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4月水产热点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并创造了丰富的养鱼经验和完整的养鱼技术。中国具备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辽阔的水域,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淡水水域约有2.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左右,其中可以进行养殖的水面7500万亩,还有大量的稻田具备养鱼条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多数海区底坡度较小,平均深度不大,浅海滩涂广阔,可养面积约2000万亩,养殖潜力很大。1985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0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3.8%。其中内陆水域养殖产量238万吨,浅海滩涂养殖产量71万吨。1982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超过800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1/10,其中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产量约各占一半。水产养殖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其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其中中国的产量占1/3以上。此外,苏联约占6%,美洲和欧洲约各占2%。
水产养殖的现状的前景
核心提示:“四好”养殖模式,简言之就是——好的品种搭配、好的苗种、好的管理、好的饲料。也就是说:选择优质苗种,配套科学水质和投喂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合理的放养、轮养和起捕等模式。广东地区的许多养殖区域,水源条件不是很好,采用换水来改善养殖水体已经越来越困难了,特别是山塘养殖,主要依靠降水补给,水源污染加重,而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形式下,水质恶化比较严重,导致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
1、水体恶化严重
随着污染越来越多,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质恶化问题突出,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浮头现象普遍,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加严重,为了缓解浮头现象,不少养殖户晚上增氧机从来不敢停开,但治标不治本,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鱼病多治疗困难
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发病也较严重,如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也是拼了命的往水里倒药,结果是越治越难治,甚至药物无效。
3、产量高、而效益差
养殖户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发现,往往发现饲料系数偏高,养殖成本高,产量倒是上去了,而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甚至下降,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鱼价低迷,而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逐年增加,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而常规鱼类养殖,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等,也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四好”养殖模式是根本的出路。
苗种
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且利润相对较高,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效益更加可观。因此,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例如,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死亡率在60-80%,损失严重。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此外,在中山、顺德等地,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好的苗种一般要求要有:摄食能力强,消化生理机能好,生长速度快;苗种不携带任何病原体,抗病力强;种质纯正,抗逆性好;规格整齐,成活率高等优点,且要求成鱼在外观形态上,还具有体色近野生,体长背宽个体大等商品性状。
管理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研究表明,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以及无机盐如氨氮、**酸盐等,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诱发疾病的发生。因此,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需要人为的改变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增氧剂辅助增氧,或添加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时分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鱼摄食不饱,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生长速度将减慢,饲料系数升高。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1、好的水质管理
好水的理化指标: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营养指标:有效氮为1-2mg/L,有效磷为0.1-0.5mg/L,氮磷比5-12∶1;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水色:色泽鲜亮,有光泽,以茶色、茶褐色、草绿色、亮绿色为宜。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存在一定量枝角类。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坚持长期调水,以海联科101+102搭配使用的方式,每月调水2次,高温或高密度下,可适当减少每次的用量,而增加使用频率;坚持底质改良,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坚持晴天中午增氧机的使用,减少肥料使用;选择高档优质饲料,减少饲料残饵浪费破坏水体,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控制放苗的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投料过多;及时起捕,减少鱼类的压塘情况(顶塘),降低池塘溶解氧负荷;减少杀虫杀菌次数,每月使用不超过一次,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严禁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
2、好的投喂管理
饲料档次选择:选择优质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
投喂原则:看鱼投喂,有鱼多投,没鱼少投,保证七八成鱼吃饱吃好,避免饲料浪费;根据季节天气投喂,冬春季节天气多变,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节温度高,鱼类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快,可通过增加投喂次数来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过饱;
投喂节奏:开始慢投,抢料凶猛时适当加快,鱼群开始离去时,投喂放缓;
投喂频率: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天气好时,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
品种搭配
在养殖生产中,有些人采用单养精养的形式,有些人采用粗放养殖,也有部分采用鱼虾混养、鸭鱼混养、猪鱼混养等的形式;投放的规格、密度也不完全一致,如草鱼成鱼养殖而言,在单养精养的情况下,草鱼种的放养密度从800-1500尾/亩不等,起捕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一次投放一次起捕,一次投放分批起捕,轮捕轮放等多种形式。在盈利水平上,更是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放养、投喂、过程管理和起捕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一般而言,放养模式是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市场来决定的。如草鱼养殖,水面积在10-20亩,可在上一年12月至年初3月,投放足量的小规格草鱼种(8-10尾/斤),一般达到了1200-1500尾/亩,在当年7月份左右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一次起捕量约占总投放数量的20%),同时回补相等数量的小规格草鱼种;对于投放规格较大(2-3尾/斤),可适当降低密度(800-1000尾/亩),每次起捕总数量的30%,同时回补相同数量;均采用轮捕轮放的模式,充分发挥头鱼的生长速度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产量的同时,利用卖鱼后的间歇期,加强对塘底的处理,减少长期存塘带来的风险。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如鳙鱼和白鲢主要生活在中上层水体中,以摄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为主,此外,鳙鱼还能摄食部分有机碎屑,如投料台周边的粉料,对改善水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鲫鱼生活在底层中,以摄食底层中的有机碎屑为主,可以较好的利用塘底的有机物;在草鱼养殖中,搭配混养这些品种一方面能够调节水体,保持水体处于稳定,减少塘底淤泥沉积。搭配混养不仅不会增加草鱼的饲料系数,在坚持调水的基础上,轮捕轮放,大头的产量可达到250-400斤/亩,白鲢产量300-400斤/亩,鲫鱼产量也可以达到250-300斤/亩,对增加单产效益效果明显。
此外,根据市场不同,可适当投放适量的黄颡鱼,而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不搭配投放。
饲料
每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会出现差异,如畜禽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水产动物需求较低,而对糖类的利用相对较高,饲料配比多采用高能量而低蛋白,而鱼类作为变温动物,优先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对蛋白质需求较好,对糖类利用较差,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更低,因此,鱼类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糖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如果在生产中采用畜禽饲料如鸭料、猪料喂鱼,而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摄入低蛋白质的饲料用于满足生长需求,必然需要摄食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够保证生长的需要,而在饲料的消化吸收整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畜禽动物以消耗糖原的形式来满足能量供给,而鱼类则以消耗蛋白质作为代价,相比之下,摄食低蛋白质饲料虽然一次性让鱼类饱食的成本减少了,但生长速度减慢了,为了达到与投喂高档料一般生长速度,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而造成的饲料浪费量较多,且蛋白质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势必增加饲料成本,长期使用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大,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饲料在水体当中,必然发生一定的溶失,导致部分易容的营养成分的流失,故而饲料在水体当中存在的时间越长,溶解的成分就可能越多,因此,选择的饲料在粒径的大小和适口性等方面很重要。饲料粒径过大,鱼摄食不了,需要泡软了才能摄食,就会流失部分的营养物质;而饲料过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在水体中溶解就越快,同样不利于鱼类的摄食,而饲料的档次低,适口性差,鱼类不喜欢摄食,那造成的损失就更严重了。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来选择饲料,不能一包料到底。此外,在投喂速度上,需要尽可能放慢投喂速度,减少浪费。
总而言之,常规鱼类养殖也好,名贵鱼类养殖也罢,在养殖技术上需要综合的管理——即“四好”养殖模式:从苗种和饲料选择、水质和投喂管理、合理搭配、及时放苗并起捕轮捕轮放的养殖模式。
中国渔业龙头企业有哪些
你好,有东方海洋,好当家、大湖股份这些都是渔业养殖的,通威股份是做鱼饲料的。渔业里有前途的应该就是高端水产养殖业了,但这个行业的风险在于水产可能被污染的事件风险,以及这两年社会对整个食品行业的不信任,所以选择的时候还是要用心一点,尽量避开一些黑天鹅事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采用我的答案就最好了:)有股票问题可以和我交流。
上海有几个大的海鲜批发市场?
两个。1、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江杨北路98号。于2008年建成,规划完善,配套齐全。这里的海鲜非常丰富,有阿拉斯加帝王蟹、澳洲龙虾、加拿大龙虾、新西兰青口贝、法国蓝龙、吉拉多生蚝,鱼虾蟹贝、冰鲜冻品、蛏子等。
2、东方国际水产中心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2866号。这里汇聚了江浦路市场、恒大的冰鲜市场、十六铺的海蜇市场、秦皇岛路的贝类市场、国泰的淡水活鲜市场,海产品种类也非常多:澳龙、**、帝王蟹、带鱼、鲳鱼、海蜇、鱼鲞、寻鳗鲞、东海青鳗等。
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
水产养殖过程中因为过量投喂饲料、养殖动物排泄、肥料的使用,水产药品的使用等等,都会在底层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氨氮、**酸盐、硫化氢、苯酚、棉酚、甲烷、醛类、重金属、余氯、有机磷、组胺、吲哚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在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养殖业来说羊的养殖还是不错的,羊本身就是农村养殖的东西,而且动用的成本也小,好饲养,一般来说羊还是繁殖的利润大,母羊下小羊羔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你可以具体的了解一下的。我有个朋友说在做生意,但我没看到,不知道是不是**?
就是很普通的**模式,一开始是给你讲座,然后一点一点给你**,还跟你说可以把你家亲戚朋友拉过来一起发财之类的海边早上几点赶海能捡海星、贝壳什么的?
要在海水退潮以后,露出了沙滩才可以捡到这些海洋生物,但是海星是很少能捡到的。潮汐在我国沿海每天起落两次,农历初一第一次****出现在半夜12时,约6小时后潮水退到最低,然后又开始涨潮,到约6小时后再次涨到最高,然后落潮;第二天第一次**时间比前一天推迟约0.8小时(约48分钟),到农历16,第一次**出现在中午12时;如此循环。
涨潮时当然不宜赶海,尤其在刚开始时,海水由退转涨,容易出事,最好当然是在海水刚开始落潮时,已到滩涂,可悠转3、4小时然后撤回,按此计算,农历初一是12时过开始退朝、初二是12时48分、初三是1时36分、初四2时24分……;每天推迟约48分钟。
因为沿海海岸线地形不同,经纬度差异,各地潮汐时间可能还有小差异,涨潮速度也有不同,最可靠的还是请教当地人士,最为安全妥当。
扩展资料:
涨退时间
半日潮涨退时间为每12个小时潮水涨退一个周期。
简易的潮水时间计算方式为:最**时间=农历×0.8,最低潮时间=最**时间+/-6。
掌握了规律,记住计算公式应该不是难事,下面就拿几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此公式:
假设:今天为农历15,最**时间=15×0.8=12,即中午12点和午夜零点;最低潮时间为早上6点和晚上6点。近距离观察的时间为早上的4点—8点以及下午4点到8点。
例如:
1)2000/12/31:农历日期是初六,因此涨潮时间是6*0.8=4.8,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4点48分,
2)2001/10/28:农历日期是十二,因此涨潮时间是12*0.8=9.6,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9点36分,
3) 2002/1/1,农历是十八,涨潮时间是(18-15)*0.8=2.4,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下午2点24分,
还有另外一种算法,就是农历十五和农历三十都是12:00的水时,其他时候就都是48分钟的倍数(以初八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8=384分钟,就是12:00加上384分钟,也就是6小时24分钟,就是6:24和18:24)算法比较烦琐,不过还是挺准的!夏天水时都会推后一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