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场拼音:解释:1.]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就是消灭或减少工具、器械、动物体表以及环境中的病原体。消毒的目的是控制、消灭由传染源传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控制疾病蔓延,并改善空气质量。猪场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有哪些?猪场消毒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猪场消毒剂有哪些?
1.碘制剂
目前碘、碘伏比较常用,生产上使用也比较广泛。
两者的优点是杀菌效果好,对细菌、**、原虫、霉菌以及芽孢等的杀灭作用都很强。
碘制剂缺点是容易见光分解,所用产品需要避光保存。猪场常用碘制剂对皮肤、伤口消毒,或用于人员消毒通道及洗手消毒,聚维酮碘还常用于对圈舍空栏、车辆、用具等的消毒。
2.醛制剂类
一般甲醛与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比较常用。
戊二醛气味淡,甲醛比较**,但甲醛杀菌效果、渗透能力比较强,甲醛对细菌、**甚至芽孢等都有不错的效果。鉴于戊二醛味淡、甲醛味**的特点,甲醛多用于浸泡和熏蒸,戊二醛多用于环境消毒。
但注意,使用醛制剂消毒时环境温度高于20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醛类消毒剂的效果会变差。
3.卤素类
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过硫酸氢钾等比较常见,卤素类优点是杀灭作用较强,对细菌、**、芽孢都有效;
漂**(次氯酸钙)、次氯酸钠缺点是**性太强,且易挥发,因此常用于饮水消毒。非瘟复养猪场也常用漂**做非硬化地面土壤消毒药。
过硫酸氢钾是一种复合消毒产品,起作用主要成份也是依靠游离氯和氧**,因此比较广谱,既可用于洗手和带猪消毒,也可用于物品浸泡消毒,是杀灭圆环**指定的消毒药。
4.季铵盐类
有单链和双链之分。
单链无刺鼻味、性温和、安全性较高、低腐蚀性[腐蚀性是指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使金属性能发生变化,导致金属,环境及其构成系功会受到损伤的现象。],对细菌、**皆有效。双链具有单链的一系列优点,且杀菌效果比单链强。
无论是单链还是双链,渗透力差是两者的共同缺点。生产中常用于人员洗手,带猪消毒,圈舍栏、车辆、料槽以及用具等的消毒。
5.过**物类
过氧乙酸、过**氢与臭氧比较常用。
过氧乙酸的杀菌能力强,同时也被广泛使用。
这三种消毒剂对细菌、**、霉菌以及芽孢等都有杀灭效果,但有**性酸味,会引起猪打喷嚏,且易挥发,对栏舍有一定的腐蚀性。此类消毒剂常用浸泡、喷洒、涂抹等方式进行消毒。
6.碱类
碱类的特点是廉价、渗透能力强,并且稳定,因此生产上较常用;
除此之外,还具有膨胀、去污作用。常用的有烧碱、生石灰。
碱类可以快速渗入畜禽有机物,从而杀灭细菌、**、虫卵。缺点是有一定的腐蚀性,如烧碱不能用于带猪消毒,只能在空栏阶段使用,如干燥时间不足四天,在进猪前尤应注意清洗圈舍,避免灼伤猪蹄及皮肤。生产上常见有*房灼伤现象,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7.石炭酸(酚)类
酚类的优点是价廉、渗透力强,缺点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作用较弱,对霉菌、细菌尚可,对**、芽孢的作用就差很多。
该类消毒剂有**性气味和腐蚀性,常用于外环境,如猪场大门口消毒池、排污沟等。
猪场消毒的方法:
1、严格执行全进全出
猪场全进全出制度的执行是消毒工作的前提,除了猪只外,还有猪舍的其他用品和杂物也需要一起全进全出。清空或者转移所有猪只,把诸如补料槽、垫板等设备物品移出舍外以3%烧碱或者1:200卫可浸泡,然后清除猪只排泄物、垫料和剩余饲料,确保清扫干净。
2、消毒前彻底的清洗
消毒之前必须把生产中出现的血液、胎衣、体表脱落物及分泌物和部分排泄物清除干净,猪舍的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可能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不管什么类型的消毒剂,都很难渗透其中发挥作用,大量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如不清扫掉会给下一批猪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欲发挥消毒剂的作用,必须使消毒药物完全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简单冲洗的结果是或多或少存在不易被消毒剂接触到的有机物,况且反复、多次的消毒会增加猪场成本。
如未移除栏舍内的设备,则员工清洗完后,从表面看栏舍好象很干净,但真正移开相关设备,会发现藏匿很多污垢。
因此,建议在清洗时尽可能地移走那些可以移动的设备,如补料槽,保温板或垫等,使栏舍完全暴露出来。
每栋猪舍彻底的清洗是有效消毒的前提,但多数猪场都很不注意清洗的重要性,随随便便空栏清扫后,用水简单冲洗就算完事,接着就开始消毒,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首先通过低压水浸湿猪舍5~6小时以上,使猪舍地面、墙壁、*暗角落处的污物发软或者溶解。这样能缩短实际高压清洗的时间,同时也提高消毒效果,节省了猪场用水;
其次,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大量污物被清洗下来并冲走;
第三,检查高压清洗的效果,把遗漏的、清洗不彻底的地方再次清洗;经过低压湿润和两次高压清洗,这样的猪舍基本达到消毒前的要求。
3、猪场设计与消毒效果
猪场设计的科学性也关系到猪舍的消毒效果。猪场设计遵循简单、坚固、实用三原则。猪场设计的效果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应该体现出方便实用、简单易行。
当前**高压冲洗系统正流行,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猪场单元内的冲洗消毒。也因此深受技术及饲养人员的青睐。
设计科学的猪场对消毒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一些猪场设计常常出现排污道、猪舍地面没有坡度,容易经常性积水;水泥硬化地面、墙面出现很多裂缝,狭缝中难于清除粪污;漏粪坡度太小或者太长,不容易清理猪产生的垃圾。
这些都给消毒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清扫不彻底、留有部分死角、消毒剂难于接触或者渗透到。
养猪行业有句话,“潮湿是万病之源”,猪舍的每个角落能做到干燥是好。干燥的环境切断了许多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同样也是猪场设计者应该考虑到的。
不管什么类型的猪只如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其发生风湿性关节炎的概率会明显增大。
一些猪场为了防控非瘟把妊娠栏内通贯槽改为单独的饮水咀,如果不注意饮水咀下的潮湿问题往往会导致妊娠母猪瘸腿现象增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4、猪场外环境的消毒
外环境是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如养殖场内的道路和生活区。场内道路以及猪场人员、猪只流动等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相对单一猪舍来说更为复杂。
因此,保持场内道路的清洁卫生,经常采用高压水清洗,选用低毒、广谱的消毒剂,进行每周1次的定期消毒很有必要。
隔离区、生活区和办公区也是一个菌群复杂的地方,如果是一个没有做到全封闭的猪场,这种情况为尤突出,外来客户及外请专家可能会带来非本场病原微生物。
因此生活区和办公区应常保持干净卫生,一旦外来人员离开生活区就要进行消毒。外请专家需要进入生产区时,也应淋浴,然后穿上猪场专用工作服以及胶靴,通过猪场生产区门前的消毒池和栋舍门前的消毒池(垫)消毒后进入,并按规定路线行走。
猪场员工离场休假后返回,也要先进行隔离消毒48~72h,几次沐浴并更换上隔离服、场区服装、生产区工作服,然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5、猪的饮水消毒
饮水不卫生是猪只感染疾病的原因之一,猪场饮水如果出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超标,会对猪只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猪场投喂保健品、抗生素时,常会出现管道水线堵塞和生物膜形成,同样会影响猪只饮水。
因此,需要对饮水管网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选用溶于水的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泡腾片。对于猪用饮水器、水管及水箱则采用漂**溶液浸泡消毒。
6、不同温度条件下猪场消毒方法的使用
猪场在冬季或者猪舍温度较低时,猪舍消毒器械的使用很有讲究。消毒器械喷出的水滴太大,会使猪感觉不舒服。
目前常使用气雾消毒技术,该消毒器械能够把消毒剂以细小的微粒喷洒至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从而对猪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且不会让猪产生不舒适感。
这种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颗粒越小,雾化效果越好,猪的冷应激越小。值得注意的是,喷雾时应尽可能地将消毒液喷向舍内空中,同时观察雾滴大小和其降落状况,并适时调整流量使雾滴达到需要的颗粒细度。该种雾化消毒方法可在猪场疫病高发季节进行猪舍带猪消毒。
广大养殖户要做好猪场消毒的工作,保证猪的生长环境,促进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