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六月初水产养殖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6月刮北风对虾应注意什么?(吹北风虾塘需要注意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6月刮北风对虾应注意什么?
6月刮北风低温期间虾塘容易积累有害有机物,并在复苏的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持续发酵,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多、**酸盐、氨氮等明显升高。所以需要开增氧机,
因此,开增氧机时间应在每天晚上。此外,在养殖中后期,以及雨天、*天应及时开机,搅动水体,使上下层水体产生对流,把表层和上层饱和氧气送到底层,同时把底层或下层低氧或缺氧水体送到上层维持水体平衡。气温回暖后,适当掀开棚区膜通风透气,增加空气对流。
六月黄螃蟹放海鲜池怎么养殖?
前期肥水过度的塘口,温度升高导致倒藻转水;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对流,有机碎片死藻等难以沉降,形成胶体水;塘口枝角类、鞭毛藻等丰富,这些浮游动物及鞭毛藻随光线的强弱集群活动,导致水体发白发红,颜色不定,同一个塘口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色泽不一。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加注水源较好的新水。如问题突出,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水改制剂。
河蟹6月份开始应逐步从动物性饵料投喂为主向植物性饵料为主过渡。每日投喂两次,以傍晚投喂为主。一般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以2~3小时吃完为宜,具体视吃食情况而定。有些塘口后期补苗,使河蟹生长个体差异过大,摄食量不一;有些塘口混入杂鱼与河蟹争食。建议勤观察食台,及时加大投饵量,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野杂鱼。
初夏,河蟹塘内伊乐藻已进入疯长期,此时必须控制其顶端生长,否则伊乐藻株茎过长、露出水面,根部发黑、叶片发黄、发白,甚至茎叶腐烂萎缩,倒伏及翻根漂浮。这些都将导致蟹池水质逐步恶化,对河蟹生存生长不利。具体操作:一是需在池塘中每间隔6~8米,整行拔去,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的覆盖面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50%。二是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及时做割梢处理,割去水草总长度的30%~50%,防止7-8月份大面积败草污染水质。三是应及时定期泼洒营养物质,促使伊乐藻根系发达,抑制长度生长,使其茎干变粗,叶片发绿,提高其生命力。另外水草品种要多样化。
六七月份鱼塘消毒用哪些药好?
清塘消毒。就是在鱼、虾养殖池经清淤修整后,用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池内留水6~10厘米深,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5~110克,水深1米时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80~400克,24小时后池水的pH值在11左右,可迅速清除野杂鱼虾、大型水生生物、寄生虫和细菌等。这种消毒方法比较彻底,一般是在下鱼苗前进行,重在清除鱼塘里有害生物,避免鱼苗的死亡与侵害。
彩玲水产养殖技术?
一、早开食,早投喂 常规鱼在水温达10℃左右可以开始投喂,投喂饲料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随着水温上升逐渐增加投饵量;由精到粗,安全营养的饲料有利于鱼类体质恢复,另外需要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合理调整投喂量。 二、合理开动增氧机 开春后温度回升,底部沉积的有机质污染分解速度加快,耗氧增加。因此需要在晴天中午利用增氧机增氧,适时消除底层水的氧债,增大池塘溶氧储备,避免春季水温提升后引发的鱼类浮头。 三、定期进行改底 冬季低温期的残饵粪便分解少,大部分在池塘底部积累。底部由于长期处于厌氧状态,极易滋生有害病菌、**和寄生虫。春季昼夜温差大会引起水体对流,底部有害物质扩散,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池塘改底工作,减少氨氮、**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引发鱼类应激和疾病。 四、调节水位,适当施肥 经过一个冬季的低温天气,营养消耗殆尽,藻菌趋于老化。早春营养物质循环慢,鱼塘往往会出现水体清瘦、发黑等问题。开春时要随着水温上升慢慢提高塘内水位,及早调水保持水体肥度。这样既能调节水质,维持水体溶氧和池塘微平衡,确保早春存塘鱼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又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五、适量投喂饲料 适量投喂优质饲料,同时搭配添加保肝护肠产品、免疫增强剂等,加快肝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和抗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