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河蟹养殖容易出现哪些疾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蟹为什么会污染水质?(养螃蟹污染水质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蟹为什么会污染水质?

有机物 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残饵、浮游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分解产生,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常造成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或泛池。马建新等认为水体中COD太高是引起对虾病**爆发及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当COD长时间超过13 mg/L时,对虾容易感染**。

河蟹水肿病如何防治?

该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以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防治方法: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1克,兑水全池泼洒。每千克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螃蟹为什么会变青?

其中的蟹黄也是卵巢和消化腺等,呈现**或者橙**的。蟹黄呈绿色,与螃蟹个体、食物种类、水体环境等有关。如果青蟹的蟹黄是绿色的,可以先辨别一下是雄蟹还是雌蟹。如果是雄蟹,那么则说明青蟹还没有成熟,其中的蟹膏就会发绿;如果是雌蟹,蟹黄发绿则建议不要吃了,可能是螃蟹生活在比较脏的水中导致蟹黄被污染了。蟹膏是雄蟹精囊的**与**的集合,也是雄蟹强壮与成熟的标志。蟹膏自然状态为青白色半透明果冻状液体;蒸熟后,为半透明、粘粘的、还会有点腻的胶质。

养殖过程中螃蟹表面有纤毛虫怎么办?

养蟹为什么会污染水质?

】纤毛虫病、水霉病、着毛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最容易感染的三种疾病。这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很相似,即当把河蟹取出水面以后,蟹体表面很不干净,有一层泥浆,粘粘的。因此容易混淆,以致用错药。其实它们在症状、病因和用药上都有区别。\r症状上的区别\r病蟹经冲冼后放在清水中即可鉴别,纤毛虫为棕色的或黄绿色的绒毛;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目无规律的绒毛。\r病因和病原的不同\r纤毛虫病属河蟹的寄生虫病,由纤毛虫体寄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放养密度大、水质不清新、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及有纤毛虫蟹种有关;水霉病属河蟹的霉菌病,是由水霉菌的侵入而发病,它的发生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损伤和敌害的破坏有密切关系;着毛病是藻类在蟹体附着增生而发病,其病因与水质过肥、水的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藻类微生物有关。\r用药不同纤毛虫应用杀虫的药,水霉病应用灭真菌的药,着毛病应用灭藻类的药,三者之间不可通用。治纤毛虫应用硫酸锌\r,治水霉病应用亚甲基兰,治着毛病可用石灰提高水的pH值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在治疗以上三种疾病时,首先必须换水,改变其生态环境。以上药品毒性很强,在使用上要特别小心,要根据池塘中的实际水量用药,药的浓度:硫酸锌为0.3克/米3,亚甲基兰为2~3克/米3,石灰为20~25克/米3,硫酸铜为0.6~0.7克/米3。

河蟹养殖一共消毒几次合适?

河蟹养殖一共消毒三次合适。河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1、养殖方法:池塘宜建造在有充足水源且进排水方便的地方,并在放蟹之前合理的进行清塘消毒与施肥,为蟹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而在投放时则要投放体质健壮、爬行活跃且无伤无病的蟹,并注意养殖密度,食物则可以选择蚌类、畜禽血、苦草、谷类、麸皮等种类。2、注意事项:及时把池塘中的蝌蚪与蛙卵清理干净,并根据气候合理的换水,春季通常可以每星期换水1次,夏季通常可以每3天换水1次,若遇到持续高温的天气,可每天换水。

螃蟹烂眼是什么病?

这是茗荷。茗荷类寄生虫是一种节肢动物,严格来说,是一种附着生物。茗荷的多少与水质有很大关系,对蟹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其无毒无害,也属于浅海生物,对消费者影响不大。此外,茗荷类寄生虫不耐高温,加热到60℃左右便会死亡。 虽然看着有点恶心,但是买到这种螃蟹,不用狠心丢掉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