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肠炎是什么病?猪胃肠炎治疗方法是什么?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的易发的多发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主要发生在气温低的冬季和春季;成年猪和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都会染、发病,尤以仔猪染、发病严重;5日龄内的仔猪染病,死亡率95%~。
猪胃肠炎是什么病?
猪胃肠炎是胃肠黏膜[尽管在消化系统的每个**都有它特别的功能,它们的内壁都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及黏膜下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过程,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剧烈腹泻及全身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重剧为特征。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病程常呈急性经过。是猪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许多传染病都伴发或继发胃肠炎,胃肠炎症状与病理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应用。
一、猪胃肠炎临床症状
疾病初期,多呈现急性胃肠卡他的症状。如患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或增加或废绝,眼结膜先潮红后黄染,舌苔重,口干臭,体温升高,四肢鼻端等末梢发凉,病初呕吐,呕吐物带有血液和胆汁,腹部能触诊敏感,吊肷腹泻,稀粪中可有血液、黏液和黏膜组织,有时混有脓液和恶臭味。随着病程的发展,以后逐渐或迅速地出现胃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重剧的胃肠机能障碍和全身症状,患猪明显的脱水[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和自体中毒体征。
胃肠机能障碍,持续而重剧的腹泻是胃肠炎的主要症状,病畜频频排粪,每天10~20次不等。粪便稀软、粥状、糊状以至水样,放恶臭或腥臭味,混杂数量不等的黏液、血液、黏膜坏死组织碎片。肠音在初期增强,后期减弱乃至消失。*门松弛,排粪**,有的不断努责而无粪便排出,呈里急后重状态。
全身症状重剧,眼球下陷,皮肤弹性减退,脉搏快而弱,往往弱不感手,体温升高,尿少色浓,血液黏稠暗黑,被毛粗糙,精神高度沉郁,闭目呆立,不注意周围事物。
自体中毒体征明显,病猪全身无力,极度虚弱,耳尖鼻端和四肢末梢发凉,局部或全身肌肉震颤,结膜口色蓝紫,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甚至出现兴奋、痉挛或昏睡等神经症状。
二、猪胃肠炎解剖症状
眼观,胃黏膜[胃黏膜是指胃中一种黏膜。]肿胀潮红充血或弥散性出血,尤以胃底腺部、胃黏膜附着厚层黏稠、浑浊的黏液,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恶臭,黏膜呈出血或溢血斑。由于肠黏膜的坏死,在肠黏膜表面形成霜样或麸皮状覆盖物,黏膜下水肿,白细胞性浸润。坏死细胞剥脱后,遗留下烂斑或溃疡,病程长的肠壁可能增厚并发硬,PeYer化集合淋巴块和孤立淋巴滤泡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并发腹膜炎。
三、猪胃肠炎确诊方法
根据重剧的胃肠机能障碍和全身症状,明显的机体脱水和自体中毒特征,多数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如食欲紊乱、舌苔变化、腹泻严重,以及粪便中含有病理产物,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频数,呕吐、腹痛、鼻盘干燥,可视黏膜初红黄后青紫,里急后重等。
四、猪胃肠炎病因
由于饲料品种的突然改变,喂给**变质、霉烂的饲料或不清洁的饮水,胃肠受有毒物质或冰冻饲料的**,冬季受寒、感冒,长途运输等易引起本病。此病是由肠内容物停滞在某部肠管引起的,多见于结肠或直肠便秘,常造成肠不全阻塞或全阻塞,年龄不同的猪都有发生,唯断*后猪多见。继发的多见于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猪出血性败血症及蛔虫病等。
猪胃肠炎治疗方法
一、清理胃肠
病初尚未脱水时,应清理胃肠,排除**的肠内容物,免除对肠管的**。如下泻已很严重时则禁用。
二、消炎杀菌
可口服硫酸新霉素,仔猪为0.5~1克,每天2~3次,也可肌肉注射卡那霉素0.5~1克或庆大霉素10万~30万单位,每天两次。
三、补液
脱水和自体中毒,常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合理的输液和解毒疗法是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补液种类的选择可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肠炎下泻脱水属混合性脱水(即等渗性脱水),应选用复方氯化钠溶液为好,输入量应根据脱水程度及临床效果来决定:如补液到一定量时,病猪精神由沉郁到好转,心律由快而弱到变慢而整齐,可视黏膜的色彩好转,并开始排尿等。此时可考虑暂停或减量补液。
四、解毒
可用25%葡萄糖200~300毫升,5%碳酸氢钠100~200毫升,40%乌洛托品30~40毫升,混合一次静脉注射[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每天1~2次。⑤强心;可用10%安钠加2~5毫升,或lO%樟脑磺酸钠2~5毫升静脉注射。
猪胃肠炎是什么病?猪胃肠炎治疗方法就是以上内容了,针对本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平时主要从改善饲养管理人手,经常检查存放的饲料。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治疗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