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嗜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或者说是性格,看见血以后有种莫名的兴奋和冲动,就像天生晕血的人一样,见到血就晕,而嗜血的人是见到血就兴奋就高兴。]杆菌是引起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主要病原,该病菌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世界各地都有因此,因此,对于该病菌预防至关的重要,特别是**免疫。以下就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病原、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及猪副嗜血杆菌**做个介绍。
猪副嗜血杆菌病病原
猪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其中血清型5、4、13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在血液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和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小而透明,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在葡萄球菌菌台周围生长良好,形成卫星现象。
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
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
1、传播: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地方性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普遍和最低级的地域分异。]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
2、继发感染: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病原,只在与其它**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
3、多发日龄: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急**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直至衰褐而死亡。
猪副嗜血杆菌**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
商品名:HIPRASUIS-GLASSER
英文名:Glasser’sDiseaseVaccine,Inactivated
汉语拼音:ZhuFuzhushixueganjunbingMiehuoYimiao
【主要成分与含量】含灭活的副猪嗜血杆菌。
【性状】白色均匀混悬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Glasser’sDisease)。
【用法与用量】颈部肌肉注射。各体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适用,每头2ml。
一般建议采用下列免疫程序:
母猪:需全部免疫,并在3周后再次免疫。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小猪及断奶仔猪:3~4周龄进行首免,并在3周后再次免疫。
【**反应】在敏感个体上有时会出现过敏性反应,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注意事项】
(1)在怀孕和哺*期内都可以进行免疫。
(2)建议注射前应将**回温至15℃与25℃之间。
(3)使用前摇匀。
(4)贮藏在2~8℃之间,切勿冻结。
【规格】50头份(100ml)/瓶
【贮藏与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藏条件下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期限。]】2~8℃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
猪副嗜血杆菌**以及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病原和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就介绍到这里,因为,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因此,必须做好**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