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番鸭禽流感防治技术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村养殖户如何预防禽流感(养殖场发生禽流感怎么处理)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农村养殖户如何预防禽流感

禽流感**如何预防啊?

最近禽流感**又死灰复燃,可能是和暖冬有关,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只要我们做好有效的防御工作就可以完全将流感**彻底杜绝。

勤洗双手

外出回家都要洗手,如果接触过生禽的话也要在最短时间内洗手消毒。

农村养殖户如何预防禽流感

家庭卫生

禽流感高发时期要对家里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可以烧下醋以达到消毒的作用。

更换衣物

回到家后,尽量将衣物分离开来,以免外界的**影响家中的环境。

食物煮熟

对于肉类、蛋类食物都要清洗干净后,再用高温进行烹饪,且不可不熟就吃。

坚持运动

坚持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但要适量即可,以达到增加体质的目的就可以了。

远离家禽

无论外出还是生活都要尽量的远离家禽、鸟类区域,尽可能的减少碰触。

外出口罩

外出、上班尽量佩戴口罩可以预防感染的同时还可以抵御灰尘。

及时汇报

如果发现有死禽立刻汇报给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以免情况恶化。

立即就诊

如果出现任何感冒、发烧等流感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就医,以免耽误最佳就诊时机。

禽流感的预防

鸡禽流感怎么治

得了流感患者应该多喝水多休息饮食多以及半流质或流失,口腔保持清洁,也可采用中医治疗。

怎样预防禽流感?

怎样防治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鸡群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羽毛松乱,成年母鸡停止产蛋,并发现呼吸道、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状,皮肤水肿呈青紫色,死亡率高,对鸡群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本病对许多家禽、野禽、哺*动物及人类均能感染,在禽类中鸡与火鸡有高度的易感性,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鸽较少见,其他禽类亦可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病尸,**存在于尸体血液、内脏组织、分泌物与排泄物中。被污染的禽舍、场地、用具、饲料、饮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鸡蛋内可带毒,当孵化出壳后即死亡。病鸡在潜伏期内即可排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一般毒株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5天。急**例病程极短,常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般病程1~2天,可见病鸡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3.3~44.4℃),不食,衰弱,羽毛松乱,不爱走动,头及翼下垂,闭目呆立,产蛋停止。冠髯和眼周围呈黑红色,头部、颈部及声门出现水肿(图12-1)。结膜发炎、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鼻腔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口腔黏膜有出血点,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有时见有腹泻,粪便呈灰、绿或红色。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头、腿麻痹,抽搐,甚至出现眼盲,最后极度衰竭,呈昏迷状态而死亡。

图12-1 禽流感

1.健康鸡 2.病鸡头、颈水肿 3.病鸡喉部水肿

(3)病理变化

病鸡头部呈青紫色,眼结膜肿胀并有出血点。口腔及鼻腔积存黏液,并常混有血液。头部、眼周围、耳和髯有水肿,皮下可见**胶样液体。颈部、**皮下均有水肿,血管充血。**肌肉、脂肪及胸骨内面有小出血点。口腔及腺胃黏膜、肌胃和肌质膜下层、十二指肠出血,并伴有轻度炎症。腺胃与肌胃衔接处呈带状或球状出血,腺胃*头肿胀。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肺脏可见出血。腹膜、肋膜、心包膜、心外膜、气囊及卵黄囊均见有出血充血。卵巢萎缩,输卵管出血。肝脏肿大、淤血,有的甚至破裂。

(4)鉴别诊断

①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鉴别:二者有许多相似症状和病变。如体温高(43.3~44.4℃),精神萎靡,不食,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冠髯暗红,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腹泻,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并均有腺胃、肌胃角膜下出血,卵巢充血,脑充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病原为新城疫**,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黏液,头部水肿少见,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极度肿胀;新城疫病鸡剖检后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外,肝脏、肺、腹膜等也呈现严重出血。②禽流感与禽霍乱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43~44℃),闭目,垂翅,冠髯紫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禽流感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鸭、鹅对禽流感易感性低,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在病状上,禽流感可见到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只偶见有关节炎表现。在剖检时禽流感可见腺胃*头出血,并在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环或出血带,禽霍乱则无此病变。③禽流感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头翅下垂,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层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体温升高不明显(仅升高1~1.5℃,10日后下降1~2℃),自啄*门,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白色黏稠样,微震颤,弓腰蹲伏,眼窝凹陷。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④禽流感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鉴别:二者均有打喷嚏,咳嗽,呼吸有啰音,流鼻液,结膜炎,流泪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病鸡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有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剖检可见鼻孔、鼻窦、气管、肺浆性黏性分泌物增多,气囊混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关节液黏稠如豆油,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仅可以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所以入境检疫十分重要,应对进口的各种家禽、鸟类施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然后才能转至内地的隔离场饲养,再纳入健康鸡场饲养。

在本病流行地区,按禽流感免疫程序接种**。蛋鸡、肉用种鸡,于2周龄首次免疫,接种剂量0.3毫升,5周龄时加强免疫,120日龄左右再次加强免疫,以后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接种剂量0.5毫升。8周龄出栏肉用仔鸡10日龄免疫,接种剂量0.5毫升。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对周围3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全部扑杀,对8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场地、鸡舍、设备、衣物等严格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0.5%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以至甲醛及火焰消毒。经彻底消毒两个月后,可引进血清学*性的鸡饲养,如其血清学反应持续为*性时,方可解除**。

怎样防治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鸡群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羽毛松乱,成年母鸡停止产蛋,并发现呼吸道、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状,皮肤水肿呈青紫色,死亡率高,对鸡群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本病对许多家禽、野禽、哺*动物及人类均能感染,在禽类中鸡与火鸡有高度的易感性,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鸽较少见,其他禽类亦可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病尸,**存在于尸体血液、内脏组织、分泌物与排泄物中。被污染的禽舍、场地、用具、饲料、饮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鸡蛋内可带毒,当孵化出壳后即死亡。病鸡在潜伏期内即可排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一般毒株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5天。急**例病程极短,常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般病程1~2天,可见病鸡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3.3~44.4℃),不食,衰弱,羽毛松乱,不爱走动,头及翼下垂,闭目呆立,产蛋停止。冠髯和眼周围呈黑红色,头部、颈部及声门出现水肿(图12-1)。结膜发炎、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鼻腔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口腔黏膜有出血点,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有时见有腹泻,粪便呈灰、绿或红色。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头、腿麻痹,抽搐,甚至出现眼盲,最后极度衰竭,呈昏迷状态而死亡。

图12-1 禽流感

1.健康鸡 2.病鸡头、颈水肿 3.病鸡喉部水肿

(3)病理变化

病鸡头部呈青紫色,眼结膜肿胀并有出血点。口腔及鼻腔积存黏液,并常混有血液。头部、眼周围、耳和髯有水肿,皮下可见**胶样液体。颈部、**皮下均有水肿,血管充血。**肌肉、脂肪及胸骨内面有小出血点。口腔及腺胃黏膜、肌胃和肌质膜下层、十二指肠出血,并伴有轻度炎症。腺胃与肌胃衔接处呈带状或球状出血,腺胃*头肿胀。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肺脏可见出血。腹膜、肋膜、心包膜、心外膜、气囊及卵黄囊均见有出血充血。卵巢萎缩,输卵管出血。肝脏肿大、淤血,有的甚至破裂。

(4)鉴别诊断

①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鉴别:二者有许多相似症状和病变。如体温高(43.3~44.4℃),精神萎靡,不食,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冠髯暗红,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腹泻,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并均有腺胃、肌胃角膜下出血,卵巢充血,脑充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病原为新城疫**,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黏液,头部水肿少见,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极度肿胀;新城疫病鸡剖检后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外,肝脏、肺、腹膜等也呈现严重出血。②禽流感与禽霍乱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43~44℃),闭目,垂翅,冠髯紫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禽流感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鸭、鹅对禽流感易感性低,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在病状上,禽流感可见到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只偶见有关节炎表现。在剖检时禽流感可见腺胃*头出血,并在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环或出血带,禽霍乱则无此病变。③禽流感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头翅下垂,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层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体温升高不明显(仅升高1~1.5℃,10日后下降1~2℃),自啄*门,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白色黏稠样,微震颤,弓腰蹲伏,眼窝凹陷。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④禽流感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鉴别:二者均有打喷嚏,咳嗽,呼吸有啰音,流鼻液,结膜炎,流泪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病鸡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有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剖检可见鼻孔、鼻窦、气管、肺浆性黏性分泌物增多,气囊混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关节液黏稠如豆油,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仅可以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所以入境检疫十分重要,应对进口的各种家禽、鸟类施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然后才能转至内地的隔离场饲养,再纳入健康鸡场饲养。

在本病流行地区,按禽流感免疫程序接种**。蛋鸡、肉用种鸡,于2周龄首次免疫,接种剂量0.3毫升,5周龄时加强免疫,120日龄左右再次加强免疫,以后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接种剂量0.5毫升。8周龄出栏肉用仔鸡10日龄免疫,接种剂量0.5毫升。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对周围3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全部扑杀,对8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场地、鸡舍、设备、衣物等严格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0.5%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以至甲醛及火焰消毒。经彻底消毒两个月后,可引进血清学*性的鸡饲养,如其血清学反应持续为*性时,方可解除**。

有关禽流感的知识和预防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 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类似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按照情况进行隔离或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疗,经过抗**药物治疗以及使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复出院。

怎样防治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鸡群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羽毛松乱,成年母鸡停止产蛋,并发现呼吸道、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状,皮肤水肿呈青紫色,死亡率高,对鸡群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本病对许多家禽、野禽、哺*动物及人类均能感染,在禽类中鸡与火鸡有高度的易感性,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鸽较少见,其他禽类亦可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病尸,**存在于尸体血液、内脏组织、分泌物与排泄物中。被污染的禽舍、场地、用具、饲料、饮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鸡蛋内可带毒,当孵化出壳后即死亡。病鸡在潜伏期内即可排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一般毒株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5天。急**例病程极短,常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般病程1~2天,可见病鸡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3.3~44.4℃),不食,衰弱,羽毛松乱,不爱走动,头及翼下垂,闭目呆立,产蛋停止。冠髯和眼周围呈黑红色,头部、颈部及声门出现水肿(图12-1)。结膜发炎、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鼻腔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口腔黏膜有出血点,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有时见有腹泻,粪便呈灰、绿或红色。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头、腿麻痹,抽搐,甚至出现眼盲,最后极度衰竭,呈昏迷状态而死亡。

图12-1 禽流感

1.健康鸡 2.病鸡头、颈水肿 3.病鸡喉部水肿

(3)病理变化

病鸡头部呈青紫色,眼结膜肿胀并有出血点。口腔及鼻腔积存黏液,并常混有血液。头部、眼周围、耳和髯有水肿,皮下可见**胶样液体。颈部、**皮下均有水肿,血管充血。**肌肉、脂肪及胸骨内面有小出血点。口腔及腺胃黏膜、肌胃和肌质膜下层、十二指肠出血,并伴有轻度炎症。腺胃与肌胃衔接处呈带状或球状出血,腺胃*头肿胀。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肺脏可见出血。腹膜、肋膜、心包膜、心外膜、气囊及卵黄囊均见有出血充血。卵巢萎缩,输卵管出血。肝脏肿大、淤血,有的甚至破裂。

(4)鉴别诊断

①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鉴别:二者有许多相似症状和病变。如体温高(43.3~44.4℃),精神萎靡,不食,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冠髯暗红,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腹泻,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并均有腺胃、肌胃角膜下出血,卵巢充血,脑充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病原为新城疫**,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黏液,头部水肿少见,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极度肿胀;新城疫病鸡剖检后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外,肝脏、肺、腹膜等也呈现严重出血。②禽流感与禽霍乱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43~44℃),闭目,垂翅,冠髯紫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禽流感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鸭、鹅对禽流感易感性低,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在病状上,禽流感可见到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只偶见有关节炎表现。在剖检时禽流感可见腺胃*头出血,并在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环或出血带,禽霍乱则无此病变。③禽流感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头翅下垂,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层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体温升高不明显(仅升高1~1.5℃,10日后下降1~2℃),自啄*门,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白色黏稠样,微震颤,弓腰蹲伏,眼窝凹陷。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④禽流感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鉴别:二者均有打喷嚏,咳嗽,呼吸有啰音,流鼻液,结膜炎,流泪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病鸡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有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剖检可见鼻孔、鼻窦、气管、肺浆性黏性分泌物增多,气囊混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关节液黏稠如豆油,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仅可以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所以入境检疫十分重要,应对进口的各种家禽、鸟类施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然后才能转至内地的隔离场饲养,再纳入健康鸡场饲养。

在本病流行地区,按禽流感免疫程序接种**。蛋鸡、肉用种鸡,于2周龄首次免疫,接种剂量0.3毫升,5周龄时加强免疫,120日龄左右再次加强免疫,以后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接种剂量0.5毫升。8周龄出栏肉用仔鸡10日龄免疫,接种剂量0.5毫升。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对周围3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全部扑杀,对8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场地、鸡舍、设备、衣物等严格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0.5%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以至甲醛及火焰消毒。经彻底消毒两个月后,可引进血清学*性的鸡饲养,如其血清学反应持续为*性时,方可解除**。

怎样防治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鸡群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羽毛松乱,成年母鸡停止产蛋,并发现呼吸道、肠道和神经系统的病状,皮肤水肿呈青紫色,死亡率高,对鸡群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本病对许多家禽、野禽、哺*动物及人类均能感染,在禽类中鸡与火鸡有高度的易感性,其次是珍珠鸡、野鸡和孔雀,鸽较少见,其他禽类亦可感染。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病尸,**存在于尸体血液、内脏组织、分泌物与排泄物中。被污染的禽舍、场地、用具、饲料、饮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病鸡蛋内可带毒,当孵化出壳后即死亡。病鸡在潜伏期内即可排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也可从呼吸道或皮肤损伤和黏膜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一般毒株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在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5天。急**例病程极短,常突然死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一般病程1~2天,可见病鸡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3.3~44.4℃),不食,衰弱,羽毛松乱,不爱走动,头及翼下垂,闭目呆立,产蛋停止。冠髯和眼周围呈黑红色,头部、颈部及声门出现水肿(图12-1)。结膜发炎、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鼻腔有灰色或红色渗出物,口腔黏膜有出血点,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有时见有腹泻,粪便呈灰、绿或红色。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头、腿麻痹,抽搐,甚至出现眼盲,最后极度衰竭,呈昏迷状态而死亡。

图12-1 禽流感

1.健康鸡 2.病鸡头、颈水肿 3.病鸡喉部水肿

(3)病理变化

病鸡头部呈青紫色,眼结膜肿胀并有出血点。口腔及鼻腔积存黏液,并常混有血液。头部、眼周围、耳和髯有水肿,皮下可见**胶样液体。颈部、**皮下均有水肿,血管充血。**肌肉、脂肪及胸骨内面有小出血点。口腔及腺胃黏膜、肌胃和肌质膜下层、十二指肠出血,并伴有轻度炎症。腺胃与肌胃衔接处呈带状或球状出血,腺胃*头肿胀。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肺脏可见出血。腹膜、肋膜、心包膜、心外膜、气囊及卵黄囊均见有出血充血。卵巢萎缩,输卵管出血。肝脏肿大、淤血,有的甚至破裂。

(4)鉴别诊断

①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鉴别:二者有许多相似症状和病变。如体温高(43.3~44.4℃),精神萎靡,不食,羽毛松乱,头翅下垂,冠髯暗红,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腹泻,后期出现腿脚麻痹等症状,并均有腺胃、肌胃角膜下出血,卵巢充血,脑充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新城疫病原为新城疫**,倒提病鸡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黏液,头部水肿少见,而禽流感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极度肿胀;新城疫病鸡剖检后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外,肝脏、肺、腹膜等也呈现严重出血。②禽流感与禽霍乱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43~44℃),闭目,垂翅,冠髯紫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禽流感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鸭、鹅对禽流感易感性低,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在病状上,禽流感可见到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只偶见有关节炎表现。在剖检时禽流感可见腺胃*头出血,并在与肌胃交界处形成出血环或出血带,禽霍乱则无此病变。③禽流感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头翅下垂,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层出血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体温升高不明显(仅升高1~1.5℃,10日后下降1~2℃),自啄*门,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白色黏稠样,微震颤,弓腰蹲伏,眼窝凹陷。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琼脂扩散试验呈阳性反应。④禽流感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鉴别:二者均有打喷嚏,咳嗽,呼吸有啰音,流鼻液,结膜炎,流泪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病鸡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有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剖检可见鼻孔、鼻窦、气管、肺浆性黏性分泌物增多,气囊混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关节液黏稠如豆油,平板凝集试验呈阳性。

(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仅可以控制并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所以入境检疫十分重要,应对进口的各种家禽、鸟类施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然后才能转至内地的隔离场饲养,再纳入健康鸡场饲养。

在本病流行地区,按禽流感免疫程序接种**。蛋鸡、肉用种鸡,于2周龄首次免疫,接种剂量0.3毫升,5周龄时加强免疫,120日龄左右再次加强免疫,以后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接种剂量0.5毫升。8周龄出栏肉用仔鸡10日龄免疫,接种剂量0.5毫升。

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对周围3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全部扑杀,对8千米以内饲养的鸡只进行紧急免疫注射。对场地、鸡舍、设备、衣物等严格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0.5%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以至甲醛及火焰消毒。经彻底消毒两个月后,可引进血清学*性的鸡饲养,如其血清学反应持续为*性时,方可解除**。

番鸭禽流感防治技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