或黄白色水样稀粪,内含凝*块,吃奶减少或不吃,脱水,眼球下陷,迅速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在一两天内死亡。

  白痢多发于 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粪便呈*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腥臭,常混有黏液而呈糊状,其中含有气泡,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重、呼吸加快,走路不稳,5-6天死亡;剖检可见结肠内容物呈糨糊或油膏状,*白色或灰色,粘腻;小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猪水肿病多见于生长发育旺盛的断奶仔猪,病猪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8、猪密螺旋体病

又叫猪痢疾、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发病时间和症状:以7-12周龄的幼猪多发。其特征为大肠黏膜性出血、下痢及坏死性炎症。一般消毒药物都可**此病原体。病猪初期体温可达40-41℃,排**或灰色软便,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黏液及黏膜,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后期营养**脱水死亡。剖检可见在大肠部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壁肿胀、增厚,黏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呈暗红色;有的出现坏死性炎症,附有干酪样假膜。

  9、猪梭菌性肠炎

又称为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出血性肠炎,

  发病时间和症状:病原体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初生仔猪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红色粪便。主要发生在 1-3日龄的初生仔猪,急性发病时不显症状,不拉稀,只是突然不吃奶,很快便死亡。慢性发病则表现为吃奶减少,精神不振,离群,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下痢,排红色液状血便,腥臭其中混有坏死组织的碎片及小气泡,有些猪粪便灰**,体温一般在40℃左右,死亡率50%-。有些慢**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可见小肠有深红色或黑紫色病变,肠腔内有红**或暗红色内容物和气泡,肠黏膜潮红、肿胀出血。重者有灰**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猪肠道疾病防制

  1、要严格进行消毒。以大限度地减少周围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可用生石灰水或2%的火碱水定期(一般每周一次)对猪舍地面进行消毒,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或来苏儿对用具进行消毒。猪场大门要设置消毒池,严防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区;工作人员入场要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经过紫外线灯照射方可进入;彻底清除猪舍周围的杂草,因为可能有大量的病原菌附着在上面。猪粪应堆积密封发酵。

  2、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包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首先应注意保持各类猪只肠道菌群平衡,改变饲料品种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毒素含量高及冰冻饲料。其次要做到冬季注意保温防寒,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减轻冷热应激对猪只的**。

  3、猪只患病后,如出现拉稀,就应注意及时补充体液,以防机体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2.75克兑 100毫升水,按每公斤体重50毫升饮用。

  4、要注意及时调整胃肠功能。在饲料中添加0.1-0.2%hf复合酶和适量食醋,可对胃肠功能的调整起一定的作用。

  5、严防细菌**侵袭。除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对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外,还要定时在饲料中加入抗生素,尽量减少各类致病细菌的侵袭机会。猪只发病后在选用抗生素时,好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定药物品种,及早进行治疗,但应遵守休药期的规定,以减少猪只体内药物残留,保证肉品品质。同时要针对猪龄状况和发病特点,注意强心、补液、止泻和调整综合进行。

  肠道疾病会影响猪的整个生命周期,极大限制了猪的养殖效率和经济收益,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及早发现、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断疾病传播,降低损失。本文“猪肠道疾病的种类,猪肠道疾病防制”仅供大家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