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猪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很多人都加入了养猪行业,以至于农村兴起了大量的小型养猪热潮,但是许多农户的养殖场出现了初产母猪[在猪类中,产过仔的任何年龄的雌性猪被称为母猪。]死胎[妊娠20周以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称为死胎。]的问题,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解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对策。
一、初产母猪产死胎多的主要原因
1.营养与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1.1营养缺乏或营养不均衡
目前,在绝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场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的母猪都是优良品种,对饲料营养要求非常苛刻。如果仍沿用传统饲喂母猪的方法,不讲科学,盲目加大精饲料用量,导致饲料能值过高,粗纤维含量不足,母猪过肥或经常发生便秘;不科学使用添加剂,导致某种营养元素,包括各类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硒、锌、碘及锰等微量元素,A、D、E、B6、B2等维生素的缺乏或不平衡,都会直接引起母猪营养障碍并进而影响其繁殖性能。
1.2中毒因素
饲料及原料贮存管理不善,霉败变质,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超标,可引起可直接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及新生仔猪弱化。
2.环境与管理
2.1环境因素
母猪长期实行限位饲养。由于限位栏的推广使用,母猪缺乏运动,体力、耐力、肌肉的收缩力都大大下降,母猪经常出现产程过长。
妊娠舍环境温度过高,影响母猪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导致产死胎多;分娩[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舍过高的温度,可加快母猪呼吸频率,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增加了产死胎的几率。同时,猪舍[猪舍是饲养猪群的建筑物。]通风**,分娩舍氧气不足,有害气体超标,母猪产死胎比例也会升高,严重时还会导致母猪死亡。
2.2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善,如妊娠猪舍低温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饮用冰渣水;母猪殴斗、爬跨、跳圈;从怀孕舍转群到分娩舍时,急追猛赶,地面不平导致母猪跌打损伤;附近燃放鞭*,机器轰鸣等非常大的声响等,都可引起母猪产死胎。
正常分娩的母猪一般不需要助产,需要助产时,方法不正确,动作粗鲁,或者不正确的使用了缩宫素,会引起母猪难产进而导致死胎。
滥用抗生素治疗或保健,造成肝肾损伤,造成产肿及仔猪活力差或是死亡;妊娠期使用了大量的泻药、驱虫药、利尿剂等,造成产道炎症或生殖机能紊乱,出现死胎。
3.健康与疾病
初产母猪健康状况不佳,对疾病的抵抗力差,特别是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生产实践中,以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伪狂犬病危害严重,其次是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
4.胎儿与母体
4.1胎儿过大,产道相对狭窄
初产母猪产道相对比较较窄,非常容易出现难产、产程过长而引发死胎,这是自然现象。但很多情况下,是人为造成的。如,以往的经验是,母猪在怀孕85d后就开始使用攻胎料或哺*期料来攻胎,日粮可以增加到3.5kg以上。这种过早攻胎的方法,使母猪过肥、胎儿过大,产死胎的几率自然就会上升。
4.2母猪个体的影响
高产的母猪品种,窝产仔数越多其相对的死胎数也越多;初产母猪头一胎和经产母猪相比,死胎率相对会高;母猪体型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死胎增多;怀孕期少于112d或高于117d,都会增加胎儿在子宫中的生存风险,死胎率会增加。
另外,母猪产程过长,产前吃得太饱,母猪便秘,夏季高温,应激大,烦躁不安等,均会造成产死胎。
二、防治措施
1.优化初产母猪的饲料与营养
1.1使用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
规模化猪场要使用合格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母猪妊娠期营养的全面与平衡。没有条件的小型猪场,应根据现有的饲料原料[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拟定科学的配方,并使用质量可靠的饲料原料、预混料或添加剂等,自己配制。配制日粮时,要严格称量,充足混合,不准使用霉变、有冰渣的原料。
1.2控制初产母猪分娩时的体况,严防过肥或过瘦
工作实践中,过肥、过瘦的母猪一眼即能看出。初产母猪分娩时的体况应保持背部丰满,上线平直,看不见骨头突出,在腰椎以下,肋骨后面和骨盆前面,能见到有一个明显的陷窝,表明妊娠母猪既不过肥也不过瘦,为标准体况。因此,饲养管理工作中,应根据胎儿生长发育规律和母猪膘情状况,从妊娠98d开始实行限制饲养。一般的,从妊娠98d到产前3d,每天供应标准化日粮3.5~4.5kg。
2.优化环境与规范管理
2.1优化初产母猪妊娠舍和产房环境
初产母猪妊娠舍和产房,要在保温的基础上加强通风,保持猪舍空气新鲜,没有明显的氨味;猪舍的温度能控制在16~18℃,避免母猪饲养在高温或严寒的环境里。
2.2加强对初产母猪的管理
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可以适当限制运动,放在定位栏内饲养;到妊娠36~90d开始转入大栏饲养,保证在妊娠后期有足够的运动;猪舍周围保持安静,不许陌生人和其它动物进出,转群、消毒以及上产床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转群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母猪发生殴斗;产床地面要平整,做好防滑处理;加强临产母猪的护理,使用容易消化的流食,如温热的麸皮食盐汤,避免母猪产前厌食;分娩时要合理助产,在母猪分娩早期、强烈努责及胎儿过大难产的情况下避免使用缩宫素,但如果遇到下一头仔猪在间隔了30min后仍未产出的情况下,可以立即注射10单位的缩宫素以助产;接生时,不可过多的干涉母猪的正常分娩,同时要加强对分娩后初生仔猪的护理,以很大限度的保障初生*猪的成活率。
3.优化初产母猪健康
加强对**病的免疫防控。要重视对后备母猪猪瘟、蓝耳病、细小**病、伪狂犬病、乙脑等**性疾病的免疫防控,选择合适的**和免疫程序,使用正确剂量进行有效免疫。
对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细菌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部分寄生虫病,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