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也称“去势”,指出于非医疗目的破坏人或动物的生殖**,使其丧失生殖功能。]时,若手术操作不正确,操作粗暴,手术时间过长,未能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准备,术后护理不当等,术后常会出现继发症,常见的有术后出血、*囊[*囊是一个皮囊,位于*茎后面,有色素沉着,薄而柔软,中间有一隔将*囊分为左右两室,每个室内有**、附睾、输精管。]水肿、精索炎、肠脱出、内膜外翻、腹膜炎[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破伤风等。生猪**后的一些继发症可以这样处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阉后出血

  猪阉后出血是因**过程中损伤血管而造成的,如精索断端止而不当,捻转不,结扎过松或滑脱出血,或过紧造成勒破血管,而呈连续性的线状出血。年龄较大的猪,精索内血管粗大而弹性较小,如果拉出**时用力过大能造成血管破裂而出血。**时出血会使手术部位模糊不清,在分离时,易误伤大血管神经,影响伤口愈合,易于感染。大失血影响猪的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出血症状应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止血[流血处马上让血停止流动叫做止血。]措施,止血要求准确、牢靠。

  

(1)轻度出血。

如何处理生猪**后的一些继发症?

可采用冷水洒腰背部止血或针刺断血*位。或用“刀伤粉”少许撒布创口处镇痛止血(刀伤粉处方: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生*香各5克,共为细末即成)。

  

(2)指压止血法。

手术中切开组织若有血管出血时,可立即用钳夹法止血,如不能立即钳夹时,则以手指暂时压住,以防失血过多,然后采用其他方法。

  

(3)钳压止血法。

老龄公猪*囊皮肤或肉膜血管较发达,**施术后容易出血,可先用纱布**,看清出血点或血管以后,用止血钳

[抢救病人在出血的情况下,服入止血药后,用止血钳夹住血管大动脉,不让血流出。]

的垂直地对出血点进行钳夹并捻转,使血管闭塞而止血。钳夹血管要少,一般小血管出血,经持续钳夹之后,放松止血钳可不再出血,较大血管在钳夹之后还须结扎方能止血。

 

 (4)结扎法。

这是常用的、可靠的基本止血法。若阉猪术后大出血,应迅速将阉猪放倒保定,用消毒丝线结扎。对暴露完整的血管可在相距1?2厘米处做双重结扎,然后从中切断。

  

(5)纱布**止血。

用纱布块暂时按压止血,以辨认组织、血管、神经等。这种止血法只能按压,不能来回擦拭血液,以免损伤组织。

  

(6)填塞止血法。

此法只用在外科临床上。紧急情况下或一时寻不到出血精索断端,常常做深部病理组织切除,如大的瘘管切除,这时可能会遇到大血管损伤,在无法显露血管和无法结扎止血时,可用纱布填塞加压,并配合以全身止血剂,促进血液凝固。填塞时,用止血钳夹住灭菌纱布的一端,逐渐向*囊鞘膜腔内推送,直至填满为止。在填塞过程中,适当加以消炎和防腐剂。12-24小时取出填塞物。

  

(7)留钳止血法。

公猪年龄大,精索粗,血管壁薄脆,手术时易使精索血管出血,可采取精索断端止血。找到后,将其轻轻向外迁移,用长柄止血钳夹住,夹后留钳止血,用卷轴带系于止血钳柄环部并用绷带固定于猪的背腰部,等到8-12小时以后轻轻取出,在钳夹止血期间严防阉猪卧地。

  

(8)烧烙止血。

用烙铁烧红,在出血处轻轻按一下,然后迅速拿开。时间不宜太长,否则组织粘在烙铁上,达不到止血目的。

  

(9)预防性止血。

全身性的预防止血,用侧柏叶炭60克,血余炭60克,白芨120克,研粉混合备用,撒布于*囊内。

二、肠脱

  肠脱多在**结束后起立时发生。引起肠脱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术前禁食时间过短,腹压过大,腹腔内环过大(二指宽以上),肠管通过它以后,进一步通过腹股沟[腹股沟是连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管内的鞘膜管进人到*囊内;**前禁食过长,因肠管空虚而易通过鞘膜管进入*囊内;**时过度牵拉精索,使腹股沟变大,或阉猪术后强烈挣扎,伏卧等而引起。肠管脱出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阉畜死亡。

  (1)症状:

  阉猪肠脱常表现*囊明显肿胀,小肠从**切口中垂出,触诊局部热痛不明显,手压肿胀可消失或由*囊脱出肠管。如果发现晚了,可能造成肠管破裂。

  (2)治疗:

  治疗时将猪做仰卧保定(可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浅坑,使猪倒卧在坑内),防止脱出的肠管受伤和破裂。*囊周围用消毒纱布包盖,脱出的肠管如被污泥粘污,须用煮沸的开水待温或用1万单位青霉素加人0.85%尚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粘在肠管上的污物,然后用彻底消毒的手将肠管送回腹腔内。为了防止肠管继续脱出,在阉猪努责腹压增大时要暂停送回肠管,待努责停止后再继续送回肠管。若肠管还纳困难时,可扩大腹股沟管外口后还纳,全部送回肠管后,将总鞘膜从*囊壁上剥离,检转数周后,紧靠腹壁用消毒线结扎祝随后缝合创口。

  (3)注意事项及护理:

  ①术后保持猪圈舍干燥清洁,注意加强营养和护理。

  ②**公猪时间不宜过早,防止因肠管空虚而进人*囊内。

三、*囊水肿

  *囊水肿常见于老龄公猪,有一侧性的,也有两侧性的。**时切口不整齐或过小,总鞘膜切口小于皮肤切口;或二者不在一条直线上,渗出物不易排出;或牵蹓不足,气血不畅;或切口感染;**、附睾,精索及总鞘膜的慢性炎症,精索血行障碍引起;肝脏、心脏等疾患引起的腹水可能出现总鞘膜腔积水,总鞘膜腔有寄生虫寄生时也会引起本玻

  

(1)症状:

  公猪**后12天出现*囊体积轻微肿胀,数天后将自行消失,不必治疗。但出现肿胀显著增大,皮肤紧张,*囊皱襞消失,变圆形并下垂;触诊时感到有弹性、波动、发凉,缺乏痛感;拉住*囊底部向上提起时,可见肿胀变小,同时皮肤能出现皱襞(因为这时有一部分液体流人腹腔),放下*囊壁又可迅速恢复原状,穿刺可流出带血色的液体;病畜精神不振,食欲减少等症,即为病症。

  (2)治疗:

  ①若切口不齐或过小,需重新修整切口,加以扩大,清除周围血痂,通畅引流。

  ②如腹下部肿胀,初期可用温敷,大量应用钙剂。无效时可用消毒的白针穿刺,放出积液,并注人复方碘溶液,或行去势。还需注射抗菌素[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常规处理术部。但由腹水引起者,治疗比较困难,需治疗原发症。

  ③如*囊和袖口硬固肿胀,并有热痛感,可内服“消肿定痛散”,用当归、连翘各25克,银花30克,没药、白芷、桃仁各1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待温灌服。若肿胀部成脓破溃,用中药“雄黄散”外敷或“金黄散”外敷。病情严重时,除内服中药外,还需注射抗菌素,常规处理术部。

四、腹膜炎

  腹膜炎为腹膜浆膜的炎症。母猪**时由于消毒不严,或操作不慎,由切口感染腹膜而引起腹膜炎。

 

 (1)症状: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属脓毒性,常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40°C以上,精神萎顿,低头喜卧,减食或不食,贪饮水,呼吸急促,腹部有疼痛反应,腹围下半部增大下垂。如不及时进行治疗,1-2天内死亡。慢性腹膜炎多为局部发炎,呼吸、体温一般无明显症状。发炎部位变质并与附近的**粘连。腹部触到硬块范围扩大时,有低热。病程较长,有时可延达几个月之久。

 

 (2)治疗:

  ①急性腹膜炎而渗出物不多的病例,用链霉素或磺胺类[磺胺类药物是叶酸合成***,由于价廉和对泌尿道、沙眼等病原体感染的疗效而一直被使用。]物消炎等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②发现有肠管粘连时,应及时在直肠内进行剥离。

  ③腹膜炎已化脓或渗出液过多时,应及时采取腹腔穿刺法,把腹腔内的渗出物或脓液排除干净(即用较粗的消毒针头或细的套管针进行排脓)。排净之后用生理盐水或0.01%呋喃西林溶液洗涤腹腔,然后注人100万-200万单位的青霉素稀释液人内。

  ④母猪若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时,应及时使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抗菌消炎治疗。

 

 (3)预防及术后护理:

  母猪**时术部切口和**均要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腹腔损伤应及时处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对病猪的饲养管理,给予易消化的饲料。为了防止肠管粘连,每天应增加运动,同时进行治疗。

五、厌氧性和****染

  **手术操作消毒不严或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感染性细菌如**梭菌(恶性水肿杆菌),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梭菌(第二恶性水肿梭菌),溶组织梭菌、变形杆菌、产芽孢杆菌等特定的细菌经伤口侵入猪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非接触传染性疾玻

  (1)症状:

  公猪**术后伤口被某些特定的细菌感染后,*囊出现肿胀,并迅速向周围蔓延,肿胀*囊触诊有捻发音,肿胀初期有明显的热痛反应。随着浸润物的增多,局部温度降低,疼痛反应逐渐消失。自创口内排出有泡沫、污秽不洁的血色渗出物,并有酸臭味。随着病程的急剧发展,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病初表现为体温升髙,精神萎顿,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病后期体温降低到常温以下,常出现腹泻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发病后4-5天死亡。

  (2)治疗:

  ①将切口和*囊壁深而广泛地切开,并切除精索断端,及时排出创液。

  ②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氢液(双氧水)清洗创腔,然后用浸有消毒剂的纱布引流。

  ③出现全身症状时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大量补液配合治疗。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上述内容有帮助到您吗?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huobao1866tv,或在网页底部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

  部分知识转自网络,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