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常见病症,通过观察猪副伤寒症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才是根本,而且猪副伤寒预防是防治疫病发生的有效办法。

猪副伤寒图片

  猪副伤寒症状

猪副伤寒症状、预防,猪副伤寒图片

  猪副伤寒又叫猪沙门氏菌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为害断奶后至30公斤体重内的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潜伏期[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为3-30天,有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略升高,拉黄绿色[黄绿色,即**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粪便[粪便,又俗称大便,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遗物。],粪便形同稀粥状,食欲减退,后期消瘦,病程[病原物侵染过程 (infection progress)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经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为害直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又称病程(pathogenesis),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到发病的过程。]长达2-3周,后衰竭死亡。

  猪副伤寒潜伏期为数天,或长达数月,与猪体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

  临床上分急性、亚急性[形容词 医学上指病症次于急性 如:亚急性中毒,亚急性湿疹 ...]和慢性三型。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生于断*前后的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

  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表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猪消瘦,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猪副伤寒图片

  猪副伤寒预防

  改善试验管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和卫生条件**是促进仔猪副伤寒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因此,"以防为主"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所在。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饲料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勤换垫草,及时清除粪便。仔猪提早补料,防止乱吃脏物。断*仔猪根据体质强弱大小,分槽饲喂。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多样化饲料,适当补充VE和锌,防止突然更换饲料。

  接种**:在非疫区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C500弱毒冻干苗,疫区要对20-30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间隔5-8天再免疫一次。

猪副伤寒图片

  猪副伤寒症状和猪副伤寒预防的相关内容本篇文章做了简单的介绍,养猪是为普遍的养殖项目,但是也是疫病多发的项目,养殖户一定要特别的留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