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猪易发痢疾的治理

秋季气温常不稳定,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仔猪[仔猪piglet;pigling小猪。]易患子猪[子猪,也称仔猪、小猪、*猪。]红痢[红痢 小牛的带血腹泻;尤指由一种微小的动物寄生物(Eimeria zurnii)所引起的球虫病。]、子猪黄痢、子猪白痢,这三种病都是由肠道菌引起的。子猪出生后不久,其肠道中就有大量的菌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此菌不引起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在子猪受寒着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这三种病。
一、仔猪红痢
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偶有呕吐,主要以排红色黏液稀粪为特征,病程为急性或急性,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如本病发生于1周龄的仔猪,红色下痢,病程短,坏死性肠炎等可作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心血、肺、胸水、肝、十二指肠内容物抹片,染色镜检;取病猪肠内容物进行动物试验,取病变段肠管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患病子猪不吃奶,排出灰**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粪便恶臭,多数发病子猪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发病的猪群中,对怀孕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于产前一个月和产后半个月各肌肉注射C型魏梭菌菌苗10毫升,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对子猪保护力可达.②产圈要打扫干净,严格消毒,子猪未吃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头,以减少感染发病。③对刚出生的子猪采取药物预防性治疗,口服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或呋喃唑酮等均可。
二、仔猪黄痢
仔猪发病后,排出**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后昏迷死亡。
仔猪黄痢的发病实质是新生仔猪在排泄胎粪期间引起的腹泻,其特征是拉**稀粪,脱水[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严重,死亡率高,尤以3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80%;重的*门松弛,稀粪自动流出,粪腥臭,接着口渴,精神沉郁,脱水消瘦,不吃奶,全身瘫软,多全窝先后发病相继死亡。脱水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脱水的原则是补液,但3天之内的*猪静脉注射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只能采取综合保健预防措施。
防治方法:①子猪产后24小时内好全窝口服抗菌素类药物进行预防。②每头每次肌注黄连素液3毫升,每日3次,连用5天,疗效显着。③用白头翁6克,龙胆草3克,黄连2克共为细末,米汤调成糊状舔剂,涂布在母猪*房部,小猪吃奶食之。平均每头子猪每次1克~3克,每日2次,连用3天。
三、仔猪白痢
病初子猪体温、精神、食欲均接近正常,但拉白便、灰白色的稀粪,而且恶臭,而后腹泻,食欲消失,脱水,眼凹陷,后虚脱而死亡。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于养猪环境中,如被粪便污染的地面、水源、饲料及其他物品中,仔猪极易感染。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发病多,7天以内或30天以上发病的较少。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严冬、早春及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尤其是气候突变时多发。有时不采取治疗措施也可自愈。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以及仔猪受凉等各种**因素都能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①注意栏圈、用具、食料及母猪奶头的卫生,给子猪提早补料,以锻炼其肠道消化机能。②可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让其内服活性炭(木炭也可),效果更好,一般用药3天~5天即可痊愈。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