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水产 产业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水产养殖业的现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

  核心提示:“四好”养殖模式,简言之就是——好的品种搭配、好的苗种、好的管理、好的饲料。也就是说:选择优质苗种,配套科学水质和投喂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合理的放养、轮养和起捕等模式。

  广东地区的许多养殖区域,水源条件不是很好,采用换水来改善养殖水体已经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山塘养殖,主要依靠降水补给,水源污染加重,而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形式下,水质恶化比较严重,导致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1、水体恶化严重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

  随着污染越来越多,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质恶化问题突出,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浮头现象普遍,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加严重,为了缓解浮头现象,不少养殖户晚上增氧机从来不敢停开,但治标不治本,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鱼病多治疗困难

  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发病也较严重,如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也是拼了命的往水里倒药,结果是越治越难治,甚至药物无效。

  3、产量高、而效益差

  养殖户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发现,往往发现饲料系数偏高,养殖成本高,产量倒是上去了,而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甚至下降,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鱼价低迷,而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逐年增加,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而常规鱼类养殖,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等,也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养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种

  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且利润相对较高,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效益更加可观。因此,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例如,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死亡率在60-80%,损失严重。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此外,在中山、顺德等地,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好的苗种一般要求要有:摄食能力强,消化生理机能好,生长速度快;苗种不携带任何病原体,抗病力强;种质纯正,抗逆性好;规格整齐,成活率高等优点,且要求成鱼在外观形态上,还具有体色近野生,体长背宽个体大等商品性状。

  管理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研究表明,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以及无机盐如氨氮、**酸盐等,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诱发疾病的发生。因此,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需要人为的改变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增氧剂辅助增氧,或添加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鱼摄食不饱,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生长速度将减慢,饲料系数升高。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质管理

  好水的理化指标: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营养指标:有效氮为1-2mg/L,有效磷为0.1-0.5mg/L,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水色:色泽鲜亮,有光泽,以茶色、茶褐色、草绿色、亮绿色为宜。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类。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坚持长期调水,以海联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每月调水2次,高温或高密度下,可适当减少每次的用量,而增加使用频率;坚持底质改良,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坚持晴天中午增氧机的使用,减少肥料使用;选择高档优质饲料,减少饲料残饵浪费破坏水体,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投料过多;及时起捕,减少鱼类的压塘情况(顶塘),降低池塘溶解氧负荷;减少杀虫杀菌次数,每月使用不超过一次,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严禁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

  2、好的投喂管理

  饲料档次选择:选择优质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

  投喂原则:看鱼投喂,有鱼多投,没鱼少投,保证七八成鱼吃饱吃好,避免饲料浪费;根据季节天气投喂,冬春季节天气多变,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快,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过饱;

  投喂节奏:开始慢投,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鱼群开始离去时,投喂放缓;

  投喂频率: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天气好时,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

  品种搭配

  在养殖生产中,有些人采用单养精养的形式,有些人采用粗放养殖,也有部分采用鱼虾混养、鸭鱼混养、猪鱼混养等的形式;投放的规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如草鱼成鱼养殖而言,在单养精养的情况下,草鱼种的放养密度从800-1500尾/亩不等,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一次投放分批起捕,轮捕轮放等多种形式。在盈利水平上,更是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放养、投喂、过程管理和起捕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一般而言,放养模式是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市场来决定的。如草鱼养殖,水面积在10-20亩,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投放足量的小规格草鱼种(8-10尾/斤),一般达到了1200-1500尾/亩,在当年7月份左右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一次起捕量约占总投放数量的20%),同时回补相等数量的小规格草鱼种;对于投放规格较大(2-3尾/斤),可适当降低密度(800-1000尾/亩),每次起捕总数量的30%,同时回补相同数量;均采用轮捕轮放的模式,充分发挥头鱼的生长速度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产量的同时,利用卖鱼后的间歇期,加强对塘底的处理,减少长期存塘带来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如鳙鱼和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以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为主,此外,鳙鱼还能摄食部分有机碎屑,如投料台周边的粉料,对改善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鲫鱼生活在底层中,以摄食底层中的有机碎屑为主,可以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机物;在草鱼养殖中,搭配混养这些品种一方面能够调节水体,保持水体处于稳定,减少塘底淤泥沉积。搭配混养不仅不会增加草鱼的饲料系数,在坚持调水的基础上,轮捕轮放,大头的产量可达到250-400斤/亩,白鲢产量300-400斤/亩,鲫鱼产量也可以达到250-300斤/亩,对增加单产效益效果明显。

  此外,根据市场不同,可适当投放适量的黄颡鱼,而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不搭配投放。

  饲料

  每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会出现差异,如畜禽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水产动物需求较低,而对糖类的利用相对较高,饲料配比多采用高能量而低蛋白,而鱼类作为变温动物,优先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对蛋白质需求较好,对糖类利用较差,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更低,因此,鱼类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糖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如果在生产中采用畜禽饲料如鸭料、猪料喂鱼,而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摄入低蛋白质的饲料用于满足生长需求,必然需要摄食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够保证生长的需要,而在饲料的消化吸收整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畜禽动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来满足能量供给,而鱼类则以消耗蛋白质作为代价,相比之下,摄食低蛋白质饲料虽然一次性让鱼类饱食的成本减少了,但生长速度减慢了,为了达到与投喂高档料一般生长速度,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而造成的饲料浪费量较多,且蛋白质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势必增加饲料成本,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大,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饲料在水体当中,必然发生一定的溶失,导致部分易容的营养成分的流失,故而饲料在水体当中存在的时间越长,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因此,选择的饲料在粒径的大小和适口性等方面很重要。饲料粒径过大,鱼摄食不了,需要泡软了才能摄食,就会流失部分的营养物质;而饲料过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在水体中溶解就越快,同样不利于鱼类的摄食,而饲料的档次低,适口性差,鱼类不喜欢摄食,那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来选择饲料,不能一包料到底。此外,在投喂速度上,需要尽可能放慢投喂速度,减少浪费。

  总而言之,常规鱼类养殖也好,名贵鱼类养殖也罢,在养殖技术上需要综合的管理——即“四好”养殖模式:从苗种和饲料选择、水质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时放苗并起捕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

说明巴尔喀什湖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水域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退耕还牧还草还林,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流域内人类活动耗水量。然后再具体套用一些材料里面给的信息!

中国水产业种类分布

(一)海洋水产业

海洋水产业就是对海洋中的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海兽类等水产资源进行人工繁殖、合理捕捞和加工利用的生产事业。它包括了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养殖业。目前我国以海洋捕捞业为主。我国海洋水产品中,鱼类产量最大,约占四分之三。

1.渤海海区渔场

渤海位于我国北部,南北西三面被陆地环抱,是个内海。东南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总面积7.7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个大海湾,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带来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使沿海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多,成为鱼类的天然产卵场所和重要渔场。有常见鱼类70多种,加上虾、蟹、贝、藻类,共计170多种。主要水产有小黄鱼、带鱼、鳓鱼、对虾、毛虾及海蟹等。渤海水浅坡度缓,发展养殖业潜力很大,但因捕捞过于集中及污染等原因,资源日见衰退。

2.黄海海区渔场

黄海位于长江口北角至济州岛西角一线以北,渤海以东海域,面积为渤海的5倍,平均水深44米,全部属浅海**架。有各种鱼类200多种,是我国唯一有冷水性鳕鱼分布的海区。主要经济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乌贼、鳕鱼、鱿、鳓等。黄海水产资源也有衰退趋势,现已采取措施,禁止滥捕,保护资源。

3.东海海区渔场

东海包括广东省南澳岛至台南鹅銮鼻一线以北、黄海以南的广大海域。面积相当于黄海的2倍。地处**带,为热带、温带过渡地区,因而南北鱼类兼而有之,以温带性种类为主,有各类鱼种700多种,东海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产区,主产全国四大经济鱼类即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已建有上海、舟山、宁波、镇江、温州、镇海、马尾和厦门等重要渔港。其中浙江的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商品鱼数量约占全国1/2。

4.南海海区渔场

南海面积为东海的3倍多,南海四周较浅,中间深陷,是一个深海盆地,海域十分辽阔,是我国海洋水产的第二大产区。鱼类种类众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兰园参、沙丁鱼、海蛇等,还盛产金*鱼、鲨鱼等大洋性鱼类,海龟、海参、玳瑁等是南海的特产。

水产行业面临哪些问题

与其他农业业态相比,水产养殖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生产状态,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未来需加强与“互联网+”结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幅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效率,促使生产方式从落后向高效转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互联网+养殖生产、互联网+养殖管理、互联网+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改变了水产养殖相对落后的生产状态,大幅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总体来说,“互联网+水产养殖”是现代渔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未来仍会继续广泛而深度的融合。“互联网+水产养殖”的推进,也将帮助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目标。

未来几年水产生意好不好做?

水产养殖的前景也是不错的,其中养鱼如何选对门路的话也是收益很高的,养鱼的水很有讲究,仅达到清澈、无毒还不是最好的水,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水体的菌群结构。鱼缸里之所以总得鱼病,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水体中的菌群结构不合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过多,这些致病菌不断繁殖扩大,达到一定数量就造成鱼得病了。正常情况下鱼的抵抗力是可以抵抗这些病原菌的,但是,在鱼胀食、换水温差大、受惊吓等时抵抗力就会下降,病原菌数量多并乘虚而入就会造成鱼发病。使用em如金菌的核心原理就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中国具备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辽阔的水域,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淡水水域约有2.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养殖的水面7500万亩,还有大量的稻田具备养鱼条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多数海区底坡度较小,平均深度不大,浅海滩涂广阔,可养面积约2000万亩,养殖潜力很大。1985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0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3.8%。其中内陆水域养殖产量238万吨,浅海滩涂养殖产量71万吨。1982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超过800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10,其中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产量约各占一半。水产养殖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其中中国的产量占1/3以上。此外,苏联约占6%,美洲和欧洲约各占2%。

水产业的现状

1985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不包括藻类)8490万吨中,海洋鱼类约占75.5%,淡水鱼类约占 9.9%,溯河降海鱼类约占2.8%,甲壳类约占4%,软体动物类约占7.2%。以水产品出自的水域划分,海洋产量约占88%,内陆产量约占12%。1985年世界海藻产量约为358.2 万吨(鲜重)。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或接近100万吨的有日本、苏联、中国、美国、智利、秘鲁、挪威、印度、南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其全部产量约占世界年总产量的75~80%。1950年全部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只有发达国家的1/3,而1970年的产量则已略超过发达国家的全部产量,估计今后全部发展中国家产量有可能进一步超出发达国家的产量。世界水产品总产量中,供食用的约占70%(1982),其他用于鱼粉、鱼油等非食品加工。80年代初全世界有100~400总吨的渔船约20000艘,总吨位共约1200万吨,此外还有300万艘小船和独木舟从事渔业。全世界渔民总数约有1600万人(其中部分为兼业),此外还有更多的人参与渔业有关的工作。多数渔民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渔业是许多国家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也是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部门。各生产国的水产品大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但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在1970~1980年间,按重量计增加了34%,金额增加了4倍。1985年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量为1254.27万吨,价值169.41亿美元。主要输出国有日本、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等,其中日本、美国同时也是重要的输入国。中国东南所面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为472.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0米以内、适宜渔业生产的**架面积有15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2万平方公里中可供人工养殖的面积约在 1.3万平方公里以上。淡水水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水面达5 万平方公里。1986年中国水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1%。水产品总产量为823.5万吨,仅次于日本和苏联,占世界第3位。总产量中海洋产量475.3万吨(其中鱼类占65%,虾蟹类占16%,海藻占5%,贝类占14%),内陆水域产量 348.2万吨。水产品出口量达6万吨。1986年全国国营水产品加工企业有120余个,每年加工水产品约113万吨。此外许多小加工厂遍布沿海200多个县,大多生产盐干鱼、鱼露及鱼粉等。制冰冷藏事业也已形成相当规模。1982年全国有大小冷库250余座,冷藏能力25万吨/日,冻结能力8000吨/日,制冰能力7000吨/日;此外农村集体渔业企业也建成中小型冷库129座,冷藏能力约3万吨/次,弥补了国营冷库冷藏能力的不足。

招金矿业简史?

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以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的中国金都——山东省招远市,是一家集聚“黄金矿业、黄金交易及深加工业、非金矿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产业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创建于1974年,2002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资产158亿元,辖属3户全资子公司、11户控股子公司、3户参股公司、1户分公司,职工1.2万人。公司黄金产业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黄金勘探、采选、氰冶、精炼、金银制品加工配套成龙。公司现保有黄金地质储量291吨,远景储量达600吨以上;矿山采掘、运输、提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选矿工艺流程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微机化闭路电视监控,自动化控制,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冶炼规模达到了2100吨/日,现拥有“焙烧工艺、加压**工艺、细菌**工艺”难处理金银精矿的三大生产技术;黄金精炼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瑞典波立登精炼工艺技术,年精炼能力100吨。公司实施科技兴金战略,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和“复杂含金矿物无废料提取多元素新工艺体系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砷难处理金银精矿的催化**酸浸湿法冶金新工艺体系及工业开发”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5%。2006年12月,集团公司控股的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成功上市,发行2.19亿股H股,募集资金超过25亿港币。2009年自产黄金39.47万两,冶炼加工成品金93.53万两,精炼黄金56.78吨;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完成财政贡献8.5亿元。集团公司连续六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现名列第341位;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名列第206位;入选“中国企业效益200佳”,排名第192位;连续六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到71.25亿元;“招金”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集团公司先后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全国520户重点企业”、“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综合类会员单位和首批可提供标准金锭的合格精炼企业”。公司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十佳矿山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黄金行业明星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黄金思想**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黄金行业先进集体”、“全国优秀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海洋产业与水产养殖的区别

海洋产业范围交广,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熟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水制盐及盐化工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娱乐和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砂矿开采业等。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只是海洋产业的一部分。

水产专业主要学什么内容?国内哪个大学比较好?

水产专业主要课程是马原、邓理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逻辑性、动物学、水产疾病学、水化学、特种水产、水产生理学、海水养殖、饲料学、藻类学等等,内容比较杂乱。
仅就水产而言,目前国内大学排名靠前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厦门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各省市区的农业大学等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