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挑料必须避免四问题

猪长得好不好,不仅与喂养技术有关,更与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给猪选料,我们都会按照自己总结的经验,但是经验一定就可靠吗?我们要科学的选择,避免四个问题。
目前,一些生猪生产企业和个体养殖户,缺乏生猪喂养及饲料选择的知识。对市场上众多的饲料品牌、品质和喂养效果的观察存在着许多误解,根据饲养厂家和养殖户的需要,现在给大家介绍几个饲料选择的方法,以帮助人们走出饲料选择的误区:
一、要求粪便[粪便,又俗称大便,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遗物。]越黑越好
许多养猪[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者认为饲喂猪只[猪只,词语,读zhū zhī, 猪的总称。]粪便越黑越好,以为粪便黑就是消化好,粪便发黄就是消化吸收差,其实不然,衡量饲料消化率的标志不在于粪的颜色,而在饲料喂后的转化率(料肉比),还有粪便的形状(如拉稀变,则可以判断消化是否**,不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等。
从配方学角度来讲,高铜可以使粪便变黑。虽然高铜对猪有促生长作用(而许多试验表明只对小猪阶段有效),但长期大剂量添加(几倍甚至十几倍)后猪粪便中的铜会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猪肉中残留的铜也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粪便颜色的黄与黑不能代表饲料的质量。
二、要求饲喂猪皮肤发红
这是养猪者对饲料供应者普遍的苛求。一些饲料厂家一味应合,不顾国家规定的有关饲料卫生七标准,超大剂量砷制剂,因为砷制剂有舒张毛细血管[毛细血管(capillary)是管径最细,平均约为6~9μm,分布最广的血管。],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功效。因此,猪采食后表现为皮肤发红。虽然砷制剂有促生长的作用,但滥用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水土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生猪有其特有的正常肤色,片面苛求皮肤发红有悖于猪的正常生理表现。而养猪的目的是要求猪只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以及获得效益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肉食品。
三、猪吃了睡觉就是好饲料
我国传统养殖有“小猪要游,大猪要囚”的说法,但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养猪者片面要求从小猪到大猪,好吃料后就睡,以为这样限制猪的运动,可以起到减少消耗促进生长的作用。一些饲料厂家为了满足这种非正常要求,往饲料中滥加镇静与**[**英文:hypnosis,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一种潜代状态,此时人对于被外界(**师等)给予的知觉感受、记忆引入等其他即兴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并且极易作出回应。]药品,使猪食后起到强制**的效果。事实上,如果饲料营养满足不了猪只的生长要求,无路论饲料中有怎样的**作用,也起不到促生长的功效,可能还有相反的副作用。同时,这样做也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从肉食品安全卫生角度考虑,如果人吃了带有**或镇静药物残留的食品,人体内可能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从而给人的疾病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即使不产生抗药性,同样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所以,我们要呼吁一些饲料生产者和养猪者,不要做这样害人又害己的事情,养猪要讲科学,要从饲料讲究合理的均衡营养和加强饲养管理入手,猪吃好吃饱后自然会睡觉,况且小猪阶段有适当的运动才会有益于猪只的正常生长发育。
四、人嗅着香、有腥味的饲料猪肯定喜欢吃
人是高级动物,但和猪相比,其舌头上的味蕾和嗅觉细胞要少的多,因此猪的味觉和嗅觉要比人更灵敏。但很多养殖户往往以料的香味、腥味来判断料的好坏,而不计较其内在质量。这实际上是一中自作聪明的误区,因为人嗅若香的饲料猪不一定喜欢吃(有试验证明,仔猪对甜味感兴趣,大猪对微苦不拒绝);猪的祖先并没有吃鱼的习惯,只不过人们把鱼粉作为一种优异的蛋白质原料在动物饲料中广泛使用,于是有些人物认为猪料中鱼腥味越浓越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