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大规格鳙鱼苗价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鱼沉底不动是什么情况(凤尾鱼沉底不动是什么情况)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沉底不动是什么情况
一、不适应环境
大概很多鱼友都遇到过这种状况,新鱼在袋子里活蹦乱跳,但小心翼翼过温过水后,一进缸就僵化了一样,半天才动一动。
大多数新鱼入缸都会有一段适应期,它决定了观赏鱼会不会出现应激反应。我们要停食静养几天,没事别在鱼缸前又蹦又跳,给它们安静舒适的环境,过两天会恢复健**色。
二、夜行鱼
有朋友抱怨家里的七星刀行为怪异,一开灯就跟挂了一样,沉在水底一动不动,晚上关灯之后才有模有样的活动几下,这样根本没什么观赏机会可言,还不如养金鱼实在。
我看过它的鱼缸,纯正空气缸,通透得明镜一样,里面没有遮蔽物。七星刀赤**的横在里面,白天也确实一动不动。但它体表完好,也没有生病的迹象,确定不是生病了,那原因可能是七星刀的习性。这是一种夜行鱼,喜*不喜阳。白天有阳光漫射也就罢了,不给它点遮蔽物,当然一动也不敢动了。
三、气温低
观赏鱼是变温动物,受温度影响明显。一旦气温降低,新陈代谢也相应放缓,当然不爱动弹。一旦气温降到临界点,观赏鱼动弹得少,也不怎么喜欢吃东西。如果喂得多了,还可能消化**。
四、睡觉
鱼会睡觉,是已经得到验证的事实。但鱼没有眼睑,不会跟人一样眨眼,所以我们很难看出它们某时的状态是不是睡觉。鱼的睡觉时间特别短,往往只有几秒钟时间。在短短的时间内,它悬在水里一动不动,好像雕像一般。
但几秒之后,观赏鱼又恢复往日的生机跟活力。一般观赏鱼的睡觉时间并不固定,除睡觉之外,有时候累了也趴在缸底一动不动。休息舒服了才懒洋洋的游动。这样的观赏鱼不在少数,有些鱼懒得不爱游,还会侧躺着休息。
五、鳃病
如果观赏鱼浮在水面不动,可能是患上了鳃病。这种病症比较严重,会导致观赏鱼呼吸困难最终窒息而死。鳃病的治疗方式比较麻烦,首先爆氧是必须的,其次用广谱抗生素吊着命静养,有一定几率脱离危险。
六、水质动荡
水质动荡也可能造成观赏鱼动作缓慢或呆滞,进一步的症状是应激反应,也有一些鱼直接水质中毒。想避免观赏鱼真的水质中毒,发现他们在角落不爱活动,要早点检查水质进行排查。
日常生活小常识
养殖草鱼一亩放多少鱼
草鱼的投苗数量跟鱼苗的大小及养殖环境有关。池塘养殖:
1、规格为2.5cm~3cm夏花:亩放草鱼苗25000尾~30000尾,搭配鲢鱼苗2500尾~3000尾,鲤鱼苗1000尾~1500尾。
2、规格在100克/尾,其他搭配品种规格特别是鲤鱼种规格不得大于草鱼。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可放草鱼500-550尾,搭配鲢鱼300尾,鳙鱼70尾,鲤鱼80尾(或鲫鱼150-200尾)。
网箱养殖:
鱼苗、鱼种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300~500尾,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放30~50尾(个体为100~500克,尤以500克的病害少,生长速度最可观)。可直接养成成鱼。
我想在水库里养鱼,养大卖钱的,请问鱼苗哪里有是怎么卖的?
市场里有卖 就是鱼贩子那里你跟他说四大家鱼鱼苗在哪买 还需要买什么
百度“王铁中鱼苗”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何养殖大头鱼
1、养殖模式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鲢鱼的比例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应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2、苗种放养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左右大规格鱼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0.15—0.5公斤/尾甚至1.0kg大规格鱼种。
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水温5~10℃的冬季或初春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轻运输中的伤亡;鱼种和凶猛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凶猛鱼类对放养鱼种的危害也相对减轻。
放养地点:应选择在水库上游水浅、避风、向阳的肥沃库湾处。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泄洪洞,放养鱼种的逃逸机会可以减少,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可以缩短,生长可以加快,存活率可得到提高。
放养天气:应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要在刮大风、下雪、结冰的日子放养。
检疫与消毒:鱼种放养入库前必须进行鱼病检疫和鱼种消毒。严禁放养带有传染病的鱼种入库。
精心操作:经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应先用库水缓缓加进装鱼容器中,待容器内水温与库水温差不大时,再将鱼种慢慢地投放入库。鱼种放库后,放养人员还应站在库边或船上,用船桨轻轻地搅动库水,缓缓地驱赶鱼种游向大水面。
3、水质调控
调节水质有三大功能:
一是改良水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其**、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迅速分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存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和**酸盐浓度;
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类为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
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营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能够长期保持水质的稳定,达到水肥、稳定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同时也可使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防病。养殖水体中施放了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其不仅竞争排斥病原菌,维护水中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遭受致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而且还可以产生含有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反激反应,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提高存活率。
食料使用
食性分析
过去在天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的食性研究表明,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腐殖质,在水体缺乏大型浮游生物时,
把有机肥中的腐殖质作为花鲢的主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隐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投放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及生物复合肥料等,增加水体中的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和其它元素的含量,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鳙鱼的产量。
渔业上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无机肥化肥。原始有机肥营养全面,有效成分低,肥效缓慢,限制鱼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培养小型绿藻和蓝藻,利于鲢的生长,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
将传统有机肥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与无机肥适量地混合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除含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均衡的微量元素,大量腐殖质、肽类、有益菌、肥效增强剂等。有能肥水、改水、控水的功效。
也特别适合培养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1、食性
水中大量生长的浮游生物。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也包括多种藻类。从个体数量上看,藻类往往多于动物性食物。但从体积上来看,动物性食物仍占主要成分。
2、生长
长江鳙鱼体长的生长速度快于珠江,原因是虽然珠江适温期比长江要多2个月,但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少于长江。而在人工施肥的池塘,鳙鱼的生长情况,则依各地的气候及水中饵料的生物丰度而有较大的差异。
3、繁殖
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
在长江的干、支流中,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由IV期转入V期即行产卵和受精,鱼卵受精后顺水漂流发育,孵化成鱼苗。
据调查,鳙鱼成熟年龄,珠江流域为3—4年,长江流域为4—5年。鳙鱼的怀卵量较大,成熟系数一般在20%左右,相对怀卵量在110—160粒/g体重之间,绝对怀卵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成正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鳙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鳙
大头鱼怎么养才不会残身
大头鱼也叫花鲢鱼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请问下池塘养殖。如何搭配鲢鱼。鳙鱼。草鱼。鲤鱼。。比例大概是多少。。 大概1亩的池塘、、、
(1)鲢鱼,生活水体中上层,喜跳跃,生活在肥水中,主要滤食浮游生物,生长较快(2)鳙鱼,因头部比鲢大,群众称之“大头鲈”。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不善跳跃,易捕捞,主要滤食浮游动物为主。
(3)草鱼,常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因喜吃草而得名,食量大生长快,
(4)鲤鱼,生活在水底层,食性杂,生长快。
池塘养鱼亩净产350公斤的放养量(尾/亩):鲢250(分2次投放),鳙150(2次投放),,鲤40,草鱼60.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