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养殖户发现,每当到了夏季,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的受孕几率都会下降,严重影响着养殖场的生产效益,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养猪场来讲而十分重要,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了解受胎率[母畜配种后实际怀孕的百分比。]低的原因。一般来讲,夏季母猪受胎率低有四个主要原因。
一、原因分析
1.营养性原因
①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采食,读音cǎi shí ,汉语词汇。]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和排卵,影响配种[配种,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pèi zhǒng ,指的是使雌雄两性动物的生殖细胞结合以繁殖后代,以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
②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稳定性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在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超过30℃时失效更快,而这些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繁殖活动基本有效的维生素,由于失效而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是导致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原因之一。
③青绿饲料缺乏或不足,不仅不能补充维生素的不足,还会造成公母猪便秘,影响采食量和正常的繁殖活动。
2.环境温度高
公猪**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多在38℃~40℃,甚至更高。公猪性欲下降,**稀薄,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显下降,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直接原因。
3.运动不足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养猪场**的运动量都不够,特别是使用限位栏(定位栏)的猪场,运动更少,母猪出现后肢乏力影响配种;公猪运动过少,**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这也是农村散养的公母猪无论什么季节受胎率都高的原因所在。‘
4.疾病原因
①细小**病:主要特征取决于在哪个阶段感染该**。感染后母猪可能再**,或既不**,也不产仔,或窝产仔只有几头,或产出木乃伊胎儿。的症状是在怀孕中期或后期胎儿死亡,胎水被吸收,母猪腹围减小。而其它表现为不孕、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流产。]、死产、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70天后感染可正常产仔,仔猪带毒。
②**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母猪感染猪瘟**常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妊娠10~50天感染,死胎多。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剂量两个头份即可预防**型猪瘟的发生。
③乙型脑炎:该病主要是蚊蝇传播,夏季多发,公猪主要表现为**炎,性机能减退,**品质下降,母猪发生乙脑后,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死胎等。除青年母猪以外,其它猪感染后多为亚临床症状,经产母猪血液抗体高,其它无症状。青年母猪的死胎、木乃伊的发生率高达40%,新生仔猪死亡率为42%。
④钩端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是1~2周,在怀孕个月感染,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和重吸收、木乃伊或流产。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产弱仔。
⑤鹦鹉热衣原体病:为地方性流行。病猪或潜伏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带毒传染,可危害各种年龄的猪,但对妊娠母猪敏感,病原可通过胎盘屏障渗透到子宫内,导致胎儿死亡。初产青年母猪的发病率为40%~90%,而基础母猪往往无恙。发病母猪呼吸困难、体温高、皮肤发紫、不吃或少食。
⑥子宫感染:对母猪做输卵管及子宫检查发现有40%~45%带菌,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子宫带菌是由公猪配种时带入(包皮液、**本身),也可能来自*道。子宫带菌对初配母猪的危害大,总之无论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疾病,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时,都会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
⑦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母猪表现消瘦、厌食、体温稍有升高,双耳、腹部、*房发兰,流产、早产、产出死胎及弱仔。开始发病时以弱仔多为特征,时间长了即出现木乃伊及死胎多的现象。母猪产后无奶,仔猪死亡率高时可达。少数猪表现耳尖、鼻尖和四肢末端、尾尖、*头部、会*部呈兰紫色,此种现象呈一过性。
⑧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高烧、黄染、贫血、急性死亡。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发生*房炎、不食、高烧,部分母猪流产或产死胎。
⑨弓形体病:妊娠母猪发生了弓形体病会出现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
⑩猪布氏杆菌病:主要是胎母猪发生流产,流产常发生在妊娠第1~3个月,早2~3周,晚接近分娩时流产。早期流产时母猪可将胎儿胎衣吃掉,不易发现。
5.公猪的使用
夏季高温,公猪热应激明显,有的猪场在白天配种,对公猪损伤较大,久而久之,公猪性机能下降,加之疾病的流行,导致部分公猪短期内不能使用,从而加大其它公猪的使用频率,公猪使用过频,**品质必然下降,受胎率也受到影响。
二、对策建议
1.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高温对**为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是食欲减退,采食速度减慢,采食量降低,进而是导致**的营养水平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每当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生产者就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有利于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
其具体做法是:
①种公猪在原日粮基础上每头每天增喂2枚鸡蛋。有条件的猪场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或用2%~5%的脂肪(因脂肪的消化产热少)替代等量能值的碳水化合物以缓解高温应激给猪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分娩哺*期母猪以高营养水平日粮(蛋白质≥16%,消化能≥13.39MJ/kg),产前4周2.5~3.2公斤、哺*期4.5公斤以上的日喂量是必要的。
③断奶后母猪或配种前2~3周的后备母猪以高营养水平日粮—哺*料短期优饲,促进**排卵,恢复母猪长膘和为配种受胚胎发育贮备营养,日喂量可保证在2.2~2.5公斤以上。
④配种后的母猪以低能低蛋白水平日粮(蛋白质≤14.5%,消化能≤12.97MJ/kg),日喂量减少到1.5~2.0公斤为宜。母猪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4周,以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蛋白质≤14.55,消化能≤13.8MJ/kg)日粮,日喂量可控制在1.8~2.2公斤。过多的饲喂不仅是饲料的浪费,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高温时期尤其如此),更可能造成哺*期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力降低,对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不利。
2.保证充足清凉饮水,抑制猪体温上升
保证充足(饮水器中水有一定压力)的清洁凉水(水温控制在10℃~12℃以内)有利于猪体降温并能**采食,提高采食量。
3.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利用公猪效应克服母猪夏季不孕
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都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早餐宜早,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利用天气凉爽时猪的良好食欲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
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亦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小时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
另一方面,高温对**为直接的影响是性欲降低,**延迟。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利用公猪效应(公猪的**对母猪繁殖机能的影响)弥补高温带来的性欲降低的**影响。如同舍公母猪隔栏接触饲养;配种时将公猪赶到**母猪栏内交配;种公猪驱赶运动时经过母猪舍人行道,通过种公猪对母猪嗅、听、看的**,特别是种公猪特有的“哼哼”声连同所产生的外激素来促进母猪**。有条件的猪场每天早晨可在猪舍播放公猪叫声录音并辅以公猪气味(尿液和**)来增加母猪性欲,促进**,提高繁殖力。
尽管如此,环境温度亦是影响**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将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配种舍12℃~15℃,妊娠18℃左右,哺育*期15℃左右)内,才能保证以上技术措施发挥佳的作用,真正实现母猪的高产与稳产。因此,在高温季节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保证猪舍经常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凉爽舒适,对维持猪的繁殖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维持猪的繁殖性能
从畜牧气象学角度来说,夏季应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是,当外界气温超过29℃时,提高风速加大通风量对畜舍降温的作用就大为减小。当前大部分猪场基本上都是自然通风,猪舍温度直接受着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只有通过**降温来控制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