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嗜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或者说是性格,看见血以后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冲动,就像天生晕血的人一样,见到血就晕,而嗜血的人是见到血就兴奋就高兴。]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病,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综合征[综合征 zōng hé zhēng ㄗㄨㄙ ㄏㄜˊ ㄓㄥ syndrome 动植物疾病、功能失调、病态呈病灶或损伤的一组典型征候或症状。]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以下详细介绍什么是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措施:
什么是猪副嗜血杆菌病?
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mianyi]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感染途径、方式多种多样。当猪群中存在圆环**、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温和性猪瘟、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这种细菌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病原,只在与其它**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饲养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纯净水供应不足、营养性饲料使用过多(高能量、高蛋白、微量元素)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副嗜血杆菌可能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死亡的病例,以5-8周龄为甚。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直至衰竭而死亡。
慢**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甚至衰竭而死亡。
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制方案包括免疫接种和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防治,但治疗的同时也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如提前断奶、减少猪群流动、杜绝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混养、减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疾病危害等。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西班牙等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取得了较好的防制效果。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室也研制出了油*剂灭活苗。目前我国也有市售德国、西班牙进口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
管理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要适当控制猪舍饲养密度,保证良好通风,保持干燥。
②对舍内粪便要及时清除,同时还要搞好畜舍周围的环境卫生。
③在断奶转群、混群和运输前后,应添加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黄芪多糖等。④注意观察疫病的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消毒
①必须遵守消毒制度,特别是设置进场的消毒池。②对猪场进行预防性消毒。③选用效果良好的消毒药。
药物预防
根据此病在本场的发病规律,可在易感发病日龄前半个月对猪群所用饲料中投药预防。可参考选用下列药物:土霉素003%~0.05%、氟哌酸0.04%、氨苄青霉素0.02%、北里霉素0.03%、利高霉素0.05%~0.08%拌料,一般连用3~5天。预防用药应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至少应半年或一季一换。
免疫
①有条件的猪场可用自家猪场分离的菌株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制作灭活**来进行免疫。
②制定好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计划,严格执行**接种程序。
③灭活菌苗免疫母猪,初次免疫于母猪产前5~6周进行,二次免疫于产前3周进行;或于产前4周进行1次免疫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10~60日龄的猪都要进行免疫接种,1毫升/头好在首次免疫15天后再进行二次免疫(注意针头消毒,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头),对本病能起较好的预防控制作用。
治疗
猪场一旦确诊有该病发生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须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同时对猪场尚未感染的猪群进行药物预防。
(1)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并且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要消除各种诱因,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尤其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2)可选用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进行注射治疗,也可采用强力霉素饮水给药(150~200克/吨),均有较好的效果。注意越早治疗效果越明显
(3)发病较重时,尽量不要选用本场常用的抗菌药,防止已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青霉素、增效磺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米先等。首次治疗宜采用注射给药,据文献报道,米先(每千克体重0.1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效果较好。
(4)如果猪采食和饮水正常,必要时可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同时进行。
(5)除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可配合转移因子、胸腺肽、干扰素及黄芪多糖和太子参等以增强疗效。
什么是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防治措施,看完本文,大家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有所了解了吧,总之,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猪群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还必须做好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猪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而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