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屡屡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令很多朋友无限怀念从前的“土货”,一个“土”字几乎成了优质、安全和美味的代名词,在“土鸡蛋”赢得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后,主打“原生态”“安全”“高营养”的各种“土猪[土猪:又叫本地猪,产于中国农村的猪种的泛称,是区别于外国进口猪(如杜洛克,伯克夏猪,长白猪)的一种称呼,长期被人们误解为以饲养粮食为主的猪。]肉”又成了商家的新宠。相信很多朋友肯定很想知道,什么样的猪肉[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猪科动物家猪的肉。]才能被称为土猪肉,究竟是猪种重要还是后期的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方式重要,如何鉴别真假土猪肉?
土猪种鉴别土猪肉
土猪种养大才算土猪?
如果按照严格的意义来说,土猪必须满足两大要素,其一是国内的土**[**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而是家猪中专门用于繁殖的雄性(种公猪)和雌性(种母猪)亲猪。],这个因素占到70%以上。
根据“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全国共有99个生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即各地土猪)有72种,培育新品种19种,国外引入8种;常见猪种有:东北**、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滇南小耳猪、陆川猪、文昌猪、荣昌猪等。
农户散养[散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sàn yǎng,解释为分散饲养。]的才是土猪?
是否是土猪的另一个要素,就是饲养方式。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观念,市场上能让人放心的土猪,就是散养在农民家中的,吃米糠、剩饭长大,不喂养饲料的散养猪。对**的品种,却没有太多的认识。饲养方式仅仅能起到一个改善肉质的作用,不能实现根本上的改变,如果拿一头外三元[外三元全部选用外来品种杂交而成,如:杜洛克公猪为父本,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猪就是三元猪(前提条件:这些**都来源于国外)...]洋猪放在农民家中散养,和规模场里出来的土**,无疑是圈养的土**口味更“土”。
市场上有些所谓的土猪销售商,号称养殖的土猪是用“不吃饲料,只吃泔水”的传统养殖方式,不但对改善猪肉的品质没有好处,还因为泔水中存在的**物、杂品等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及虫卵,实为“垃圾猪[垃圾猪是一些不法商贩在垃圾场饲养并以垃圾为饲料的猪。]”。
目前市场上能被称为“土猪”的,一般有四种情况:一种是农民家里用传统方式散养的土猪,这是正宗的一种;第二种是企业用半现代半传统的方式饲养的土猪;另外一种用的是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世界上优秀的腌肉型猪种,原产丹麦,由当地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育成。]等国外品种,但以放养为主,喂青饲料、野外自己啃泥巴喝山水的,也被称为土猪;后一种特种养殖相对较少,例如和野猪杂交后的品种等。
土猪饲养鉴别土猪肉
养殖时间和饲料配比很重要
在饲养时间上,和土鸡与速成鸡的情况类似,土猪生长慢,吃食转化率低,一般要养300天之后才能出栏,体重大概在200斤,而外三元洋**,一般只要六个月,长到250斤左右就能出栏。所以农贸市场上宣称养了6个月的足栏“土猪”,很可能是假的。
正宗的土猪肉几乎不零售
严格意义上的土猪,应该是国内土种的猪种,用散养的方式,吃米糠和农家剩饭长成的。从这个标准来说,土猪比土鸡蛋更加不可能量产化,所以规模工厂出来的所谓土猪,都不能说是纯粹的“土猪”。而少量的正宗土**,一般都作为产品,很少会进入零售市场。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鼓励规模化生产,不鼓励采用散养的方式经营,这和标准的土猪养殖明显是相矛盾的。土猪大的特点是耐粗饲,繁殖性能高,肉质口感好,但生长速度慢,育肥期长,瘦肉率[瘦肉率就是指猪含有的瘦肉量,瘦肉在整个中所占的比率。]低。所以在经济效益上,明显不如外来品种。
在瘦肉率方面,外三元洋猪一般能达到65-70,屠宰率[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即宰后胴体重量和畜禽活重(空腹24h)的比率。]在80左右,也就是说,一头两百斤的外三元洋猪,能切出160斤肉,其中112斤是瘦肉。而土猪瘦肉率在50以下,屠宰率70左右,200斤的土猪,只能切出140斤肉,其中只有70斤瘦肉,其余70斤肥膘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掉。
以上就是如何鉴别土猪肉了,因为土猪的高难度饲养,所以土猪肉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稀缺的。想要了解土猪的朋友们可以根据小编今天所讲来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