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无盖小螺丝养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一米半水的池塘怎样养殖田螺?(问池塘养田螺怎样才好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米半水的池塘怎样养殖田螺?
池塘养殖田螺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养螺池塘的条件
1、池塘选择。养螺池塘的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均可以用于养殖田螺,甚至不适合养鱼的泥深水浅池也能用于养殖田螺。但高产主养田螺的池塘一般要求有较好的水源和水质。池埂宽1米以上。进排水便利,有良好的抗旱抗涝能力。能保持池水水深1米~1.5米。池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
2、创造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在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为田螺隐藏和炎热季节避暑,放置一些树木、树枝和石块等供田螺在不同的水层“立体”栖息。进排水口必须设置拦栅或拦网防逃。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增氧。
二、放养螺种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清理。放螺前7天~10天对养螺池进行清理,主要包括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维修和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渠。
(2)池塘清毒。养螺池清毒与鱼池清毒方法相同。干池按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均匀遍洒,或带水按每亩1米水深10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3)施基肥培育水质。发酵后的鸡猪粪肥作基肥,用量为每亩200公斤~600公斤,并掌握底泥肥用量少,底泥瘦则用量多的原则。
(4)放置树枝等栖息物。池塘中放置树枝等能使田螺在不同的水层形成“立体”和水平均匀栖息分布,有利于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池塘田螺产量。
(5)进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
2、螺种来源和质量
田螺种苗最好是自己从稻田、水渠和鱼池等处采集,也可以从市场收购,但收购时一定要把握质量,否则养殖成活率低。田螺的品种有多种,其中中华圆田螺个体大、生长快,最适合人工养殖。螺种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同时厣有力地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虫寄生。
3、放养时间
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4、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螺种100公斤~200公斤。
5、配养鱼类
按每亩配养20克~50克的鲢鱼20尾~50尾和20克~50克的鳙鱼5尾~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三、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人工投喂饵料品种主要有米糠、麦麸、菜饼、豆渣和动物下脚料等。水温15℃以下不投喂,水温20℃~28℃间最适合摄食和生长,需大量投喂。投饵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早晨或傍晚进行。投喂饵料应在一些固定的食场遍洒。
2、追肥
养螺水色以茶褐色或淡绿色为佳,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水色有日变化,并达到同养鱼水体“肥、活、嫩、爽”的要求。根据水的肥度确定是否追施肥料或施肥的多少,追肥品种既可用发酵后的粪肥,也可用化肥,不管施用哪类肥料都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免过量败坏水质,一般每次追施粪肥量为100公斤~200公斤,或尿素1公斤~2公斤。
3、开启增氧机和换水
田螺耐缺氧能力不强,应保持水体溶氧时4mg/L以上。发现鱼缺氧浮头对惊扰不敏感,或田螺批量爬行到水的表层说明水体缺氧已很严重,必须及时开启增氧机和加注新水抢救,否则将造成田螺批量死亡。因此,平时要经常观察水质,及时科学开启增氧机和适时换注新水调节,防止水质败坏老化缺氧,保持水体含有丰富的溶氧。
4、防逃
田螺常从进排水口、洞*、溢水的池埂等处逃逸,因此要经常检查,特别上暴雨时更要仔细查看。
5、观察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如果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从投喂饵料的方法、质量、数量和水环境、病害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同时改进。发现池塘中有仔螺出生,就要添加一些营养价值更高的饵料投喂。
6、越冬管理
除入冬前要强化培育使田螺体质健壮外,入冬后必须加深池水保温,注意水质状况,防止缺氧。
帆布池没泥巴可以养田螺吗?
不能,田螺就在泥里长得好。
在养田螺的地方,最好也放一些泥土,田螺本身是生活在泥土中的,所以有泥土能更好地生存;放在有光照的地方,不要放在*暗的环境下;还有就是在养殖期间,水是会变质的,所以一般两三天就要换一次水
田螺是田螺科动物的一个统称,在我国各地的水库、淡水、湖泊、池塘沟渠均有分布,其分布较为广泛。因其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南方地区的人们把它作为席上佳。
螺蛳青鱼苗养殖技术?
一、螺蛳青的鱼塘准备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水深保持在1.5~2.5米,面积5~10亩,池埂坚实,不漏水、不渗水,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鱼种放养前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数日,加水30厘米,然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后全池泼洒,要求池塘具备动力电源,每3~5亩水面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二、螺蛳青的鱼种放养 待消毒药物(生石灰)毒性消失后,过滤注水,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鱼种放养结束时间宜在2月底前后,此时水温较低,鱼种的鳞片较紧,拉网、搬运等操作不易使鱼种受伤。每亩池塘水面放养尾重0.5公斤的二龄螺蛳青鱼种150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鲢鱼鱼种100尾、鳙鱼鱼种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乌鳢鱼种20尾。鱼种入池前应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 三、螺蛳青的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为35%以上的螺蛳青专用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饲料颗径为4毫米,长度为颗径的1.5~2倍。日投饵率可按3月1.5%、4月2%、5月3%、6月4.5%、7月5%、8月5.5%、9月5%、10月3%、11月2%的参考投饵率标准执行,并视水温、水质、鱼病、鱼吃食活动等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每天投喂3~4次。
螺蛳青幼苗养殖基础知识?
一、钓点选择青鱼大都生活在中底层,喜有泥底水域觅食,因此在螺蛳多的水域都可作为钓点。在挺水植物附近水底的砾石处,夏秋二季浅水处。青鱼一般栖息于深水中,平时喜静不爱动,较少到岸边或浅水处活动。如果是在水库钓,可选择大坝附近有较多螺蛳的地方下钩。如果是在河流及大沟等处,可寻找流水的洄流处或岸边凸出的地方,在自然水域可寻找水底地形复杂且有一定深度的地方。在养殖水域,找塘主定期投放饲料的位置。二、鱼饵选取可选择螺鲤、贝腥、浓腥味,也可以用螺蛳敲碎留1/3的壳(仿原生态),也可用蚌肉挂钩施钓(小刀切成型),酒香玉米粒、龙虾肉、基围虾肉(基围虾先用麻油+曲酒浸泡),但钓青鱼需要打重窝0.51kg不等,而且是在于河的当中深处,最好傍边有通底的毛竹桩、树桩(其他鱼类会在柱桩上产卵,青鱼喜欢啃食)。螺蛳青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青壳螺蛳的养殖方法?
1、水质管理 养殖螺蛳的池塘要定期进行换水,保证适合螺蛳生长的水质,特别是在螺蛳繁殖期,水质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这时候要保证水在流动状态,特别是在夏季高温,要记住勤换水,水体流动是可以有效进行降温的,更有利于螺蛳生长。养螺蛳的水不宜过深,最深不能超过40cm,我们可以适当的调节水体PH值,可加一些生石灰中和酸碱度,具体添加标准是根据水体调节,基本是半个月一次,水体PH值在7左右是最适生长范围。 2、饵料投喂 在进行螺蛳放养前,可先在池塘投施适量的农家肥,用来培育浮游生物,这些生物是可以当做后期螺蛳生长饵料。具体添加用量可根据水质而定。放养后,我们还需投放一些菜饼、动物内脏等作为饲养饵料,注意要将饵料切碎,不能全部以整个的投喂进去,这样螺蛳不好进食。投喂量可根据螺蛳进食以及重量决定,最好控制2天投喂一次,当周围温度超过15-30度范围时,螺蛳会停止进食,这时候我们可以停止投喂饵料,避免因不进食造成水体污染。 3、疾病防治 螺蛳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预防,可在养殖螺蛳时候加入一些草食性鱼类混养,我们在对螺蛳进项疾病防治时,要注意鱼病的发生,很多人在防治鱼病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硫酸铜,其实硫酸铜是有致命危害的,所以这个使用量一定要控制。防治疾病还可以用生石灰,它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还能增加水体的钙元素,促进螺蛳的生长,可以间隔半个月左右喷一次生石灰。 4、越冬管理 螺蛳是需要冬眠的,天气寒冷,当水温低于十度时,它就会钻入淤泥中进行冬眠,在淤泥表面留出小孔用于呼吸。越冬时期的螺蛳是不需要进食的,这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投喂饵料,但还是要注意保持池塘的水深,以及水中溶氧量充足,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换水以让水体满足这些条件。越冬过后就基本进行捕捞上市了,螺蛳是一种繁殖能力非常强的生物,我们在捕捞时,要适量保留母螺与还未成熟的幼螺,这样就可补种,我们也不需要再去购苗补种。 5、捕捞管理 在这里还是强调下不能一股脑的将螺蛳捕捞,要想保证产量就要保留一部分螺蛳进行产卵。可将大的螺蛳捕捞,捕收的标准再分布捕收,大多数是半个月进行一次捕捞。捕捞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螺蛳受伤,影响其商品价值。