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稻蟹养殖效果图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稻田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有什么好处?(稻田养鱼是什么农业)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稻田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有什么好处?

稻田应该而且可以在种稻的同时进行水产养殖。稻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稻是该系统中人所需要的主要产品,但是稻田中还有很多与水稻竞争营养和阳光的初级生产者,如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据调查,仅藻类植物产量在水稻生长的110天内每公顷可达6486~18255千克,占水稻全植株产量的1/4左右。如随水流光,将带走约1065~2745千克标准硫酸铵,影响水稻10%的产量。还有以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为营养的各级消费者,如浮游动物、水生和过水昆虫等,这些动、植物绝大部分不能被人类利用,相反有些则危害水稻、人、畜。然而,在稻田中养鱼和其他水产品就改变了这一局面,不但消除或抑制了有害生物,而且转化**类所需的水产品,鱼和其他水产品的粪便又可肥稻。在稻田中养一龄鱼种,平均存鱼量为180千克/公顷,110天约排粪300千克/公顷,按鱼粪的氮、磷含量相当于16.5千克硫酸铵和7.5千克过磷酸钙。因此,养鱼稻田土壤肥力明显比没养鱼稻田高。有些鱼类在摄食中有掘土行为,能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含氧量,加速有机物分解,利于水稻生长。稻鱼共栖互利,形成一个人工良性生态系统,见图9。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鱼池生产力,增加产品,增加收入,稻田应该养鱼和其他合适的水产品。

图9 稻田养鱼生态系统示意图

1.鱼 2.稻 3.浮游植物 4.浮游动物 5.其他水生动物 6.浮萍 7.昆虫 8.细菌 9.有机碎屑

为什么稻田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有什么好处?

来源:倪达书等(1990)

从稻田的主要生态因子看,稻田稍作修整,完全可以养鱼。

(1)水位

大多数时间稻和鱼对水位要求是一致的,水稻分蘖早期,水位较浅,此时正是鱼类苗种的放养和生长早期;随着水稻生长,水位增高,也利于鱼类生长。见图10。然而,对鱼最大影响的是水稻抽穗期的“烤田”,要将稻田的水排干。解决的办法是在稻田准备阶段就挖好鱼沟和鱼溜,烤田排水时让鱼游入沟、溜中。平时则增大水位,以利养成500克以上的商品鱼。

(2)水温

稻田水温变化可满足鱼类生长要求。早稻移栽正值放养夏花时节。早期秧苗小,不遮阳,有利于鱼类生长。8月份气温最高时,水稻可为鱼类遮阳,以免鱼类过分受热。见图10。

图10 稻鱼生长期稻田水位和水温变化图

(3)酸碱度(pH)

稻鱼对pH要求是一致的。据不同地区报道,稻田pH为6.5~8.5,适合鱼类生长。南方个别省土壤偏酸,但在种水稻之前都已改造,种稻时又勤灌水,因此未见对鱼类影响的报道。

(4)溶氧

稻田溶氧较高,常为4~8毫克/升。至今未见稻田鱼类浮头报告。

(5)丰富的饵料资源

①稻田的杂草有100多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都有,是水稻生长的大害。但是杂草及其籽实都是草食性鱼和部分杂食性鱼的适口饲料。作者调查并综合其他学者资料,稻田杂草可产鱼约60~84千克/公顷。②稻田的浮游植物是水稻的又一营养竞争者,农民一般忽略,也无法控制,但却是滤食性鱼的最佳饵料。浮游植物同时也是浮游动物的食物。综合若干资料后计算,每公顷浮游生物在110天内大约能提供60千克的鱼产量。③稻田中大约有27种较大型水生动物,主要是水蚯蚓、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蝌蚪、小型虾蟹类以及野杂鱼等,其中22种常见种类如颤蚓、摇蚊幼虫可直接被鱼类食用。据观察统计,在110天内,每公顷较大型水生动物大约可提供鱼产量约75千克。④陆上昆虫和过水昆虫(因生活迁移而经过水面的昆虫)及其幼虫。这是水稻的主要敌害,但它们落水或过水时则成为鱼类饲料。据观察,不养鱼稻田的昆虫是养鱼稻田的8~12倍,虫害疾病高达4~8倍。但是昆虫能提供的鱼产量无人估算。⑤水生细菌。据测定,稻田异养菌平均生物量约为4.1×103个/毫升,接近鱼池平均数。如按水深1.5米的施肥鱼池的1/5估算,110天可产鱼约22.5千克/公顷。⑥有机碎屑。稻田中有大量有机碎屑,其主要来源是施肥、水生动物排遗和水生生物死亡后的**物。有机碎屑所能提供的鱼产量也达到22.5千克/公顷。综上所述,每公顷稻田提供的饵料资源大约可生产300千克鱼。这与不施肥不投饲的稻田养鱼实践基本一致。

海水稻与蟹属于什么农业?

麦子,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茎秆中空,有节。
叶长披针形。穗状花序称“麦穗”,小穗两侧扁平,有芒或无芒。颖果即麦粒。按播种期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子粒主要制面粉,皮可作饲料,麦秆可用于编织等。

一亩地能养多少螃蟹

如果是稻田螃蟹共养,一般每亩在260~300斤之间;若是稻田虾螃共养,一般每亩150~220斤;若是稻田鳅螃共养,通常每亩200~260斤;若是稻田黄鳝螃蟹共养,一般每亩180~250斤之间;若是单田精养,一般每亩300~380斤;若是单田粗养,一般180~230斤之间。

合适的螃蟹养殖地,水质要好、水源充足,而且排水方便。为确保好的透气性,应以沙地或沙壤地为主。池塘内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浅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

建好的池塘,内留几个土墩,栽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一方面,这些水生植物是很好的养料来源供螃蟹吃食。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河堤,避免因掘*造成漏水。

扩展资料:

螃蟹养殖的管理措施:

螃蟹的饲喂管理:河蟹喜食新鲜的食材。为此,日常的喂料管理,禁用那些存放时间长而变质的饲料。现阶段,仍然要以投放肉类饲料为主,适量搭配用一些营养素食,尤其多用些植物性饲料,这样能确保池塘好的水质。

螃蟹的消毒管理:清除池塘内病菌和细菌,为健康养殖河蟹营造好的养殖环境。在养殖前后,都应做好池塘的消毒管理工作。幼蟹进入池塘之前,应提前做好消毒,冬季及时清理池塘内淤泥。养殖管理过程中,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求:毒性小、挥发性快,避免因消毒而造成环境的被破坏。

螃蟹的养殖管理:加强日常饲喂管理,落实好每天的巡查工作。每天至少巡查1~2次,早晚各一次,留意河蟹的觅食情况。有不正常情况出现时,应立即检查是否有病害存在,能做到积极对症用药,避免传染病流传而影响养殖效益。

什么叫地理角度

描述事物从地理角度说,这里的地理角度是从地理学的方式分析、解释、描述。

包括:1、自然地理方面:经纬度,地形(什么地形、海拔、地势之类。)

2、气候(什么气候、纬度带、气压带、风带、降水、气温,气温要分三点: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资源,水文,土壤,农作物类型、种类等。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扩展资料: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因此学者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

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有一个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各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理

稻田可以养螃蟹吗

以往辽宁省盘山县的稻田养蟹商品规格较小。近年来,学习了长江流域强化营养的养蟹经验,在第3次蜕壳后,用动物性饵料(蓝蛤)强化培育,使稻田中河蟹规格明显增大。据试验稻田测定,平均规格110克,品质明显改善。最大雌蟹170克,最大雄蟹290克。稻田成蟹产量高,净收入809元/亩。

什么蟹田大米?有什么好处?

水稻田里同时养着螃蟹,产出来的大米就是所谓的蟹田大米了

根据稻养蟹、蟹养稻,蟹稻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互惠互利,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由于螃蟹对农药、化肥的排斥原因,整个水稻生长期基本不使用化学农药,肥料也仅使用一次基肥,且投入量少,有效地减少了药、肥的施用强度,减轻了稻田污染,所以该生态条件下生产的大米,才是真正的蟹田大米。蟹田大米有助于产品达到有机的标准,并且外观好、食口性好。是真正的健康大米。

在池塘养螃蟹技术谁有?

池塘养蟹技术


池塘养蟹具有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大、见效快等特点,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模式。 1.蟹塘的建设:蟹塘在场址选择、建设上与鱼塘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一要在池中设置人工礁岛并在其上种植水生植物,其作用是为河蟹提供浅水、安静的蜕壳环境,以避免自相残杀;二是池塘周围要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围起(上部高出地面50~60cm,埋入土下10~15cm),构成防逃墙,防止河蟹外逃。 2.蟹种放养:蟹种规格在60~100只/公斤的,每亩可放20~30公斤,蟹种规格在100~200只/公斤的,每亩可放15~20公斤。放养时间应在4月下旬左右。 3.饵料投喂:饵料要求新鲜适口,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搭配合理,投喂要求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多点,并采取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吃食活动情况,科学投饵。每次蜕壳来临前,应增投动物性饵料。放养初期,每天可投喂3~4次,自6月份开始,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可按早30%、晚70%的比例分配投喂量。 4.日常管理:一是要坚持经常巡塘,检查河蟹吃食活动、水质变化情况等,经常换水,保持池水肥嫩。河蟹蜕壳期间,可在池塘内播撒生石灰水,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蜕壳。二是要做好防汛、防逃工作。三是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5.成蟹捕捞:池塘商品蟹的最佳捕捞时间为9月中旬。可采用地笼、丝网等进行捕捉,也可在蟹池出水口套上网具,利用河蟹顺水爬行的习性进行捕捉,或者排干池水,下池捕捉。

池塘养蟹技术
2006-7-11 21:19:00 来源: 网友评论(0)
池塘养蟹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业,目前平均亩产可达100千克,产量高的可达300千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⑴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⑵池塘结婚。池坡1:2.5 ,池坡处设蟹*,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⑶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⑷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⑸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2、管理

⑴放养量。一般每亩投放10克左右蟹种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种规格尽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长个体差异悬殊,造成大期小现象。
⑵投饵。常见的水生植物、菜叶、各种饼粕以及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等都可作为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动物性饲料根据水温适当调剂。

表10 不同水温下的饵料投喂量


水温
周投喂次数
日投喂量占体重%

10 ℃
2
3

15~18 ℃
3
2~3

20~24 ℃
6~12
2~3

28 ℃以上
2~3
2


除上述饲料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表n 饵料配方


原料名称


动物性成分(鱼粉、蚯蚓、贝肉等)

饼类(豆饼、花生饼、菜籽等)

粘合剂(甘薯粉、麦粉)

矿物质(贝壳粉、蛋壳粉)

生长素
15~20

65~70

5~6

2~3

1~2


投饵时间一般上午8~9时,下午4~5时,饲料投放在距池边30~50厘米的水中。
⑶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⑷水质管理。养蟹池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因此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水温越高就越勤换水。

3、捕捞

⑴流水捕捞。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习性,在池塘中养殖的,也要弃*在水中活动,只要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
⑵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会爬上岸活动,只要在池塘四周四个角上点灯,便能**捕捞。

东北螃蟹怎么吃好吃?

螃蟹是一种常见食用的水产动物,味道鲜美,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清热滋*等功效。四川人爱吃香辣蟹,螃蟹处理好后,直接放入香辛料爆炒。不一会儿,一盆色泽金黄,鲜香麻辣的香辣蟹就搞定了。又香又酥,好吃到舔指头!

稻田最适合养哪些鱼

稻田一般以养鲤鱼为主,也可以养一些鲫鱼、罗非鱼等,鱼种生产以养草鱼种为主。

鲤鱼:能在浅水中很好生长,杂食性,能吃杂草种子幼根、嫩芽、小**茎,以及一些丝状藻类和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水蚯蚓、浮游动物等。当年鱼苗下田,两个月可以长到50克,3个月可以长到100克;50克左右的隔年鱼种下田,3个月可以长到250克。鲤鱼鱼苗生产容易,便于自繁自养,因此,是稻田养鱼理想的对象。湖南湘西的呆鲤,性情温和,大雨洪水时将头埋入泥中,所以又称埋头鲤,不易逃跑,更适合稻田养殖。 草鱼:能在浅水中生长,吃各种杂草。稻田中主要养草鱼种,为塘、湖、堰提供大规格鱼种。当年鱼苗下田,两个月可长到50克。 罗非鱼:不仅适于浅水生活,而且能耐高温,杂食性,能吃食大量藻类。当年鱼苗可在一季稻田中养到75克左右,更适合在晚稻田中放养。但由于罗非鱼是热带鱼,不适于冷浸田放养,越冬也比较困难,目前推广还不普遍。 鲫鱼:一般也适于浅水生活,杂食性,鱼苗生产方便,肉质好。一季稻田中可在当年养成50克左右的食用鱼,也是稻田养鱼中的好品种。

稻田里可以养什么鱼

1、鲤鱼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

2、草鱼

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3、泥鳅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

4、鲫鱼

鲫鱼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5、鲢鱼

鲢鱼为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和草鱼一样,生长季节,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

稻蟹养殖效果图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