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野鸭怎样人工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样饲养野鸭(野鸭怎么家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样饲养野鸭

  一、场舍搭建

  1.选地。野鸭舍应建在远离居民住宅区、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地较平坦、易防兽害和有利于控制疫病传染的荒山林地。

  2.建舍搭棚。鸭舍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杠架,两边滴水檐高1.5m,顶盖茅草,做到冬暖夏凉。鸭舍的大小、长度根据养鸭数量而定,一般每千方米养鸭8~10只。同时,在荒山林地内搭棚,供鸭防风避雨和贮存饲料用。此外,还应有足够大的活动场所,多栽树种草,活动场内挖建水沟、水池,并在水中培植藻类。

怎样饲养野鸭

  3.建造围网和天网。将整个活动场所张网封闭,大网高度距水面2m左右,周围加围网至水底,与天网联成封闭体,以防野鸭飞逃。网眼大小为3cm×3cm。

  二、品种选择 目前,人工饲养野鸭以绿头野鸭最为适宜,该鸭系人工驯化品种,体型肥大,一般养至80日龄,体重即达1.4kg的肉用标准。母鸭长到5个多月便开始产蛋,年产蛋近200枚。肉、蛋的味道比湖区的天然野鸭还鲜,尤其是肉质没有家鸭的腥臊味,深受人们喜爱。

  三、饲料配制 野鸭饲料营养要求与家鸭基本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饲喂家鸭专用配合饲料,如果自行配制饲料,可参考如下配方: 1.雏鸭。玉米47.3%、小麦15%、麦麸10%、棉籽饼22%、鱼粉4%、贝壳粉1.5%、食盐0.2%。 2.成鸭。玉米40.8%、小麦14.5%、米糠17.5%、稻谷8%、棉籽饼14%、鱼粉4%、骨粉1%、食盐0.2%。 3.蛋鸭。产蛋前,玉米35%、米糠15%、稻谷36.8%、棉籽饼10%、伍粉2%、骨粉1%、食盐0.2%;产蛋期,玉米24%、米糠7%、稻谷37%、棉籽饼21%、鱼粉5%、骨粉3%、贝壳粉2.7%、食盐0.3%。

  四、饲养管理

  1.雏鸭。一般在舍内平地育雏,地面上要铺松软稻草,并分隔成小栏,每栏2平方米左右,各栏安装保温电灯1个,7日龄内每小栏养50~70只。注意掌握适宜的温度,1~3日龄为27~29℃,4~6日龄为25~26℃,7~10日龄为24~25℃,10日龄以后为17~19℃。 由于雏鸭睡觉喜欢扎堆,为防止扎堆压死、闷死雏鸭,要日夜值班,每隔1小时用手轻轻拨弄赶堆1次。开食时,要先饮水后喂料,饮水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B制剂。要备足清洁水供野鸭自由饮用。喂料次数一般10日龄内每天7次,10日龄后每天4~5次,每次在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入切碎的嫩草、菜叶等青料和海带精粉以及小鱼虾、蚯蚓等鲜活动物。7~15日龄的雏鸭可选晴天在浅水沟内放水,15日龄后在池塘中放水,以利健康成长。

  2.成鸭。为使成鸭快速生长,整个饲养期要不限量供给配合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供足清洁饮水。50日龄后,成鸭由于体内脂肪增加和生理变化开始学飞,此时须严格防逃,饲养员要穿素色衣服,杜绝外人进入场舍惊扰鸭群。

  3.蛋鸭。产蛋前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产蛋期为使鸭多产蛋,产"野味"蛋,每天早上不宜喂饱,将鸭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中午在棚内备足饮水,下午太阳下山前将鸭赶回鸭舍并喂饱。产蛋期,要在地上人工造一些浅窝,垫上松软稻草以利其产蛋。 五、疫病防治 野鸭抗病能力较强,但人工饲养时鸭群较集中,必须认真防治疫病。预防鸭瘟可用鸭瘟弱毒**,在20日龄时每只肌肉注射1ml:预防鸭霍乱可用禽霍乱菌苗,在30~40日龄时每只肌注2ml。平常可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拌饲料,连喂3~5天,停10天后再喂;也可用0.01%的高锰酸钾饮水防疫,效果很好。

野鸡野鸭如何养殖,经济价值怎么样

  野鸭是一种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疾病少、容易饲养的特种水禽。野鸭肉质细嫩、美味可口,蛋白质高、脂肪低、胆固醇低,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是优质的保健肉食品。发展野鸭生产是一项经济价值高的养殖业。

  一、种野鸭的选择与繁殖特点

  (一) 种野鸭的选择

  选好种野鸭是发展野鸭生产的首要环节。

  1、雏鸭的选择:鉴于肉用种禽体重大,生长迅速,6~8周龄雏禽的体重与生长速度有强大的相关。因此,种用雏鸭应在6~8周龄时,选留生长迅速、体重大、羽毛丰满、身体健康、精神保满的个体;淘汰精神不好,羽毛稀少、体况弱小的雏鸭。

  2、育成鸭的选择:选留外貌美观、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健全的育成鸭留种;淘汰发 育不全,瞎眼、跛脚、伤残和消瘦的个体,时间在19~21周龄进行。

  3、成年鸭的选择:成年鸭的选择包括种母鸭和种公鸭的选择。

  ⑴ 种母鸭的选择:种母鸭选择的原则是:头部清秀,颈细长,眼大而明亮,体躯长、宽且深,前胸饱满,两耻骨间距宽、末端柔而薄,高产鸭两耻骨间距常在3个指头以上,耻骨与胸骨末端的间距宽阔而腹部容积大;高产鸭耻骨与胸骨末端的间距常在4个指头以上,皮肤有弹性,喙、胫、蹼的色泽鲜艳,臀部发达,脚稍高,两脚间距宽,蹼大而厚,羽毛紧密贴身,体型匀称,活泼好动,觅食力强。

  ⑵ 种公鸭的选择:种公鸭选择的原则是:头大,颈粗、中等长,喙宽而直,**丰满、向前突出,背长而宽,腹深、但不垂地,脚粗稍短,两脚间距宽,体形大;其头部和颈上部的羽毛和镜羽应有鲜明的翠绿色光泽,雄性羽发达,明显向背部弯曲。

  (二)种野鸭的繁殖特点

  掌握好种野鸭的繁殖特点,是提高繁殖性能的重要环节。

  1、繁殖季节很强:种母鸭产蛋集中在3~6月份。这第一个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量要占全年产蛋量的70%~80%,这时的种蛋受精率与孵化率均较高。第二个产蛋高峰在9~11月份。其产蛋量只占全年产蛋量的30%左右。

  2、性成熟期:公野鸭约150日龄左右,母野鸭为150~160日龄。母野鸭年产蛋量100~150枚,高者可达200枚以上,蛋壳为青色或白色, 蛋重55~65g。

  3、公母鸭配比:公母鸭配种比例一般为1:10,种蛋受精率可达85%~90%。

  4、野鸭的人工孵化:野鸭在野生状态下,还存有抱性,孵化靠母鸭自孵。而在家养条件下,都采用人工孵化,孵化期为27~28天。其孵化机具和孵化制度等都与家鸭相同。根据其胚胎发育的生理要求,孵化温度略比家鸭低0.5℃。并要求使用变温孵化,以剌激胚胎发育。另外,在孵化后期,要增加凉蛋和喷水次数,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

  5、种野鸭的利用年限:种野鸭的利用年限一般为2~3年,种母鸭第二年的产蛋量最高,第一年和第三年的产蛋量次之,但养到第三年以后就不经济了,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下降。

  二、野鸭的饲养管理

  野鸭的饲养管理技术基本上与家鸭相同。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野鸭,应创造与其自然生活条件相似的环境。充足、干净的水、干燥的鸭舍、通透性好的土壤和绿荫作运动场,是野鸭生存和生产的基本要求。但野鸭有几个特殊点,在饲养管理上应加以注意。

  1、根据野鸭的生活习性,应在偏僻、安静、防疫条件好的池溏或河道边,搭建半水半旱的圈棚式简易鸭舍。按以上条件建的鸭舍,一定要设有水、陆运动场,比例为1 :1。人工建的水上运动场,水深要求30~40cm,池水要经常更换,

  1、根据野鸭的生活习性,应在偏僻、安静、防疫条件好的池溏或河道边,搭建半水半旱的圈棚式简易鸭舍。按以上条件建的鸭舍,一定要设有水、陆运动场,比例为1 :1。人工建的水上运动场,水深要求30~40cm,池水要经常更换,保证水质清洁。从陆上运动场进入水上运动场之间应有15度的倾斜度。不论建用什么形式鸭舍,运动场周围和顶部都要加金属或尼龙网罩,防止飞窜。

  2、注意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家养野鸭一般分为育雏、生长、种鸭三个阶段,各期的营养需要和饲料要求,目前尚未有一个完善、通用的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家鸭的饲养标准拟订。野鸭的营养需要:

  阶段 粗蛋质(%) 代谢能(兆焦/千克)

  育雏期 20~22 11.29~11.70

  生长期 14~16 10.45~11.29

  种 鸭 16~20 10.45~11.29

  3、防止野性暴发,提高仔鸭合格率。根据野鸭在60~70日龄为野性暴发期,而且含脂肪愈高,愈肥大,其暴发野性愈强的生理特点,在这个时间应适当限喂,增加15~20%的粗纤维饲料喂量,可以推迟或减轻野性发生,并可节约饲料,促进羽毛生长,提高肉料比。使出售的肉用仔鸭肥度好、屠体美观。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野鸭的育雏期是指6周龄以内的期间。

  1、进雏前的准备

  新雏禽舍用3 % 的火碱水喷洒地面,或用抗毒威、百毒杀、菌毒敌等消毒药喷雾消毒。旧雏禽舍需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28毫升福尔马林与14克高锰酸钾的比例混合,封闭育雏舍门窗24小时再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空舍7天后才可进雏鸭。消毒后的育雏舍在进雏前,可用烟道进行24小时预热加温,室温应达到32℃。选择体质健壮、羽毛光亮、无畸形、灵敏活泼的强雏,准备育雏。

  饲料桶、饮水桶清洗干净后,用百毒杀兑水浸泡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彻底消毒后的育雏室。

  2、育雏的方式

  育雏可采用立体笼养或网上平养, 立体育雏笼尺寸为,长90厘米、宽60厘米、高30厘米,底网采用孔眼1厘米×1厘米的网,笼分2~3层,底层笼底距地面30厘米,上下两层间距20厘米左右。供暖方式采用烟道加温方式,控制整个育雏室温度。此法育雏,充分利用了房舍的空间,育雏成活率也很高。

  2周龄以上的雏鸭可采用网上平养的方式。

  3.育雏的饲养管理

  搞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对于雏鸭的成活率及健康生长十分重要。

  (1)温度:温度是提高野鸭育雏成活率的关键, 应按雏野鸭的日龄,掌握好开始从高向低逐渐降温的原则、切忌时高时低,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温度环境。1周龄内室温32℃~30℃,以后每周降低2℃~3℃,一般应保证夜间温度比白天高1℃~2℃。当室温与室外温度大致相同时即可脱温。

  还要注意观察雏鸭状态,适时调节温度:雏鸭活跃分布均匀、饮水采食正常、卧地休息,则温度适宜;雏鸭扎堆,羽毛潮湿,易引起感冒或形成僵鸭,则温度偏低;雏鸭张口呼吸,饮水增加,采食降低,则温度过高;雏鸭分布不均匀在一边处打堆并发出弱小尖叫声,则是有贼风。饲养人员可通过观察雏鸭的状态采取相应措施。

  (2 ) 湿度:育雏期相对湿度要求为60%~65%,过高会使雏鸭羽毛潮湿,影响鸭体散热;过低则室内空气干燥,易起灰尘,导致雏鸭患呼吸道疾病。

  (3 ) 光照:为保证雏鸭有充足的采食时间,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4~14日龄采用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第一周每20平方米挂一个60瓦白炽灯,第二周改为40瓦,第三周以后采用自然光照。商品鸭三天后,可采用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的方法。

  (4 ) 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舍内的二**碳、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增加舍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保证育雏室温度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通风孔最好设在鸭舍顶部,避免冷风直吹鸭群,同时也有很好保温效果。

  (5 )饮水:雏鸭孵出后24小时内,进入育雏室半小时后,先喂0.01%的高锰酸钾水。如果是长途运输来的雏鸭,可先喂5%葡萄糖水或红塘水及维生素c或抗菌素药物,水温23℃~25℃。前10天最好饮温开水,以后饮常温水,水质要清洁,饮水要供足,饮水器具每天应清洗消毒一次。

  (6 ) 开食与饲喂:雏鸭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可用夹生米饭或小米,放在料盘中让雏野鸭自由采食,也可用全价配合料用温开水拌湿开食。投料要做到少给勤添,以防湿拌料在育雏室高温环境下酸败变质,影响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7 ) 饲养密度:平养密度为:1周龄以内25~30只/平方米,1~2周龄20~25只/平方米,2~3周龄15~20只/平方米,3~6周龄10~15只/平方米;立体笼养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并易形成僵鸭及造成雏鸭挤压死亡;密度过小,则增加饲养成本。应按照日龄的增加逐步降低饲养密度。

  (8)疾病防治:野鸭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强, 但饲养不当, 管理上的疏漏,以及致病因素的侵入也可引起雏鸭患病。为预防疾病发生,雏鸭1~2日龄时,用链霉素加水喷雾,每只雏鸭1000~2000国际单位,每天一次,连用两天。3~5日龄,用万分之三的氯霉素饮水,预防大肠杆菌、肠炎、传染性浆膜炎等疾病。1日龄雏鸭, 用鸭**性肝炎高免抗体液首次注射免疫,每只鸭0.5毫升;7日龄、14日龄雏鸭,再用鸭传染性浆膜炎苗进行免疫,每只鸭1毫升。

  雏鸭对曲霉菌较为敏感,尤其是夏季,当环境或饲料被曲霉菌污染时,易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应搞好鸭舍环境卫生,加强通风,防潮湿积水,饲喂用具要每天清洗,禁止使用变质的饲料,对已感染的雏鸭应及时隔离和治疗。

  (二)生长期饲养管理

  野鸭生长期一般指7~10周龄期间。生长期是野鸭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种鸭的质量和商品鸭的产肉率。生长期的野鸭采用网上平养的方式饲养,饲养密度为10~15只/平方米。

  生长期的野鸭应增加舍内户外运动, 保证野鸭在水面嬉水有一定的时间, 让其自由采食青绿饲料和捕捉鱼螺食物,使野鸭少长脂肪多长瘦肉。合理使用野鸭饲料添加剂, 使野鸭肉质具有浓郁的野味风味。50~60日龄为野鸭适时屠宰日龄。

  (三)种野鸭的饲养管理

  种野鸭饲养密度为4只/平方米左右。

  8~24周龄为后备野鸭。后备种野鸭应实行适当限饲, 限饲结束时使后备种野鸭比不限饲的野鸭群平均体重减少10%左右。20~28周龄野鸭,让其自由采食含16%粗蛋白, 10.45~11.29 MJ/kg代谢能的全价配合饲料。

  26~78周龄为种母鸭的产蛋期,种野鸭舍内应设置产蛋窝。产蛋鸭代谢旺盛,应尽量满足它对产蛋营养物质的需要, 以充分发挥产蛋能力和得到合格的种蛋, 降低野鸭的死淘率。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应达18%~20%,代谢能10.45~11.29 MJ/kg, 并添加足够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添加剂, 稳定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三、野鸭场日常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鸭舍要稳重,饲养管理工作要求有规律,防止鸟兽侵入,谢绝参观,防止野鸭受惊吓挤在墙角踩死或闷死。

  2、每天观察鸭的精神、食欲、饮水、排粪等状况,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兽医,及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

  3、每天清洗水盆、料盆,夏天特别要清洗干净。

  4、及时清理舍内的粪便,保持鸭舍的干净卫生。

  5、定期用3%来苏儿或1%的烧碱,对圈舍和用具进行消毒。

抓到野鸭的方法有哪些?

野鸭泛滥成灾,猎手们只是用了个小谋略,那就足以收获一堆野鸭了

养野鸭子要**吗?

饲养野生动物都需要**,野鸭也不例外,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向当地林业部门申请。

养殖野鸭需要哪些手续**

场地租赁证明 养殖证 不须交税
直接持你的养殖场经营地点的房屋土地租赁合同到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至于贷款,你可以利用现在**对农村发展养殖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当地**农委养殖办,申请农村养殖业发展基金扶持优惠贷款,到当地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证

花鸟鱼虫是什么意思

跟野鸭一样但是嘴是尖的长长的是雏鸟。是什么鸟类啊

雏鸟指不能**生活的幼小鸟类。按照雏鸟发育的情况,鸟类可以分为早成雏(离巢雏)和晚成雏(留巢雏)两类。早成雏孵出时眼睛已经睁开,耳朵能听,腿脚有力,全身被稠密绒羽,待身体上的水分干燥,可立即随亲鸟啄食,大多数鸡、鸭都属这一类。晚成雏孵出时,眼睛不能睁开,全身*露,没有或只有少数绒羽,在巢内要停留相当时间(15天至几个月不等),出飞后要由亲鸟教给取食方法。属于这一类的有鸣禽、鸠鸽类、啄木鸟、猛禽、鹈鹕等。有的鸟(如鸥类)在形态上为早成性,在习性上却为晚成性,属于居间类型。一般早成性鸟类所筑的巢非常简陋,晚成性鸟类因幼雏要留在巢内一段时间,所营的巢比较精巧牢固。

野鸭的饲养方式有哪些?

野鸭的饲养方法

1.雏鸭。一般在舍内平地育雏,地面上要铺松软稻草,并分隔成小栏,每栏2平方米左右,各栏安装保温电灯1个,7日龄内每小栏养50~70只。注意掌握适宜的温度,1~3日龄为27~29℃,4~6日龄为25~26℃,7~10日龄为24~25℃,10日龄以后17~19℃。 由于雏鸭睡觉喜欢扎堆,为防止扎堆压死、闷死雏鸭,要日夜值班,每隔1小时用手轻轻拨弄赶堆1次。开食时,要先饮水后喂料,饮水中加入适量复合维生素B制剂。要备足清洁水供野鸭自由饮用。喂料次数一般10日龄内每天7次,10日龄后每天4~5次,每次在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要适当加入切碎的嫩草、菜叶等青料和海带精粉以及小鱼虾、蚯蚓等鲜活动物。7~15日龄的雏鸭可选晴天在浅水沟内放水,15日龄后在池塘中放水,以利健康成长。

2.成鸭。为使成鸭快速生长,整个饲养期要不限量供给配合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供足清洁饮水。50日龄后,成鸭由于体内脂肪增加和生理变化开始学飞,此时须严格防逃,饲养员要穿素色衣服,杜绝外人进入场舍惊扰鸭群。

3.蛋鸭。产蛋前每天喂料2~3次,早上少喂,让其在荒山林地多活动,多食天然饲料,中午少喂甚至不喂,晚上入舍前喂饱。产蛋期为使鸭多产蛋,产"野味"蛋,每天早上不宜喂饱,将鸭放在荒山林地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中午在棚内备足饮水,下午太阳下山前将鸭赶回鸭舍并喂饱。产蛋期,要在地上人工造一些浅窝,垫上松软稻草以利其产蛋。

野鸭的性别分辨

成年野鸭,雄野鸭尾羽**有4枚雄性羽,为黑色并向上卷曲如钩状,颈下有一非常明显的白色圈环。这些是成年雄野鸭最典型的特征,而成年雌野鸭则无这些特征。雏野鸭可用以下方法鉴别:

1、外观鉴别法。把雌野鸭托在手上,凡头较大、颈粗、昂起而长圆狭小,鼻基粗硬,平面无起伏,额毛直立的为雄野鸭;而雌野鸭则头小,身扁,尾巴散开,鼻孔较大略圆,鼻基柔软,额毛贴卧。

2、动作鉴别法。驱赶雏野鸭时,低头伸颈,叫声高、尖而清晰的为雄野鸭;高昂着头,鸣声低、粗而沉的为雌野鸭。

3、摸鸣管法。摸鸣管,雄野鸭位于气管下部的鸣管呈球形,易摸到;雌野鸭的鸣管与其上部的气管一样。

4、翻*门法。将出生雏野鸭握在左手掌中,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鸭的颈部,使头向外,腹朝上,成仰卧姿势;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挤出胎粪,再轻轻翻开*门。如是雄雏,则可见有长3~4厘米的交尾器,而雌雏则没有。

5、按捏*门法。左手捉住雏野鸭使其背朝天,*门朝向鉴定者的右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在*门外部轻轻一捏,若为雄鸭,手指间可感到有油菜籽大小的交尾器管;若为雌性,就感觉不到有异物。

野鸭的种类划分

野鸭种类很多,中国约有10种,每个品种均以雄鸭羽毛区别较大,目前国内外人工饲养的野鸭品种主要为绿头鸭。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宰杀。绿头鸭:绿头鸭是最常见比较大型的野鸭。(其形态特征见上述)。被驯养的绿头鸭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广,群居性好,食性多样,饲养容易,同时还具有饲料消耗小、饲养周期短等优点。养殖的绿头鸭个体肥大,但肥而不腻,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野味浓厚,素来视为野味中之上品,享誉国内外。针尾鸭:头深褐色,颈侧与**连成鲜明白色,翼镜为暗铜绿色,**尾羽延长。绿翅鸭:体小,翼镜金属绿色,头部深栗,两侧有绿色带斑。花脸鸭:颈及尾下覆羽绒黑,脸两侧棕白,眼下和颈基各贯以黑纹,翼镜铜绿。罗纹鸭:头顶栗色,头侧和头后的冠羽铜绿,喉纯白,前颈有一黑领,体羽发灰。斑嘴鸭:羽褐色,上嘴黑,端有黄斑,翼镜紫蓝。赤膀鸭:上体多暗灰褐色,杂以波状白纹,胸褐色,有新月状白纹,腹灰白,翼镜黑白两色。赤颈鸭:头顶棕白,头颈大都栗红,背灰白而带暗色纹状,翼镜暗灰褐。白眉鸭:头顶与喉黑褐,具白眉纹,翼镜灰绿。琵嘴鸭:嘴前端扩大成铲状,头颈黑紫色,胸白,翼镜绿,腹红褐。

野鸭生活习性。

野鸭的生活习性

1、胆小喜安静

野鸭虽带有野性,但胆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兽接近即发生惊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惊,则拼命逃窜高飞。

2、适应性强

不怕炎热和寒冷,在-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适养地域十分广阔。

3、换羽

一年换羽2次。夏秋间全换(即润羽)和秋冬间部分换羽。润型换羽开始于繁殖期,至8月底结束。雄鸭换润羽时间约早于雌鸭15~20天,而冬季换羽几乎是同时进行。秋后部分换羽约2个多月。换羽序是先胸、腹、两胁、尾羽,头颈次之,最后是背羽。

4、杂食性

食性广而杂,常以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种子、茎、茎叶、藻类和谷物等为食。

5、喜水性

绿头野鸭脚趾间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通过戏水有利于羽毛的清洁卫生和生长发育。

扩展资料: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向社会公布《2016年野鸭湖新增鸟类情况及最新名录》。目前,野鸭湖鸟类共计18目61科302种,其中7种是近一年新发现的鸟种,包括首次在北京地区新发现的鸟种——隼形目鹰科国家I级保护鸟类玉带海雕,国家II级保护鸟类黑翅鸢。

据了解,在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有金雕、黑鹳、白鹤、白肩雕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大天鹅、灰鹤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2种。据统计,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留鸟38种,占12.6%,候鸟264种,占87.42%。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延庆野鸭湖迎来首批迁徙冬候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