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病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规模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中猪的感染率较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表皮深层由虫体挖凿的隧道内,引起患部皮肤发生红点、脓疱、结痂、龟裂等病变,由于疥螨的寄生部位有剧烈的痒感,患猪不时磨擦墙角、栏杆,引起皮破血流,影响食欲,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饲料报酬被打折,疥螨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近两年猪的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流行猖獗,人们把防疫的重点都放在蓝耳病、猪瘟、小非等疾病上去了,而疥螨病通常是不会造成死亡的,给猪场带来的仅是隐性经济损失,所以本病往往被养猪人忽视了。如今许多猪场的传染病病情相对地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增强猪的体质和自身的抗病力,规模猪场应重视猪疥螨病的防治。

  疥螨是一种体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有别于其他传染病,当前对本病的研究比较透彻,对本病的诊断也不困难,其症状可以说是一目了然,防治本病的药物,效果也较理想,同时我们的实践也证实,只要合理使用药物,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能够坚持数年,猪疥螨病都可以在任何一个猪场消灭的。

猪的疥螨病,你了解多少?

  一、发病原因

  ⒈猪疥螨虫[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广腹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喜*暗、潮湿,如在*雨连绵的季节,猪群密集、卫生条件**环境中,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疥螨虫繁衍、传播和蔓延,感染猪病情的表现也更加严重,在夏季有的猪舍使用湿帘,若是通风**,潮湿污秽,也为疥螨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⒉不论猪的大小,都能感染疥螨,但仔猪较易感,症状较明显,危害也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而成为带螨者,本病往往由带虫母猪传给仔猪,因此,对母猪的防治受到了重视,殊不知,公猪带虫也很普遍,有的猪场则忽略了对种公猪疥螨病的防治,不知不觉给本病在猪场内长期流行埋下了祸根。

  二、猪疥螨病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症状是:

  ⒈初期常见于耳郭部皮屑脱落,出现红点、水疱,后期相互融合结痂,此外在眼窝、颊、颈、肩、躯干两侧和四肢等部位都是易感区域,由于患部发痒,病猪常在墙角、栏杆或相互之间磨擦,以至擦得皮破出血,患部渗出的粘液和皮屑凝结成痂皮,擦痒后又脱落,再结痂,如此反复,久而久之,造成皮肤粗糙、变厚,失去弹性或形成皱褶和龟裂。

  ⒉长期患病的仔猪,还可引起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发育**、体质减弱,易继发或诱发其他的疾病。

  三、防治措施

  ⒈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透光,通风良好。猪群的饲养密度合理,猪舍经常清扫和消毒。

  ⒉定期检查猪群,发现疥螨病猪及时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合群。

  ⒊引进**时,按常规隔离饲养,这期间要开展疥螨虫的检查和药物驱虫,确认**是健康、安全的才能合群。

  ⒋药物防治疥螨病。防治疥螨病的药物是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伊维菌素等;口服给药选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预混剂等,;外用给药选用有机磷化合物、拟除虫酯类化合物、双甲脒或阿维菌素透皮剂、精制敌百虫等。

  四、药物防治疥螨病

  ⒈治疗前,应逐头检查病猪和同群猪只,掌握每头猪的病情和发病部位,以便确定对症治疗的方案。

  ⒉疥螨病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所以发现病猪,要对全群所有猪只给予防治。

  ⒊在疥螨病严重的猪场,可以采用注射给药加外用药[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或者口服给药加外用药的用药相结合的措施。

  ⒋实施外用杀虫药时,对个别病情严重的个例,应剪去患部和周围的被毛,用温肥皂水彻底清除结痂和污物,冲去肥皂水后再施药。要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温度较低季节宜提高舍温后,并用温水配药施药,适当提高药物配比浓度。夏季则宜在上午气温不太高时施药,如果在气温高点用药,因毛孔开张,药物吸收加速,易增加过敏个例发生,严重时可能出现急性中毒,高温天施药,可以适当降低药物配比浓度。

  ⒌在对妊娠母猪进行驱螨时要慎重选择驱螨药和并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使用不当或用药不当可能造成部分母猪流产。

  ⒍常规杀螨虫药通常只能**虫体,不能杀灭虫卵,根据螨虫卵的发育规律,在首次用药后,间隔7-10天重复用药一次,必要时可进行第三次用药。

  ⒎季节性螨病一般发生于冬春季节,应重点做好这两季驱螨虫工作。其关键要把握好两个时间:

  (1)秋末冬初,此时气温有利于外用药的发挥作用,可以连续安排两个疗程,将感染水平降至低,有利于冬季病情的控制;

  (2)冬末春初,这时气温开始升高,螨虫繁殖进入活跃期,安排两个疗程的全群驱螨,压住这种势头。如果这两个时间控制不利,冬春季节螨情不容乐观,即使要控制也将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⒏传统观念上,夏、秋季节温度偏高不利于螨虫生长,感染压力小。随着近年来规模猪场设备的提升,特别是湿帘、负压通风系统的运用或者封闭式恒温猪舍建设,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使舍内的室温控制在25℃-30℃,加上湿度偏高,仍有利于螨虫的生长,所以夏季驱螨虫也不能放松。

  ⒐根据规模猪场生产工艺流程,猪只在不同环节间流转时都应安排体内外寄生虫﹙其中便包括螨虫﹚驱虫程序,以此控制寄生虫在不同环节间传播。

  公母猪:每季度全群驱虫1次,一年4次。

  后备母猪:引进后1个月内,驱虫1次

  仔猪:保育期驱虫1次、生长期驱虫1次

  众所周知,烈性传染病毁灭猪场,寄生虫吃掉利润,猪场疥螨病对猪场所造成的隐性损失不可小视,它是节约生产成本的有利手段之一。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