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稻子生长在哪里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稻的最佳生长条件?(水稻的生长需要哪些自然条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稻的最佳生长条件?

水稻

(一)秧苗阶段1.秧苗长相苗龄适当,叶龄整齐,苗健壮,叶挺秀,根系发达,移栽后抗植伤力强。2.诊断指标(1)足苗:移栽时每亩秧田叶面积系数约3.0一3.5;大苗每亩总苗数为100一120万,中苗为150一200万,小苗为250一300万,单季杂交水稻每亩总苗数为50万一75万左右;叶龄整齐一致,中苗叶龄6.1一7.0,大苗叶龄8.1一9.0,小苗叶龄4.1一5.0无土小苗叶龄3.0。(2)发根力强,单株根系发达,白根多,栽后2一4天返青活棵,活棵标准为早晨见心叶叶尖吐水为准。(3)抗植伤力强,中苗叶色青绿,叶弯不披垂,碳氮比10一13,称健壮秧;大苗时色淡绿,叶片硬直,碳氮比15以上,称老壮秧,小苗叶色嫩绿,叶片微弯,称嫩壮秧。(4)秧苗基部粗壮,其粗度为0.5一0.7厘米;带蘖率大苗95%以上,中苗50%左右,小苗30%上下。3.因苗管理图示(1)选种种子要充分成熟,纯净,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2)浸种催芽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根与芽粗壮,以利播后迅速扎根,育成齐壮秧苗。(3)适期播种露地育秧播种过早,易遇到低温危害,生长缓慢,发生烂秧死苗。(4)播量适宜播种过密,扎根**,光照不足,秧苗细长黄瘦;播种适宜,秧苗健壮.(5)湿润扎根播后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扎根快,立苗早,根芽生长健壮,成秧率高,播后深水,只长芽扎根,易引起倒芽、浮苗;如低温,还会引起烂秧、死苗。要排水落干。(6)早施断奶肥三叶期的秧苗,胚*内养分已全部耗尽,它的生长靠自己的根系吸收水和养料,制造有机物质,**生活。追肥要早,一般在一叶一心时开始。(7)防止死苗秧苗三叶期时,抗逆性最弱,遇5一7℃的低温,籼稻就会受到冷害,保温育秧或旱育秧,秧苗2一3叶时,由于病菌侵入,在遇低温*雨转高温的晴天时,常出现青枯或黄枯死苗。(二)分蘖阶段1.长势长相移栽后3一5天返青活棵,叶色淡绿渐转绿色,7一10天开始分蘖。叶片不披垂,株形松散矮壮。2.诊断指标(1)分蘖:栽后7天左右始蘖(即n叶移栽,n+2叶露尖时产生同伸分),在有效分蘖期末(即叶龄等于总叶龄减去地上部拔长节间数时)总茎蘖数达到每亩穗数(一般应超过穗数一成左右,不宜少于适宜穗数);分蘖达到高峰时,每亩总茎蘖苗数一般达到每亩适宜穗数的一倍半或超过适宜穗数的(1/3)。(2)叶面积系数:分蘖始期2.0,分蘖盛期为3一3.5,分蘖高峰期为3.5~4.0。(3)叶色:返青后叶色由淡绿转青绿,功能叶(顶3叶)的叶色深于叶鞘色,顶4叶深于顶3叶,叶片披弯,叶片长度与叶耳距逐渐递增,分蘖叉开,角度较大,株型松散,无效分蘖期直止分蘖末期,叶色青绿转淡绿色,顶4叶与顶3叶叶色与鞘色接近或略淡,叶片渐挺,主茎绿叶数生育期短的品种有5张或5张以上,生育期长的品种有6张或6张以上。(4)根:根系发达,根白色有根毛,根基部橙**,无黑根。5.因苗管理图示(1)分蘖期壮苗(2)浅插与深插苗不同栽插方式对返青活棵的影响(3)分蘖期弱苗(三)长穗阶段1.丰产长相4一5张绿叶,叶片青绿,叶挺不披,节间粗短,有弹性,基部清爽。2.诊断指标(1)分蘖:幼穗分化时,每亩总茎蘖数稳定在适宜穗数1.5倍左右;孕穗期,每亩总茎蘖数略大于适宜穗数。(2)叶面积系数:幼穗分化期为4左右,倒二叶时为6左右,孕穗期为7(矮秆、叶挺;气候晴朗、湿度小时可大些,反之则小些)。(3)叶色:拔节前后淡绿,全田远看淡绿色,近看青绿色,孕穗期(减数**期)转青绿,临抽穗时稍褪淡;绿叶数,早稻4张以上,中、晚稻5张,倒3、倒2、剑叶叶片长度由长到短逐渐递减,且厚而挺直。(4)根:根先端白色,分枝多,弹性强,无黑根或极少,表面根(浮根)系发达,同时根系向纵深伸展。3.因苗管理图示(1)拔节期壮苗(四)结实阶段1.丰产长相抽穗整齐一致,绿叶数多叶片衰老慢,秆青籽黄,空秕粒少。2.诊断指标(1)叶面积系数:抽穗到灌浆期的叶面积系数为3一3.5左右。(2)叶色与绿叶数:抽穗后稍为转绿,但浅于孕穗期的叶色,叶片褪色慢,抽穗时每亩成穗茎蘖的绿叶数,早稻4张,中、晚稻4一5张;抽穗15一20天后约在成熟期,早稻3张以上,中、晚稻4张以上;成熟时早稻有1.5张绿叶,中、晚稻有2.5张绿叶。(3)根:根端呈白色,黑根和腐根很少,直止蜡熟期仍有少量分枝根生长。(4)谷粒颖壳90-95%%以上(早稻90%,中、晚稻95%以上)呈**即为成熟标准。3.因苗管理图示(1)抽穗扬花与花器构造抽穗扬花时,要浅水勤灌,巧施粒肥,防治病虫。调节播种期,使后季稻控制在日平均温度22℃以上前齐穗;此时若缺肥、干旱或温度过低过高,就会造成抽穗困难,授粉**,不孕率增加,空秕率提高。(2)正常成熟的植株水稻前中期管理得当,后期施肥适当,抽穗整齐,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成熟时,间歇灌溉,养根保叶,秆青子黄,增加粒重,提高产量。(3)早衰和枝梗退化植株缺肥或高温干旱造成早衰,颖花退化严重,穗型变小或灌浆时间短,灌浆物质不足,青壳秕粒增多,粒重降低,产量下降。(4)倒伏由于穗肥施用不当、基部节间过长或久灌深水不排,以及小球菌核病等灌浆前期也能引起茎倒伏;或土壤腐烂,长期渍水不排,烤田不当,根系发育**,灌浆后期易遭根倒伏。正确施用穗肥,控制节间和上部叶片徒长,壮秆抗倒;适时烤田,干干湿湿,促根,壮秆大穗。

水稻的根在水里还是土里呀?

根在土里

水稻的最佳生长条件?

因为它的根对水量需求比较大,暴露在空气中,细胞很快会失去活性

水稻的生长环境如何?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扩展资料:

全球分布范围: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水稻生长季节(南方)

3月14日前后播种。5月10日左右插秧。6月20日左右抽穗,8月9月黄熟。
一般水稻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中熟在海拔800米到1500,种植,生育期天数相应要少。
但绝大多数是晚熟,生育期130~140天左右

水稻原来生长在哪????????????????

水田里!3月播种,5月移栽,9月成熟!

中国的水稻种植地方有那些?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华南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 ℃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 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 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籼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10℃积温8000~9300℃,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内日照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毫米。籼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
华中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西省南部,河南信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
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 ℃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豫、鄂的235个县(市)。年≥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籼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
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10℃积温4500~6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籼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 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3.东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10℃积温5300~6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籼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
西南水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 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00~55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毫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展双季稻。
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括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区内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10℃积温3500~8000℃,籼稻安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 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毫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籼稻并开发优质稻。
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
中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华北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1.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东北单季稻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10℃积温少于3500℃,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毫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西北干燥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3.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30~350毫米。 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 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水稻适合种植在哪一类土壤中?急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 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所以壤土类土壤应该好于粘土类土壤。

水稻生长过程

1、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2、将秧苗仔细的**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

3、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4、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扩展资料:

病虫防治

1、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别是穗颈瘟防治,三环唑有2种剂型,切不得搞错。

2、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三是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间干燥,连*雨天注意清沟排水。

3、大力推广旋耕、深耕,压缩麦套稻、稻套麦;适当调整水稻品种布局;淘汰感病品种,选育与推广抗虫抗病品种,强化春后对麦田杂草清除措施(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力求做到面面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稻

稻子生长在哪里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