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规模化猪场市场管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哪些条件?(建大型养猪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哪些条件?
想要建规模化养猪场,还是先做一个可行性分析吧。围绕这猪场的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包括各种硬件设施、周边环境等等。 查看原帖>>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最好能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饲料厂家推荐的是肥了减少饲喂量,瘦了增加饲喂量,作者个人认为这对后备母猪的胃肠消化能力极为不利,如果肥就减少饲喂量,久而久之,猪的胃肠消化能力就适应了小饲喂量,这对以后哺*阶段的采食量有较大影响,作者个人的操作方法是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饲喂量。
后备母猪在105公斤后就需要接种**并用公猪诱情,接种**的种类包括猪瘟
,蓝耳,细小**,伪狂犬,乙脑,链球菌等,猪瘟和蓝耳的接种时间最好间隔15天以上,其他**的接种间隔时间为5-7天。
一旦后备母猪出现初次**,需要记录下准确时间,以便掌握这头母猪的平均**周期,有助于更准确的把握这头母猪的配种时间,以期获得更多的产仔数。
在确定配种前15天到配种给与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进行突击优饲,可以大约多产一头左右的小猪。
预产期前1天把母猪的饲喂量从3公斤调整为2-2,5公斤,这个期间很多饲料厂家建议的是从产前7天开始减料,临产前1天减少到2公斤一下,作者个人认为这是个误导,如果母猪吃的少了,待到产仔过程中因为摄取的能量不够,造成产仔过程延长,造成小猪死亡。
母猪产仔后视情况给与饲喂,不可机械照搬专家教授的论点。具体的饲喂量应以不可使母猪暴饮暴食这个前提为准。
经产母猪的管理要点是保持合理的体况,保证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供应。
从断奶后三天开始一天三次用公猪诱情和查情,并且以杜洛克公猪为佳。
如何建设养猪场
现代养猪场一般都是规模化建设,农村散户由于环境问题都不让养了,政策上对于大规模化养殖也有养殖设备购买扶植政策,加上近年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扬,大家都知道,利润前景都很可观,怎么建设现代规模养殖,出来选址位置便利,有足够的空间。还需要各种相关设备:饲喂、饮水、栏位、通风换气畜牧人养殖专用风机、排污.、还要做好母猪各种孕育相关设备。整个猪场从规划建设、设备安装、到调试使用,是一项大工程!我有一家亲戚,原来没啥经验,开了个养猪场,经朋友介绍选择一家养猪场专业服务商,一站式搞定设计、安装、服务等各个环节。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郑州玖牧和畜牧设备股份,很专业!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仅就普遍存在和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谈几点看法。1.充分利用**优势,饲养瘦肉型杂交猪,提高胴体瘦肉率
**优势是指**个体的生活力及某些生产性能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生理遗传现象。猪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这两点与猪场的效益密切相关。繁殖性能的**优势比生长速度的**优势明显。据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二元或三元**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的优点。
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千克之前,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60千克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60千克以后限量饲喂,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舍内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此外,小母猪直接肥育瘦肉多,用纯种瘦肉型公猪同地方母猪杂交的仔猪,性成熟较晚,杂交小母猪不去势,直接肥育比去势后的肥育猪可提前5~20天出栏,体重增加10~12千克,瘦肉率提高3%~4%。
2.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
一个规模化商品猪场包括生产商品肥猪的母本群、终端父本群和各阶段的肥育猪群。从肥猪生产技术角度看,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为平均每头母猪1年内生产的肥猪总活重,此指标又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和猪的生长速度;二为全群猪的料肉比。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又包括受胎率、产仔数、活仔率和成活率。为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科学地饲养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提高猪的繁殖力
1)保持公母猪的繁殖体况。体况太肥,母猪不易**,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母猪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应给猪喂以适当的青料,青饲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千克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千克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2)采用多个公猪**受精。通过多重交配或混精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此方法在纯繁猪场不适用,但在商品猪场是完全可行的。
3)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应半量饲喂,即每日喂料1.8~2千克,此后可逐渐增加喂量,妊娠后期即84~105天可增加到每日3.5~4千克,因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以30~40千克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千克左右为好。
4)保证哺*猪的采食量。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千克体重的哺*母猪日采食饲料不低于5千克,200千克体重的应达5.5~6千克。
5)仔猪提前断奶。要使全群母猪年产2窝以上,仔猪在4周龄断奶是必要的。提前断奶的关键是选择营养全、适口性好和易消化的仔猪料。
6)仔猪培育过好三关:①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②补料关: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③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7)搞好防暑降温。高温会使猪的繁殖力显著降低,在不影响肥猪平衡上市的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尽量减少高温对繁殖力的影响。
8)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当前影响猪繁殖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和乙型脑炎等,应按免疫程序注射**。
(2)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群的料肉比 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肥猪的料肉比,而忽视全群的料肉比。如果能把全群的料肉比由4∶1(大致为全国平均水平),降至3.8∶1,每头肥猪按100千克活重计,1万头猪1年可节省饲料200吨。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最优、适合猪各生理阶段营养需要、能发挥猪的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二是努力提高繁殖力,尽量减少繁殖群的规模,可采取人工授精、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潜力和避免疾病感染等方法,这样可节省饲料,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做到无菌或少菌。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消毒是日常工作。防疫制度:一是要健全,二是要严格执行。堵死一切病源,严防从空气,道路和进出猪场的人、猪、车辆和其他媒介带入病原。
猪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同时有害气体的含量也不能超标。试验证实,气温在室温以下时,每下降1℃,猪日增重减少17.3克;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如果气温超过37.8℃,体重反而下降。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8.5%,日增重提高10%,仔猪发病率降低9%。饲养密度过高,可使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11%,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科学设计加工饲料,提高饲料营养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借助计算机,增加配方的科技含量。要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做到根据不同品**特有生物学特性、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据报道,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均不影响生长性能。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则要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促进猪采食,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规模化养殖场定义如何得来?标准如何得来?
为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扩展资料:
规模化养殖场设置要求规定:
1、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水,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粪便干燥,尽可能做到每天清理一次。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2、对墙面、过道、天花板、门窗、料位、饲料桶、饮水器等所有苍蝇可能栖身的地方用左旋氯菊酯喷施,可有效杀灭外来苍蝇,有效期长达45—60天。
3、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使用含氯的消毒剂,利用氯的特殊气味苍蝇不喜欢从而起到趋散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规模化养殖场
建造规模化猪场应做哪些前期工作?
(1)猪场类型决策猪场的饲养规模大小、类型和生产工艺有密切关系,猪场的格局确定了生产工艺流程的形式,所以建什么样的猪场先要确定生产工艺形式,它是设计猪场时必须考虑的内容。另外,猪场建设还必须符合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和当地饲养习惯。
(2)科学合理选址
选址主要考虑城镇发展规划、防疫卫生、水源和排污等因素。
(3)其他论证研究
资源(品种、饲料)和市场预测;确定所建猪场的规模;准备采用何种饲养工艺;需要哪些外部条件(如水、电、路等);建场周期和发展(扩建)预测;建设所需资金及资金筹措方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预测等。
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需具备什么条件以及人员安排?
母猪专业场饲养母猪的专业场以饲养**为主,除少数母猪专业场饲养地方猪种,达到保种目的外,一般饲养的都是良种母猪,如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以及培育品种或品系。母猪专业场又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繁殖推广优良**为主的专业场,当前全国各地的**场,多属于这种类型,它为我国猪种改良及养猪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以繁殖出售商品仔猪为目的的母猪专业场,饲养的**应具有高的繁殖力,这种母猪多数为**一代,通过三元杂交生产出售仔猪供应育肥猪场和市场。目前,单纯以生产优质仔猪的母猪专业场,在全国范围内还并不多见。
商品肉猪专业场
商品肉猪专业场,专门从事肉猪肥育,是以生产肉猪为经营目的。目前我国商品肉猪专业场包括两种形式,也代表了两种技术水平,反应了商品肉猪专业场的发展过程,一种是以专业户为代表的数量扩张型,此类型是规模化养殖的初级类型,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这种类型,仅仅是养猪数量的增加,而无真正具有规模经营的实质内涵。枞本质上讲,饲养管理技术与我国传统养猪无多大差别,饲养的仍然是含地方猪种血缘的**一代肉猪,生产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薄弱,经济较脆弱,生产者仅凭个人经验经营,只有朴素的市场观念和盈利思想,当市场行情好时,农户纷纷饲养,一旦价格回落,又纷纷停产,稳定性极差。另一种是通过资金、技术和设备武装的较大规模的养猪经营形式,是规模化养猪的最高形式,这种形式有的称之为现代化密集型,它改变了传统的饲养方式,饲养的是优质瘦肉型猪,采用的是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具备现代营销手段,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合理组织生产;猪场生产不仅规模扩大,而且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并采用了一定机械设备;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高,生产稳定,竞争力强。
自繁自养专业场
自繁自养专业场即母猪和肉猪在同一猪场集约饲养,自己解决仔猪来源,以生产商品猪为主,在一个生产区培育仔猪,在另一个生产区进行肥育,我国大型、中型规模化商品猪场大多采取这种经营方式。**应是繁殖性能优良、符合杂交方案要求的纯种或**,如培育品种(系)或外**及其**,来源于经过严格选育的**繁殖场;杂交用的种公猪,最好来源于育种场核心群或者**性能测定中心经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仔猪来源于本场**,不受仔猪市场的影响,稳定性好;在严格的疾病控制措施和标准化饲养条件下,仔猪不易发病,规格整齐,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证,产品规范。
公猪专业场
饲养公猪的专业场,专门从事种公猪的饲养,目的在于为养猪生产提供量多质优的**。公猪饲养场往往与人工授精站联在一起,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种公猪的影响面,种公猪**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水平,为此种公猪必须性能优良,必须来源于**性能测定站经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场**核心群(没有**性能测定站的地区)优秀个体。饲养的种公猪包括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主要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品系),饲养数量取决于当地繁殖母猪的数量,如繁殖母猪数量为50
000头,按每头公猪年承担4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则需种公猪125头,公猪年淘汰更新率如为30%,还需饲养后备公猪40头,因此该地区公猪的饲养规模为165头。人工授精技术水平高,饲养公猪数可酌减。
本文援引自http://****jxswin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